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彼岸──談王孝廉新版舊作《彼岸》

 

徐錦成  

灣•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專任助理教授

 

 

 

原載20046月號《文訊》224期,並收入《彼岸》一書做為附錄

 

王孝廉(王璇)是成名已久的小說家。或者容我說得「狠」一點、更貼近事實一點:王孝廉曾是著名的小說家,可惜的是,他的小說成就,日漸為人輕忽。

小說家王孝廉之所以漸被遺忘,原因很單純,他不寫小說久矣。之前,王孝廉僅出版過一本短篇小說集,那便是一九八五年一月「洪範版」的《彼岸》,該書收錄十二篇小說。之後幾年間,王孝廉又零星發表了幾篇小說,但因為字數不夠另出一本,這幾篇小說從未出版。

「印刻版」的《彼岸──王孝廉小說自選集》(二○○四年五月),距「洪範版」的初版已近二十年。同樣收錄了十二篇小說,與舊版《彼岸》重複者有八篇,另外四篇(〈修羅的晚宴〉、〈水月〉、〈亞梅洛〉、〈月狐〉)是第一次結集。而這四篇裡面,〈修羅的晚宴〉曾入選「爾雅版」《七十四年短篇小說選》(亮軒編),〈亞梅洛〉亦曾入選「希代版」《夢的流浪──海外作家小說選》(林煥彰選編),都並非沒沒無聞之作。

這是一本新書,但也是舊著;對本書有興趣的讀者可能有一些是舊雨,料想亦有新知。但無論如何,舊作新出,必然有它歷久彌新的道理。

檢視王孝廉小說,我們其實不難想像,當年王孝廉必定是位滿載期待的新銳作家。從一個新人的角度看,他的小說充滿了開創性與發展性。量雖少,但面向並不狹窄。其中有兩條線彌足珍貴,一是「神話小說」,另一是中(台)、日情結的處理。而這兩條線的源頭,都跟作家的背景脫不了干係。

因為基本上,王孝廉是位學者型的小說家。

在一般人的印象裡,王孝廉是長年旅日的神話學者。他二十七歲即赴日留學,取得碩士、博士學位,自此便在日本長住。博士論文《中國的神話世界──各民族的創世神話及信仰》是他海內知名的學術巨著。而王孝廉雖然二十幾歲即開始創作,但他重要的小說作品(包括本書所有內容),都集中在三十幾歲時完成,那時候的王孝廉,已具有學者的身份了。

「最後的箭」三部曲──〈流星〉、〈寒月〉及〈落日〉──無疑是「神話小說」的傑作。寫得好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少有人在此領域耕耘更顯得這批小說的可貴。神話本來就是冷門學問,要將神話轉化為小說,則非同時具備學識(神話學)與才力(小說創作)莫辦。「神話小說」少有人寫,原因在此。自魯迅《故事新編》之後,數十年來的「神話小說」事實上僅有王孝廉與奚淞(〈夸父追日〉、〈伏羲與天梯〉、〈封神榜裡的哪吒〉等)值得一提。無奈的是,兩人都已在小說上廢耕多年。

而王孝廉「旅日學者」的背景,也在小說創作上烙下明顯痕跡。〈平戶千里〉以歷史小說筆法寫在日本時的鄭芝龍,結尾並帶出鄭成功;〈修羅的晚宴〉則描繪軍國主義下日本軍官的荒謬;〈再見南國〉更是以「南國」喻台灣的一冊旅日台人寫真集。王孝廉從日本看台灣,讀者則從小說中讀出他在日本「想像台灣」的國族思考。

可以說:「神話小說」及「日本系列」,是王孝廉在小說上最重要的貢獻,也是他的舊作在新世紀最值得我們回首凝視的部分。

置於卷首的〈塵海三色〉,雖不屬於上述兩系列之作,但無疑是王孝廉最好的作品之一。這篇小說曾選入「爾雅版」《七十一年短篇小說選》(周寧編)及「九歌版」《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小說卷》(齊邦媛主編),是王孝廉小說中被討論最多的作品之一。而由於小說主人翁──與女弟子相戀的佛教大師──的形象鮮活,諸多揣測於是興起。就小說論小說,這篇小說影射誰當然無關緊要。但有趣的是,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再看這篇小說,仍然感覺其隱喻之強烈。這就足見王孝廉的功力了。

至於〈彼岸〉及〈水月〉等篇,亦都呈現出王孝廉的思慮周密辯才無礙。如果不是學者,很難想像能寫出那樣層次鮮明的作品。小說家王璇,其實是學者王孝廉的一個分身

王孝廉在繳出十幾篇小說後,便悄然擱下創作之筆。他的小說具有開展的潛力,但他畢竟未在此深耕勤耘。作家創作常是為了填滿心靈上的某種缺憾,或許王孝廉已從學術研究中獲得滿足,無須再寫小說了吧。

是故,這本新版《彼岸》究竟是一個立此存照的終點?或是一項重新出發的契機?難以遽下定論。回首彼岸,王孝廉願意再渡一次河嗎?

 


 

(附錄)

王孝廉小說評論引得

徐錦成輯

南國的哀愁,季季,《書評書目第82期》,P.76~88198021日,台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再見南國〉評介,季季,《六十八年短篇小說選》(季季編),P.312~3151980610日,台北:書評書目出版社。

〈塵海三色〉評介,周寧,《七十一年短篇小說選》(周寧編),P.107~1101983210日,台北:爾雅出版社。

再見南國評介,李黎,《海外華人作家小說選》(李黎編),P.22198312月,香港:三聯書店。

「彼岸」,郭明福,中央副刊,1985411日,台北:中央日報。

神話中的神話,沈謙,《聯合文學第8期》,P.21619856月,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修羅的晚宴〉評介,亮軒,《七十四年短篇小說選》(亮軒編),P.97~991986410日,台北:爾雅出版社。

孤獨、追求與鄉愁──航向王孝廉的小說「彼岸」,陳明智,《文藝月刊第208期》,P.32~42198610月,台北:文藝月刊社。

「水月」評介,李喬/高天生,《1986台灣小說選》(李喬/高天生主編),P.162~1641987310日,台北:前衛出版社。

為複雜的人性做註腳──王孝廉談小說經驗,楊錦郁專訪,《文訊月刊第36 期》,P.86~8919886月,台北:文訊月刊社。

王璇〈最後的箭〉女性描寫的演繹與創新,郭素絹,兩岸女性文學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03111日,台北: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The other share by Wang Xuan”, translated by Seik –Yee LAU(劉適宜),California, 1987.(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