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敗筆,詩的佳句

──評李宗舜〈時代的潮流──遊馬六甲有感〉

 

謝鴻文

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博士生

 

                          

   

 李宗舜,(一九五四—),原名李鐘順,祖籍廣東揭揚,生於馬來西亞吡叻州。就讀初二時認識溫瑞安,創作深受其影響。一九七四年赴台灣就讀於政治大學中文系,並與溫瑞安、方娥真等人創立「神州詩社」,任副社長。一九八一年回馬來西亞從商,著有詩集《兩岸燈火》等書。

        本詩選自《詩人的天空》(一九九三),是李宗舜從台灣回馬來西亞後的代表作之一,觸景生情不禁流露一股中年的滄桑。

 

總覺得這是一生的敗筆

       落日長影,沒有結束

       翻上崖岸,觀照四海

       這橫掃千軍的殘痕,一一露現

       眼前旅客無限憧憬的眸中

       如此拾級向上,海浪滔滔

       向下,人潮洶湧而至

       畫破時光隧道的史跡

       總聽到古炮破空的絕響

       穿過紅樓磚牆的視線

       透視資訊發達的九十年代

 

       〈時代的潮流〉是旅行馬六甲後興發的詩懷。馬六甲這座歷史古城,斑斑遺跡,見證了過去六百年馬來西亞經歷了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殖民的記憶,繁華退去後的滄桑感是必然存在的現象。如今的馬六甲是華人居住的重鎮,華人自身的離散,文化的斷殘,匯聚在此古城中,身為華人後裔的李宗舜,又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行旅於此,感時憂國,懷想歷史的諸多傷悲感嘆會生發,一點都不讓人意外。

        先瞭解了創作者的心理動機,再分析此詩詩句,就更能貼近作者原始心意,同悲同感。    

        「總覺得這是一生的敗筆/落日長影,沒有結束/翻上崖岸,觀照四海/這橫掃千軍的殘痕,一一露現」,由一陣唏噓開頭的四句,明顯流露一陣「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感傷,漫長的一生竟被形容成「敗筆」,沉悒灰色籠罩,「落日長影,沒有結束」加深抑鬱的顏色,雖然努力「翻上崖岸,觀照四海」,心企圖藉觀海而疏闊,卻還是不敵「這橫掃千軍的殘痕,一一露現」。連著幾句灰得讓人透不過去的描述,詩人下筆時心情之沉重可見一斑。

        我們跟著踏上馬六甲古城的第一步開始,就被作者憂鬱的基調所牽動。眼下注視的歷史殘痕,好像與人的心境契合,何處修補破舊,化敗筆為正,就變得十分重要。

當作者陷入憂傷中,再看見:「眼前旅客無限憧憬的眸中/如此拾級向上,海浪滔滔/向下,人潮洶湧而至/畫破時光隧道的史跡/總聽到古炮破空的絕響/穿過紅樓磚牆的視線/透視資訊發達的九十年代」,他更加傷心了,因為來往的旅客,像不絕的浪濤拍襲而至,他們攜帶著相機,「無限憧憬的眸中」為的是攝取美景,無關歷史;他們的笑浪「畫破時光隧道的史跡」,卻令詩人也是惟一的一人「總聽到古炮破空的絕響」。「總」字說明了詩人對歷史的在意,根植於心,所以在他眼中的古蹟都是活的,有溫度的,有生命能記憶前世代故事。

但他忘記了,大部分旅人來自九十年代文明世界各地,衣著光鮮看著的是被裝飾得看不出年紀的建築。對他們而言,時間不是干擾,沒有錯亂,心更不會迷失於舊時。詩人會錯亂,肇因於內心的期盼,期盼九十年代的馬六甲已經能把它「一生的敗筆」,轉變成一行行的佳句歌頌吧!如此一來,就更顯出作者的異類不同。他的不同,讓他深切感受到:

 

唯六百年來

      馬六甲不曾

      為她漫長的背影

      寫下一頁輝煌的史詩

      當落日在西,東方在半島

      沿著海峽岸線污濁的暗流

      旋轉於無數朝代中

      穿越時空吶喊的聲音

      不可抗辯,風風雨雨

      時代的潮流

   

「唯六百年來/馬六甲不曾/為她漫長的背影/寫下一頁輝煌的史詩」,是呀,旅人很努力用相機追求膚淺的永恆,而被當作永恆象徵的馬六甲,它其實欠缺的是一首真正永久流傳的史詩,可惜六百年來沒有人為它寫出。

        沒有史詩,馬六甲的身世彷彿棄嬰孤兒,苦無依的飄零,是生是死都不是那麼重要了。看見馬六甲可憐這般,行遊至此的詩人,當然不忍,當然思緒泉湧,當然想為它寫一首史詩。

       「當落日在西,東方在半島」,這是行遊的時間,也是繁華殞落改變的寫照。「沿著海峽岸線污濁的暗流/旋轉於無數朝代中/穿越時空吶喊的聲音/不可抗辯,風風雨雨/時代的潮流」,作者看見「污濁的暗流」,當然是隱喻和馬六甲命運有過關聯的眾生,安於現世而忘記從前如何「旋轉於無數朝代中」,「穿越時空吶喊的聲音」,恐怕作者是寂寞的唯一,以致於「不可抗辯,風風雨雨/時代的潮流」,忘記歷史的時代潮流他也無力抗辯時,那吶喊似乎就顯得愈來愈微弱,漸至消失於風中。

       〈時代的潮流〉從落題到結束,我們可以看見一個中年知識分子明晰不掩憂愁的感慨,一點點時不我予,一點點理想未盡,一點點責難時代潮流烏煙瘴氣等情緒,沒有任何一個感嘆的語助詞,嘆息卻綿遠搖蕩。再回想作者第一句說的:「總覺得這是一生的敗筆」,就應該不僅是詩人一事無成的自況,若也是針對國家、民族而言,那真是華人的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