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的華文橋樑──茂呂美耶〈泡湯〉

 

徐錦成

灣•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專任助理教授

 

 

 

﹝原文收錄於楊松年、林明昌編《多元的交響:世華散文評析》(臺北:唐山出版社,2005年)。﹞

 

壹、哈日風潮中的深度刻痕

 

茂呂美耶(MORO Miya,一九五八-),日本埼玉縣人,生於台灣高雄市。父為日本人,母為台灣人。在台灣接受小學及國中教育,國中畢業後返日。一九八六至一九八八年間,曾在中國鄭州大學留學兩年。一九九九年架設並主持「日本文化物語」華文網站[1],開始於網站上發表創作及翻譯作品。著有《物語日本》、《江戶日本》等;譯有日本文學作品多種,包括田口藍迪隨筆系列、夢枕《陰陽師》小說系列、岡本綺堂《半七捕物帳》小說系列等。

茂呂美耶於一九九九年二月十一日開設「日本文化物語」個人網站,並身兼版主及唯一的撰稿者[2]。這件事就其個人而言,固然是她創作生涯的大事。但另一方面,也有相當的時代、社會背景存在。

二十世紀九○年代起,日本的通俗文化以電視劇及流行歌曲為尖兵,在亞洲地區掀起一股日本熱。台灣首當其衝,很快就發明出「哈日族」這一詞語,見證了當時的流行風潮。這股「哈日風」隨即也蔓延至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等地。因為這股哈日風,二十世紀末的台灣出現了不少以書寫日本做為個人特色的散文作者,如哈日杏子、劉黎兒、新井一二三等。這些作者有的純粹談個人的哈日、遊日經驗,有的能以類似新聞體的筆法介紹日本社會上的最新話題,有的更以介紹日本文學、文化知識著稱。拜這些作家之賜,在台灣想要「親日」,並不算難事。

茂呂美耶無疑也可排在這些「日系」作家之列。若依時序論,茂呂美耶應陪於末座。而茂呂美耶雖較晚出,作品的質量與前述幾位作家相較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貳、搭起日本文化與華文的橋樑

 

作家寫作固然有社會背景可談,但寫作歸根究柢仍是一種個人的志業。「日本文化物語」網站對於日本文化在華文傳播歷史上的意義,日後必有定位,但它做為華文散文家茂呂美耶個人創作作品的電子版展示區,無論如何還是很「私人」的。

傅月庵在《物語日本》一書的序文〈日本的物語與她〉中裡透露

 

大姐(按:指茂呂美耶)是性情中人,愛讀書愛寫文章,一輩子最大願望是當座無形橋樑,交流中國/台灣與日本文化。「笑想」有朝一日,穿禮服,入皇宮,接受天皇頒發文化勳章。[3]

 

名作家吳念真讚許茂呂美耶的熱心,因為「所有付出純屬自覺的責任或義務,一切無償無酬。」[4]他認為茂呂美耶做為「一座橋」是「恰如其份」的:

 

我說的「恰如其份」可不是她過往無可選擇的血緣、以及語言文化背景所帶給她的特殊便利性和多面相的視野,而是,那種彷彿無意但有心地以平民而生活的氣味所建立起來的文化溝通方式。[5]

 

吳念真的說法相當中肯。而傅月庵對於「日本文化物語」網站更是讚不絕口:

 

大姐的文章,有翻譯有創作,談文學談趨勢談人物談歷史談繪畫談政治,洋洋灑灑,整個網站,幾近百萬言,初來乍到,讓人大有入寶山難得空手而返之喜。[6]

 

正因為「日本文化物語」網站的豐富,才使得台灣的出版社動念頭將其中內容整理出書。《物語日本》與《江戶日本》兩本書中的文章,最先即發表於網站上。可以說,茂呂美耶原本是個「網路作家」。

我們更不妨說,至少有三件事促成了茂呂美耶這個華文散文家的出現:第一是她個人成長的特殊經歷,第二是哈日風潮的推波助瀾,第三則是網路(文學)的興起。

 

參、聆聽網友,並向網友訴說

 

茂呂美耶〈泡湯〉[7]一文,收錄在《物語日本》一書的「生活」卷中。該書共分「劍客」、「生活」、「忍者」、「昔人」、「歲時」、「怪談」等卷,其中「生活」卷共收四篇散文,分別是〈拉麵〉、〈招財貓〉、〈泡湯〉及〈速食麵〉,談的都是日本庶民文化的家常。

