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蛙戲》戲劇文本

 

張憲堂

台灣 北台科學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藝術組講師

灣佛光文學博士候選人

 

 
(台南人劇團2002年青年劇場公演 音樂劇《蛙戲》 攝影-毛軒宇)

                                    中文摘要

        本論文旨在研究蛙戲》的戲劇文本,全文分為五個部分。前言部分簡介研究之動機、對象及方法,第二和第三部分分析該劇之劇情、戲劇動作、主題及其腳色,第四部分探討該劇之話劇文本和歌舞劇文本之異同,第五部份為結論。

關鍵字:蛙戲、戲劇文本、情節、戲劇動作、主題、人物、話劇、歌舞劇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imed at studying on the dramatic text of the play The Frogs’ Game and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I will introduce the motive, the methods, and the subject.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parts of the paper I will analyze the plots, the dramatic actions, the theme, and the characters in the play. In the fourth part of the paper I will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of the play—the version of the spoken drama and the version of the musical drama. And the last part of the paper I will make a conclusion.

Keywords: The Frogs’ Game, dramatic text, plot, dramatic actions, theme, characters, The Spoken drama, The

         Musical drama

 


Ⅰ、前言 

          一九六七年至一九八O年間,馬森教授創作出十一齣獨幕劇並輯成腳色馬森獨幕劇集一書(馬森1996蛙戲》是此劇集中甚具特色的一齣劇作。

        該獨幕劇集中的每一齣戲的人物數都很精簡,唯有蛙戲這齣戲出現九個腳色,並且是以各式的青蛙動物為主角,如悲觀的蛙、玩世的蛙等,非我們在閱讀他人劇作中,所常見以有名姓的人類為劇中人,此其一特色。其二,此劇後來由馬森教授親自改編為歌舞劇版並於2002年五月至七月間由「台南人劇團」在台南巡迴演出。這樣文本的轉變是《腳色馬森獨幕劇集》其它劇作所莫及的。在此二特色前提下,興起探索《蛙戲》之戲劇文本之念。本論文擬從此戲之情節結構與腳色分析著手,進而嘗試理出話劇版與歌舞劇版二種文本間之異同。

 

Ⅱ、《蛙戲》戲劇情節結構的分析—

         蛙戲的劇情梗概是這樣:首先悲觀的蛙上場,自怨自嘆生活無趣、生命無意義,當北風一起,身為青蛙的就會滅亡,在哀傷之際,碰到和其性格鮮明對比的玩世的蛙。新婚的玩世的蛙不安於室,外出尋樂子,他勸悲觀的蛙要活在當下,樂在其中,想開點、看透些後,旋即下場尋歡而去。喜歡錢財的貪財的蛙接著上場,藉故尋找遺落的錢袋,想趁機敲詐悲觀的蛙,悲觀的蛙大方給了他坐車錢後,貪財的蛙就自行離去。霸氣十足的強盜蛙上場,質詢悲觀的蛙是否看到有人取錢經過?悲觀的蛙意興闌珊地隨手指貪財的蛙離去的方向,強盜蛙即向該方處追去。之後,愚笨的蛙和悲觀的蛙碰撞相遇,悲觀的蛙探知其名子的由來,並予以鼓勵,直到其弟聰明的蛙前來,帶其回家煮飯。悲觀的蛙的表嫂--嫉妒的蛙出場,詢問玩世的蛙的去處。正當此時,玩世的蛙和美人成雙而來,悲觀的蛙、嫉妒的蛙兩人躲在樹後,以窺其況。就在玩世的蛙和美人蛙調情浪漫之時,嫉妒的蛙醋意大發,拿起樹棒衝出,一棒擊昏了玩世的蛙,並追打美人蛙。正巧的是強盜蛙持槍追貪財的蛙上場,而愚笨的蛙和聰明的蛙也一起來湊熱鬧,並發生嫉妒的蛙誤打愚笨的蛙之狀況,愚笨蛙也被擊昏,全場陷入一場大混亂。此際,被誤以為警察的天才的蛙出現,天才的蛙除用神奇的方式協助救人外,並向眾蛙曉以生命的意義,宣稱蛙生應以奮鬥、克敵為目的。當北風刮起,天才的蛙煽動眾蛙以樹為克敵的目標,以求人生的真諦,眾蛙盲目從之,因而紛紛撞樹喪命。天才的蛙在眾蛙撞樹身亡後,做了嚴正的宣告並認為完成使命之後,亦壯烈地撞樹,死狀甚慘,全劇在韓德爾的聖母頌音樂下,荒謬性地落幕結束。

