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時代的兒童文學

──第七屆亞洲兒童文學大會觀察

 

謝鴻文

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博士生

 

 

    刊於2004.9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205

 

        全球化思惟影響下的亞洲兒童文學,於第七屆亞洲兒童文學大會也看出了眉目。第七屆亞洲兒童文學大會84日至9日在日本名古屋舉行,除了日本本地,還有來自韓國、中國、台灣、香港、馬來西亞、蒙古六個國家近兩百位亞洲兒童文學工作者參與,懷抱的熱情一如盛夏的驕陽。

        本屆大會以「探求亞洲兒童讀物的未來,為了共生時代的孩子們」為主題,並把焦點放在圖畫書和民族性的問題。在第一天的歡迎晚宴上,大會會長焑中圭一率領所有與會者先一齊為2003年逝世的原任會長四方晨追思默哀,莊嚴肅穆的氣氛中,儼然已將亞洲兒童文學的命運聯繫在一起,更加突顯四海一家的感覺,為往後幾天大會鋪設好一條坦途。

        85日,在建築造型摩登現代的名古屋青少年文化中心展開的活動,開幕式上演出的音樂劇《亞洲之風》,巧妙串起台灣林武憲、韓國尹石重、日本焑中圭一、中國韋婭四位兒童文學作家寫風的童詩,編成一則既傳奇又浪漫,並能表現不同民族風味的音樂劇,風的心和人的心相印,打破地域空間距離,共同嚮往平安幸福的暗喻,果然贏得滿堂彩。下午分別由日本川村學園女子大學助教授上橋菜穗子,中國兒童文學翻譯家彭懿以〈亞洲的幻想小說〉為題演講,她們兩人都提到「幻想小說」在亞洲發展較慢,上橋菜穗子肯定幻想小說可以展現寬闊的世界觀,值得亞洲兒童文學作家積極投入。彭懿更從他與幻想小說結緣的經過侃侃而談,對「奇幻」、「幻想」、「魔幻」小說用法都有一番見解;不過他最後仍建議用「幻想小說」最適當。

        接著進入論文發表,包括86日一整天,一共有26篇論文發表。立基於環境意識,從生態永續觀點出發的論文有韓國鄭善惠〈向共生社會的韓國的生態童話〉、台灣游珮芸〈兒童文學的大宇宙--意識形態與價值觀的變革〉、日本黃育紅〈宮澤賢治的共生世界--淺談其童話的現代意義〉、日本金晃〈通過圖畫書呼籲與生物的共存〉等篇;關注《哈利波特》巨大成功的衝擊,反省亞洲地區幻想小說諸多可能的論文有香港戴淑芳〈幻想文學的可能性--兒童共生時代中幻想力的必要〉、馬來西亞愛薇〈當哈利波特遇到美猴王--兼談「亞洲幻想小說的潛質與問題」〉、韓國朴尚在〈韓國幻想童話的歷史與課題〉、中國馬力〈重譯經典:亞洲幻想文學的可能性--由孫晴峰改寫《灰姑娘》的三篇童話想到的〉等篇,這兩大議題佔了所有論文中的三分之一,可見亞洲兒童文學工作者的默契,同時真實的反映出各國兒童文學的處境是蠻類似的。

        其他的論文內容礙於篇幅無法詳述,不過整體看來大家的願景似乎頗一致,皆盼望民族文化特色能被兼顧,進而尋求與亞洲與世界接軌,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共生共榮,給予下一代兒童心靈更多更純美的滋潤。像中國的蔣風教授更喊出了:「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兒童文學,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文化發展水平的標誌,也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標尺,必然會受到社會應有的關注和扶植。因此兒童文學一定能永遠活下去,萬歲萬萬歲。」蔣風說兒童文學「必然會受到社會應有的關注和扶植」,老實說我不敢太樂觀,因為這要牽涉到社會的集體行動,尤其是政府與民間之間的互動,兒童文學能不能走出文學中的弱勢邊緣,至少就台灣而言還值得觀察。但是站在兒童文學工作者的立場,一旦真心投入,就算外在環境再困頓,我相信大家也會苦撐著讓兒童文學永存。

        87日,依舊晴朗炎熱,天藍如洗。本日的活動行程讓大會參與者徹底放鬆,驅車深入日本北陸的岐阜縣,在綠波蕩漾的御母衣湖畔享用豐盛午餐後,漸抵山中遺世獨立的白川合掌村,這個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絕美勝地,像極了黑澤明電影《夢》的水車村那一段場景,以茅草為頂的傳統建築、乾淨的池塘水車,寧靜脫塵的氛翳,緊緊攫住人心。

        離開白川合掌村後,再往富山縣座落於綠野平疇間的大島町繪本館。今年恰逢繪本館開館十週年,館內配合展出這次與會國家的圖畫書,繪本館館長高井進率領全館員工及志工熱情接待,還贈送了與會者每人一本富山縣政府企劃發行,木崎さと子撰文,黑井健繪圖的圖畫書《漂洋過海的小豬》(うみをわたったてぶた,2004),圖文作者在日本皆是頗有份量的兒童文學作家,此番聯手完成這本充滿詩意、幻想,又深具內涵的圖畫書,書中的小黑豬在蝴蝶的引領下,走出孤獨悲傷,追尋海與藍天,牠最後看見的世界寬闊無比,沒有國界藩籬,沒有種族區隔。美好的想望孕生,世界和平歡愉如嘉年華慶典。

        黑井健繪製這本圖畫書,運用大量清新柔雅的藍、綠、黃色,粉彩輕塗,整體畫面予人溫馨之覺。88日有一場他與韓國兒童文學作家李億培、台灣洪文瓊老師三人的專題座談,針對〈思考圖畫書中的民族性〉發揮,如果從文化歷史影響淵源來看,日韓都承受過中國文化的養分,台灣當然不例外,且台灣又於近代接受過日本殖民,文化相生而不相剋;而各地原住民又有自成體系的文化,加上各區域文明與西方的接觸再發展,因此運行出來的文化多樣面貌同中有異,異中見同,俱是豐厚的資產,皆是創作取之不竭的材料。本屆大會的尾聲句點落於此,延伸的思考是極有意思的。

        最後的閉幕式,除了宣布下屆2006年的主辦國是韓國漢城,還頒發了日本大阪國際兒童文學館首次提供的研究獎金,五位被認為年輕有潛力的研究者獲得肯定,分別是香港潘明珠、中國程士慶、韓國朴尚在、蒙古賈姆巴.達斯道格,以及筆者。我意外的接過獎金,真要感謝這回台灣代表團林煥彰老師、趙天儀教授、蔡清波校長、林文茜、方素珍、余治瑩等諸位前輩的鼓勵指教,進了兒童文學這大觀園,我不能再走馬看花,勢必得留下來細心品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