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多中心,如何一體化?

 

徐錦成  

灣•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專任助理教授

 

 

周寧教授(以下敬稱略)〈走向一體化的世界華文文學〉一文開宗明義:「希望在全球一體化的世界華文文學意義上,提出多中心主義的、跨越國家界限、以文學想像爲疆域的『文學中華』概念。」其志可感。但他的理想我只能贊成一半。以下說說我的看法。

我認爲:文學問題不是地理問題,不僅是文字問題,也不應是政治問題。

我對臺灣文學比較熟,且以臺灣文學爲例。臺灣文學的實力,在華文文學界有目共睹,但在周寧一文中,中國、東南亞、歐美澳華人社會是三個中心,臺灣卻與港澳並列,僅是「連接三個中心的歷史的過渡帶」(儘管他也認爲「仲介帶的功能與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周寧的說法,看來是一種地理上的方便說。若我們以文學成就來作爲一個地區是否堪稱「中心」的指標,則臺灣作爲一個中心,誰曰不宜?

而周寧認爲各地華文文學「使用統一的語言,源於共同文學傳統的審美價值,擁有共同的作者群、讀者群、媒介、共同的文化價值觀念」,乃至「形成一個精神共同體」,也是極爲誇大的。當代臺灣的華文文學,受外文(英文、日文等)文學的影響,不遜於受中國文學傳統的影響。是故,臺灣文學才有與中國大陸文學、新馬文學及其它地區的華文文學的不同之處。同理可知,東南亞、歐洲或美洲的華文文學,也必有其所在地的特殊傳統。若只因爲「使用統一的語言」,便說全世界的華文文學有共同的「文學傳統的審美價值」及「文化價值觀念」,這是把問題看得太簡略了。

而周寧不說華文作者使用「共同」的語言,卻說使用「統一」的語言,讓人不得不聯想到政治。一旦想到此,前述周寧所論之不足之處,就其來有自了。要一個中國大陸學者承認臺灣是一個獨立的文學中心,大概不容易吧?也就是在這種情況,儘管周寧在文章一開頭便提出「多中心主義」,最後仍不得不以「世界華人文學是世界所有華人共同的精神家園」的囈語作結。

我很贊成周寧所說“我們很難在單一華文區域內討論一種文學現象、一位元作家的作品及其讀者群。”但卻找不出理由來認同「整體主義是必然的理論視野,一體化進程是其必然的歷史模式」這樣的說法。此時此刻,我寧願見到“多中心”研究的具體落實。至於“一體化”,決不該是研究文學時該預設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