        花了一大篇幅做劇情的敘述,是要說明此戲的劇情採取平鋪直敘的線性發展,劇情明顯有開頭、有中間、有結尾從戲劇的結構原理來看是屬於亞理斯多德式的傳統的劇情節結構因此根據劇情整理出此劇之結構如下——

             開始——悲觀的蛙遇玩世的蛙、嫉妒的蛙、貪財的蛙、強盜蛙、愚笨的蛙和聰

               明的蛙、美人蛙等,各蛙表明身份並交代其各自生活的現況

       中段——美人蛙和玩世蛙調情,讓嫉妒蛙引起一場情場爭奪大混戰

       結尾——天才的蛙出現解決混亂領導眾蛙尋求人生目標然後率眾蛙及其自己

                撞樹身亡

        在此情節結構下,《蛙戲》可歸納出一完整的戲劇動作。拿姚師一葦在《戲劇原理》一書中所提出之說法來印證(姚一葦1992,那《蛙戲》的戲劇動作可統一為——從悲觀的蛙巧遇眾蛙並與之發生關係,到天才的蛙告知眾蛙生活的目標,等北風刮起,天才的蛙領導眾蛙撞樹身亡的過程。而此劇在此戲劇動作的統一下,其戲劇主題亦彰顯而出。劇作家似乎在戲的後半段藉天才的蛙和眾蛙之間的對話,凸出本齣戲的主題。舉例而言,天才蛙和悲觀的蛙之對談

             悲觀的蛙:北風一起,就離我們的末日不遠了。所以我真不明白我們蛤蟆活著到

                底為了什麼?我們蛤蟆的生活又到底有些什麼意義?(馬森1996 119)

      天才的蛙: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就是給生活找出目的。(馬森1996119)

給生活找出目標、尋出生命的意義是天才的蛙給眾蛙的訓示。他的談話中不斷地出現大同小異的詞句

      天才的蛙:就是因為咱們蛤蟆的生命是這樣的短促咱們才應該做點有意義

                價值的事情(馬森1996140)

這是他給悲觀的蛙的告誡,而他給眾蛙的答案是

           天才的蛙: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就是給生活找出一個目的(馬森1996141)

有了生活的目標就有生命的意義,以致於可以雖死猶生、永生不死

           天才的蛙:不一樣完全不一樣! 如果生活有了目的以後那是雖死猶生!(馬森 1996141)

最後他以傳教者的口吻說:「…你們要永生不死,就得先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共同給生活找出一個目的!」(馬森,1996:142),眾蛙在聽天才的蛙一席話後,受到鼓動,當北風簌簌地吹起,眾蛙在「共同給生活找出一個目的」之認知下,群起撞樹導致身亡,至此本齣戲的主題不言可喻。整齣戲馬森教授是要藉這個蛙族做個
寓意。以蛙族託寓人類,人類如戲中的群蛙生存在世界上,都想要找出生活和生命的意義與目的,但是在尋找過程中,若遇如天才的蛙者(有如獨裁者般)做有心、錯誤的引領,大伙盲目的跟從,誤以為找到生命的真諦,那跟眾蛙被領去撞樹一般,無端地犧牲性命,如此生命只不過是一場荒謬的戲劇罷。

Ⅲ、《蛙戲》腳色的分析—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馬森教授的獨幕劇劇集裡就有五齣戲係用動物為名——《獅子》、《蒼蠅與蚊子》、《野鵓鴿》、《在大蟒的肚裡》及《蛙戲》,且其中有兩齣更以動物化為主角人物,一是《蒼蠅與蚊子》,另一齣就是《蛙戲》。這五齣戲之《獅子》、《在大蟒的肚裡》、《野鵓鴿》三齣戲,只是劇作者借用動物的形象——獅子、大蟒蛇肚、野鵓鴿,轉化為戲劇文本中的文學意象,而在《蒼蠅與蚊子》一劇中,馬森教授雖創作出兩種昆蟲動物——蒼蠅與蚊子為主角,但該劇尚有其他腳色如報童、太空人等,不像《蛙戲》其角色全部集中在青蛙國度裡,一律以青蛙當為人物。

        馬森教授對於戲劇人物的創作有他另一番的看法,他在獨幕劇集新版序之<腳色式的人物>一文中,先點出歷代劇作家們創作戲劇人物的五類典型——類別式的人物、典型式的人物、個性式的人物、心理式的人物、符號式的人物。然後在他的為文中指出他在創作他的戲劇中的人物有這樣的意識:

