|

鵬程隨筆                                                                              

                龔鵬程   »  學術資歷    » 書籍出版 »  文章精選  

»  鵬程隨筆   »  相關評論 »  相關新聞

 
 
 

 

 

鵬程隨筆》2004.11.03

中華文化現代化?

 

在淮安二日,獨遊清晏園、慈雲寺、文廟、周信芳故居等處,花樹寂寂,半無人跡,而會議亦無甚可述。偶逢一人,問:「會議都有哪些人參加?」答:「多啦,無非是過氣官僚、退休教授、不得志的文人」。對方笑道:「哪老兄居於何等?」曰:「我三者都是!」相與大笑。

會議談不出什麼名堂,原因當然不在此,主要是這個題目大家對之既爛熟而又不了解。爛熟,指它談了快一百年,所以每個人對之都可以扯扯;不了解,則沒別的涵義,就是指大家真的是不懂。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這個題目中的AB兩項,乃是全然相斥的關係。因為「現代化」從定義上就是說一個社會要拋棄傳統以轉型為現代社會,傳統文化乃是現代化之障礙,要揚棄之物。從五四運動到文化大革命,我國走的都是這個路子(文革之後,大陸「撥亂反正」,不再破棄傳統,可是居然大力宣傳要進行四個現代化,不是胡鬧嗎?)

把兩者之關係解釋為非相斥關係,是修正現代化理論者的傑作,這些人都是捨不得把傳統文化丟了的,所以各自發展了一些論述策略,欲修正現代化理論。其一是說:社會固然要現代化,但傳統文化也有好的一部分,可以保留,不必倒澡盆水時把嬰兒也倒了。因此,此一派便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論」、「現代社會仍須講倫理道德論」、「傳統文化不礙現代化論」、「以傳統文化為中國特色之現代化論等」。其二則說:傳統文化其實無礙於現代化,也可開展出現代化。歷史上未開出,並不代表它在質性上不能開,只要經過「良知的自我坎陷」等加工,它也是能開出自由民主科學的。此說已較第一路說法更進一步,認為二者不僅非相斥關係,更是同一關係。第三說比第二說還要強些,謂傳統文化可以積極促進現代化。八十年代「東亞儒學與經濟發展」的論調即屬此。認為韋伯講錯了,儒學也可以發展與資本主義,且可能比西方老牌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更好。

這些修正主義的基本問題是:都不敢攖現代化之鋒,都承認現代化的價值與必要,所以要以傳統文化無礙於或有助於現代化為說。換言之,看起來是傳統文化的護衛者,其實是拉傳統文化去做現代化的啦啦隊。傳統文化有沒有價值,要以現代化為標準來估量的。既如此,這些修正論者又怎麼可能真正動搖,修正得了現代化論?傳統文化不正透過現代性的價值重估而被揚棄轉化了嗎?現代化論者對此類說法嗤之以鼻,良有以也。

因此,這些修正論都是虛軟的論述。真正要面對現代化理論,是要問:現代性真是種好東西嗎?現代社會真是人所需要、符合人性的嗎?我們犧牲文化傳統以追求現代化,值得嗎?

亦即:現今吾人需要的,不是追求現代化而是批判現代化。

自有現代化,即有批判它的思潮。二十世紀初,文學藝術上的現代主義,便不是教人追求現代,而是去揭露現代人奇特的精神處境,例如喪失了信仰,離開了家庭,活在科層體制和都市水泥叢林中,人與人的關係疏離而陌生,孤立的個我,遂成為失落了意義的無根浮萍等等。厥後各派理論,奇峰疊起,賡續發揮,不勝枚舉。如生態論者,大力批判現代社會的機械宇宙論、竭澤而漁的發展觀、宰制自然之科技工業等,形成了自然生態主義。哈伯瑪斯認為現代社會的理性觀,只是工具理性之擴張,但價值理性、道德實踐理性明顯不足,故提倡溝通理性以濟現代化之窮。丹尼.貝爾講後工業社會,則是說資本主義工業社會存在著內在的文化矛盾:它由韋伯所說的新教倫理所促動,可是發展下來,卻成為刺激慾望、鼓勵消費、羅掘資源的型態,與新教倫理的入世禁欲精神恰好相反。故後工業社會所應強調的,不再是現代性,反而是宗教精神。德里達的解構主義,則全力去瓦解理性所倚賴的邏各斯中心主義、二元對立的形上學。其他批判現代社會中科層宰制、科技災難……等,林林總總,實已蔚為大觀。至於馬克斯一路思想,包括後來的世界體系依賴理論、全球化理論,更都指明了東亞國家之現代化並非其文化內部產生了變遷,而是複雜的國際因素使然。

對於這些學說,我們也均予介紹過,或批發或代理或零售,各有名家,但依樣畫葫蘆,學舌一番而已,殊少抓住其總體精神。總體精神是什麼?就是對現代文明的不滿,而籌思改善之道。

我們的情形恰好相反,我們對現代文明是豔羨的,希望我們能早日擁有這份(西方人大力抨擊唾棄的)現代文明。所以包括那些批判現代性的學說,我們都把它當成西方現代文明來擁抱,以促進現代化。

這種總體精神方向上的差異、文化處境上的不同,也讓我們根本無法體會到:傳統文化之扞格於現代文明之處,才正是它有價值的所在。相對於二元對立、人天破裂、宰制自然的形上學,中國本來所講的天人合一、陰陽相濟,不就是當代西方批判現代的生態自然主義者所想要發展的思想嗎?相對於現代社會張揚工具理性,而道德理性、價值理性不足,中國原本所強調的倫理精神,不是恰可藥此頑疾嗎?過去被認為封建、宗法、保守、落伍的那些東西,透過西方後現代情境中一些思想的反思,不是讓我人驚覺到中國傳統文化其實含有豐富的「先後現代性」(pre-postmodernity)嗎?

如此說,當然不是挾洋以自重,而是要告訴仍在講現代化的先生們:現代化是落伍的論調、現代社會是有缺陷的居所、現代文明是要批判超越的。批判並超越之,其資源就在中華傳統文化中。

怎麼樣,你不服氣?覺得我這新國粹派太囂張了,你偏不肯「驀然回首」,那也沒關係,去看看你那西方宗師門吧,他們可是「言前無路想回頭」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