「泡湯」一語,在漢文中意指某件事情的失敗。但這個詞,現在有了另一個解釋:盆浴式洗澡(而非「淋浴」!)。在台灣,則多半指「泡溫泉」。

「泡湯」解釋為「盆浴式洗澡」,當然是將漢文以日本語解釋的結果。妙的是,〈泡湯〉一文從頭至尾未提及「某件事情的失敗」這層漢文的原意。它一開始即說:「前些天與幾位網友談及洗澡文化,或許是氣候關係,我發現台灣人沒有泡湯的習慣。」(頁八五)這段話透露了兩個訊息。其一,她寫這篇文章的靈感,是因為與幾個網友在網路上談話。其二,這些網友不乏台灣人。

〈泡湯〉一文不僅開頭提到網友,文中也多次提到不同的網友。譬如:「網友A說:『外國人早上洗澡是為別人別人洗的,中國人一身乾爽暖香上床是為自己而洗。』我也想說:『西方人的洗澡方式是事務性的,日本人的洗澡方式是享樂性的。』」(頁八七)、「曾經有位網友問我說:『你們日本人不管泡溫泉或是泡湯,都赤身裸體,怎麼不怕給人看?』我回說:『有什麼好看的?大家身體構造都一樣,頂多胸部有大有小而已,怕什麼?而且又不是只有妳給別人看,別人也是在給妳看啊!』」(頁八九∼九十)、「網友B在聊天時說:『小時候洗澡時記得有個很大的鋁盆,有個大的壺,每次都要用煤油燒爐水。我還依稀記得我站在盆裡,媽媽幫忙洗澡,然後給撲了一身痱子粉。』對,我在台灣的記憶也是如此。」(頁九一)……等。在這篇文章中,網友其實是無所不在的。

做為一個網路作者,所謂「網友」其實也就是讀者了。事實上茂呂美耶不只引用自己與網友間的對話過程,行文也彷彿就是在向網友介紹、解釋「泡湯」的形式與源流等等。網路未發明前,作者很難有這種與特定讀者互動的機會。茂呂美耶因為經營網站,得以與網友交流。而傾聽網友、進而向網友訴說的語調,很自然地成為茂呂美耶散文的特色之一。

 

肆、以日本文化開拓華文散文的新境界

 

茂呂美耶散文的另一個特色,當然便是她深厚的日本文化涵養了。若非對日本文化有深刻觀察,決說不出「日本人的泡湯學,真正目的是在『裸體社交』上。」(頁八七)這樣一針見血的話。

〈泡湯〉一文不長,但茂呂美耶不僅告訴讀者「日本泡湯學起源於六世紀初」(頁八七),更告訴讀者「十五世紀末,江戶出現第一家錢湯」(頁八八),至於九世紀的鐮倉時代與十世紀的室町時代的泡湯情形是如何,現在的日本泡湯情況又怎樣,一一道來,有條不紊,彷彿一篇「泡湯學小史」。讀畢全篇,讀者當不會懷疑文末「日本除了有茶道、花道、黑道、北海道,恐怕還有不成文法的「澡道」存在吧。」(頁九二)只是「冗談」一句(按:日語「開玩笑」之意)。

誠如傅月庵所說:

 

(茂呂美耶的作品)與坊間常見「哈日文學」最大不同……一來所談確實是構成日本庶民文化性格的重要部份,面向或許不夠完整,但所論絕非泛泛,點到為止耳。其次……深入淺出,頭尾俱足;來龍去脈,應現全身。再者文字也自成一格,流暢中卻不失其獨有的異國風味。[8]

 

以介紹日本風情著稱的散文家,若從五四新文學那一代算起,則周作人堪稱典範。在台灣,也有名家如林文月。茂呂美耶與前兩者最大的不同,當是她的庶民性格──這使得她的文章比起前述二人更具親和力。她不是學者,但她對日本文化的了解,絲毫不讓於學者。

茂呂美耶並非華人,但她以日本文化為基底的散文,已替華文散文開拓了新境界。這一點,或許是那位當初架設網站、一心只想做無形的文化橋樑的Miya(按:茂呂美耶的暱稱)所始料未及的吧!

 


 


[1] 「日本文化物語」網址為:http://miya.or.tv/

[2] 網站原只登茂呂美耶的個人作品,但一九九九年年底新增「澎湖醫生」隨筆單元,由LYS執筆。

[3] 《物語日本》(台北:遠流,二○○二),頁九。

[4] 《江戶日本》(台北:遠流,二○○三),頁十,序。

[5] 同註4

[6] 《物語日本》,頁十∼十一。

[7] 收錄在《物語日本》一書,頁八五∼九二。

[8] 《物語日本》,頁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