                 直到我在一九七六年寫了《花與劍》其中人物的代號用的

         是「父」、「母」與「兒」,我才意識到我所看重的人物的特性,

         是他們之間的關係;換句話說,就是人物在我的戲中所呈現的是

         他們在人間所扮演的「腳色」(馬森19967


        而在一九八O年寫作《腳色》一劇時,他更意識到自己創作的人物就是腳色式的人物。他在該文中除了釐定其所謂腳色式人物之外並總結地說:

                 就戲劇藝術而言就是借了演員扮演劇中人的這一行為

         映出人在生活中的某種特定時空和相對關係的侷限下所扮演

         的那種特別的身分。(馬森19968


        如何達到創造這種人物呢
?他成竹在胸地提出做法「在技術上可以運用『腳色集中』『腳色濃縮』『腳色反射』『腳色錯亂』『腳色簡約』等等可資採取的手段達到突顯腳色的目的。」(馬森199611根據他對戲劇人物的這種自覺性的界定,我們接下來檢定蛙戲》劇中的腳色。

         蛙戲》的腳色共有悲觀、玩世、貪財、強盜、愚笨、聰明、嫉妒、美人、天才等九個青蛙腳色,並從文本上得知嫉妒、美人為雌性蛙,其餘七位為雄性蛙。從劇情內容裡,我們很快地從他們所冠上的名子瞭解到其所具有的個性。換言之,此劇中的腳色不用費心思去探知其腳色性格,只要從腳色類別上就可知其性格。悲觀的蛙就如其名,對任何事務悲觀待之,玩世的蛙對生活玩世不恭、行為花心,嫉妒的蛙很會嫉妒,諸如此類,其餘腳色依此類推。由此得知《蛙戲》劇中的腳色是可歸為如寫實主義戲劇中單純化的類別式的人物。

        然馬森教授在本劇中卻運用擬人化的技法,創作出各式青蛙且加以意念化,此種寫法類似中世紀之道德劇,而又貼近荒謬劇把劇中人物符號化的技巧。顯而可見地,他祇假借蛙族來做符號,以蛙族喻人的世界,以眾蛙來看人類對於生命的意義之追尋之情境,他主要目的不在探討群蛙之各別個性或性格,他強而有力地掌握住《蛙戲》劇作之腳色塑造,在其獨幕劇集新版序之另一篇序文<文學與戲劇>中他講得很明白:

  我的人物沒有什麼個性。雖然有時候有性別、職業與年齡,

  但並不是多麼重要。背景也不重要。時間也不重要。什麼才是

  重要的呢?重要的是他們的夢囈,是他們的舉動,是他們在我

      所賦予於他們的世界中的生命。(馬森1996


他的劇中腳色原是他完成其對生命、對人生一種形而上的哲理的追求之利器,果真如此,那《
蛙戲》一劇中的群蛙也是他這般追尋的投射  

 

(台南人劇團2002年青年劇場公演 音樂劇《蛙戲》 攝影-毛軒宇)

Ⅳ、話劇版與歌舞劇版蛙戲》戲劇文本的異同—

        話劇版的《蛙戲》因屬於獨幕劇的形式,只有單一一幕,沒有景場之分,而歌舞劇版卻分為二景九場的戲,而且這九場分別訂有場名,其景場的結構如下列——

                 序曲

                 第一景:幕秋時的某處的池塘

                 第一場至第五場:<悲觀與玩世><發酵的慾望><智 與愚> <女性有理><大混亂>

                  中場休息

                 第二景:一處有鐘乳石的巖穴

                 第六場至第九場:<財迷的夢<桃色的夢><蝦蟆的 救星><找到了生命的目的>(馬森 2002

        歌舞劇版蛙戲的故事情節依這些景場展開,接承話劇版蛙戲》的劇情,但其中最大迥異之處是另創兩場夢境的戲——<財迷的夢桃色的夢。這兩場戲是在第五場<大混亂>強盜蛙對空鳴槍貪財的蛙誤以為自己中槍暈倒後遂進入夢境故事內容描述貪財的蛙夢見中了樂透頭彩接受眾人的道賀並以富翁之態贏得美人蛙的芳心,娶之為妻。在歡樂的婚禮後貪財的蛙和美人蛙進入洞房正當在寬衣解帶之時,強盜蛙現身持槍威脅索錢,貪財的蛙不從,強盜蛙開槍貪財的蛙應聲倒地然後戲又重新拉回現實的場景。明顯地,劇作者意圖利用此二場景對時下樂透彩所燒起的發財熱夢做很滑稽的諷刺。

