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鵬程隨筆                                                                              

                龔鵬程   »  學術資歷    » 書籍出版 »  文章精選  

»  鵬程隨筆   »  相關評論 »  相關新聞

 
 
 

 

 

鵬程隨筆》2004.10.22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昨赴北師大演講,論「科學人文化」,是理科學生的科哲課。今日北大課畢,則得到一些學生給我的信,錄於後。

 

其一:

龔先生講授「中國文化史專題」視角新穎,煥然不同于平常所見相關書籍結構和內容,強調從中國文化特點出發,立足文化傳統來闡發其義,且授課時口齒清晰、材料豐富、妙語頻出,與強有力的手勢相結合,充分表明教學是一門藝術。

讀先生書,不如聽先生授課,以先生書中頗多感慨之辭,不如上課來得真切簡明。

 

其二:

   龔老師:

我非常喜歡您的中國文化研究專題課。您的課很受歡迎,除了中文系的同學,我的考古系和法學院的同學也都來聽的。

我聽過的同類課程往往停留在文化史現象的事實層面,而您透過零散的材料而得到相當有深度、有突破性的結論。學力與眼光令人佩服。您的講解對我突破思維定勢、開拓視野是很有幫助的。同時,您的結論建立在扎實的考證上,新穎的觀點皆從並不新鮮的材料中得出,也使我更加重視對原典的把握,並在自己讀原典的時候,更積極地思考。感謝您的工作!

出于個人學習的需要,建議老師開列一些參考書目並適當介紹一些您的治學經驗,使我們在讀書治學的道路上有所借鑒。

另外,請老師明確一下課程考核的方式和標準。謝謝!

 

其三:

   致龔鵬程先生書

某啟,自學期始,一直聆聽先生的課。在我是一極好的休息。使素日緊繃的神經細胞因為長期的嚴肅規範的排列而有些僵直時,得有一雍容的空間舒展和透氣。所以,上先生一課,心情總是輕鬆愉快的。這不僅因為先生課題之宏大給了充分透展遐思的餘地,也因為先生採用了別于其他中文系先生們正容嚴肅的教學方式,于侃侃演說中聲情並茂(當然,這也許仍與中國文化史廣博的課題有關)。

聽聞先生任過佛光大學校長,而佛于我是陌生的;海峽彼岸的知識青年的文化精神狀況也是隔膜的。而這陌生與隔膜間,往往又帶著彷彿 來的想要探知的興趣,企盼通過先生的教誨約略有所得。

另外,注意到先生總是身著漢衣。不知是出于課程行頭所備,還是本性使然。如是前者,對先生之敬業肅然起敬;若是後者,景仰先生對於中國文化一本能之愛與維護。

有幸蒙教,不任區區嚮往之至。

 

其四:

龔老師:您是我研究生階段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很喜歡您的課,希望有一天也能像您這樣授業。信手拈來,風度翩翩。(手機簡訊)

 

錄這些信,並非意在自我陶醉,而是表明教書確是一門藝術:學的人帶勁,自然教的人賣力。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懶得教,是有道理的。與其說我講得好,不如說北大這些小朋友學得好。而他們一生中可能從沒見過台灣人、從沒機會聽台灣來的人告訴他們中國文化是什麼,我不認真點說,行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