        歌舞劇版蛙戲》因應劇類功能性的需要,劇裡有大量的歌舞場面,劇作家馬森教授在其文本的演出構想中這樣說明——

               音樂及歌:除了最後使用宗教性聲樂外,全劇以輕快的音樂為

                                   主,在適當的地方,可插入自然的蛙鳴。歌有二十

                                   支,除群蛙的合唱外,分由七位演員主唱,有的詼

                                   諧,有的抒情,有的深沉,節奏與腔調都不同。

                      舞     蹈:約有六場有一場是踢踏舞和一場雙人探戈舞

                              可酌量增減。(馬森2002


        這樣說明中,歌唱部分由七個演員負責主唱,閱讀文本時得知美人蛙和強盜蛙只表現動作不唱歌,且在唱法上有合唱、獨唱
輪唱和對唱等安排,成熟地展現歌舞劇中的歌唱部之作用。

         歌舞劇版蛙戲的人物大部分承襲自話劇版,但在人物的數量上卻有所添加,增有群蛙人數未限、司儀蛙,且在歌舞劇版文本人物的出場序中清楚地標明男女性別,把話劇版中愚笨的蛙和聰明的蛙由一對兄弟檔改成女性角色—— 一對姊妹檔使得主要的角色形成五男五女的配對,似乎是刻意安排以利歌舞場面之運用。其中以天才的蛙之形象突顯於舞台上,歌舞劇版在第八場戲<蝦蟆的救星>中引領眾蛙撞樹後,文本上給天才的蛙一個聚光燈,令它獨唱唱出內心的話

                 天才的蛙:您看!果然這都是一群無知的愚民,需要我這

                   樣的天才來教訓!生活裡有什麼比統治世界更有滋味?

                   最大的快樂豈非是人人在面前俯首稱臣?他們並不知

                   我心中真正的想法,我要的是哈哈!一個個都在我

                   的掌下,我說東,他們不敢西;我說死,他們不敢再

                   活?狂笑地哈哈哈! (馬森2002

比起話劇版天才的蛙帶眾蛙撞樹的曖昧性,天才的蛙之角色形象在歌舞劇版上躍然於紙上,更顯露劇作者的人物塑造的意念,並與劇末天才的蛙再度唱出的歌詞遙相呼應——

                  天才的蛙:)我需要人們崇拜就像您們人類的偉人史達

                   毛澤東希特勒賓拉登…一個個說是有至

                   高的理想一個個帶你們走向死亡! (馬森2002

         歌舞劇版蛙戲》經馬森教授改編後「台南人劇團」使用該版為其第三屆青年劇展之公演的劇碼,並2002年5月23日5月27日7月5日7月6日7月27日在成大文藻學院台南市市立藝術中心南縣歸仁南區活動中心作巡迴演出,深獲好評。(王友輝2002

 

Ⅴ、結論—

   馬森教授曾在<文學與戲劇>一文談及

                    在居留墨西哥五年間,我一連寫了十幾個獨幕剧,表現的

          方式並不盡相同但都與五四以來的中國話劇傳統大異其趣。 (馬森1996

       《蛙戲》也應是在這樣一個理念下寫作而成的。大體言之,它在情節上雖未跳脫現代戲劇的傳統敘述之形式,但創造出一個深富寓意的蛙族,從腳色的創造和荒謬的結局這兩角度來看,相對於五四以來我國話劇的戲劇文本有其異其趣之旨趣。而從話劇版和歌舞劇版兩個文本相較起來,雖然歌舞劇版之演出受歡迎但卻依靠話劇版早已奠定良好的文本根基。

         馬教授所有的劇本不祇是具有優秀之語言書寫及極高度的可閱讀性,更蘊含了豐富的演出能量他本人亦持續地發表新作(去年有兩新劇在聯合文學雜誌及中外文學雜誌上發表),而重新改編《蛙戲》為歌舞版,不但使他一償宿願,也擴增台灣劇場中歌舞劇演出之劇目,而本論文之書寫亦有榮焉之

   


(台南人劇團2002年青年劇場公演 音樂劇《蛙戲》 攝影-毛軒宇)


參考文獻—

1.        姚一葦1992戲劇原理,初版:台北,書林出版社

2.          森,1996腳色馬森獨幕劇集,一版:台北,書林出版社

3.          森,2002《蛙戲》,馬森教授歌舞版劇本

4.          森,2002.7.1<從話劇到歌舞劇的《蛙戲》>,第39版,人間副刊,中國時報:台北。

5.        王友輝,2002.8.12<蛙戲南方開唱>,第14:台北,人間副刊,中國時報:台北。

6.      <蛙戲>節目單2002.8.12,台南人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