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客家童謠創作者──陳永淘
 
吳聲淼
台灣台東 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
壹、      
前言
客家童謠在台灣一向是只朗誦而不唱,一些作曲家深感客家兒童目前所記憶的童謠,都是在學前由祖父母那兒口傳而來,再者兒童的父母所接受的音樂教育,與客家傳統音樂是完全無關,接觸到的不是西洋音樂就是流行歌曲,所以對傳習客家傳統的歌謠,已經不如老一輩那樣認真。雖然客家語聲調有六聲,加上吟唸時的強弱長短,它的抑揚頓挫已自然賦予了「口語音樂化」的味道。可是,若有意讓童謠流傳久遠一點,或有意賦予新生命,那麼配以曲調是最好的辦法。配上曲調的童謠,往往傳得更廣泛,如「天烏烏」、「點仔膠」、「羞羞羞」這三首福佬童謠,大家之所以耳熟能詳,就是配上曲調之故。客籍音樂工作者有鑑於此,遂從事客家童謠的曲調創作。目前台灣客家童謠約百首左右有歌可唱。數量不多,但對於兒童學習客家話的效益,卻是超乎意外的大。從事客家童謠曲調創作的作曲家,早年有吳盛智、涂敏恆、林子淵等大師,今則有吟遊詩人阿淘哥。本文除介紹陳永淘的生平及創作作品外,試圖將最近阿淘哥與小朋友的共同創作,作一分析,並期能界定這些作品為「新客家童謠」。
 
貳、阿淘簡介
   
      
陳永淘在1956年出生於關西的一個客家庄,1979年世新編導科畢業後,曾在野外雜誌擔任企劃,先後參加過櫻花鉤吻鮭和新店溪香魚保育工作。「雖然我的工作與生態保育有關,但還是感覺台北不適合人居住,每次到鄉下就感到呼吸順暢,人到中年,也許我該找個適合自己的地方吧!」1991年,告別了居住二十年的台北到三芝成立「金屬解放工作室」進行拾荒雕塑達七年。九七年夏天,阿淘哥從台北三芝海邊移居北埔,住在靠近冷泉附近的半山腰上,並開始在剛開幕不久的「老頭擺」客家餐廳駐唱。有一天,他發現北埔街上的慈天宮,有個風味十足的百年石板廟坪,一個念頭閃過,從第二天開始,他就決定做一種國內沒有人嘗試過的一種自發性試驗表演,每週日下午,帶著吉他到廟坪上唱歌,讓一些從未發表過的客家歌曲,在慈天宮廣場前演出。
     
    阿淘哥這一唱,就唱了兩年多,這中間可以說是風雨無阻,他從九七年秋天,唱到九八年,再唱到二OOO年夏天,由於心中很多計畫,有待實現,決定將北埔的演唱告一段落,重新出發。暫別北埔廟口的常態演出後,終於在半年後,以一張小朋友的作品呈現了這段時間努力的成果。
 
參、創作動機
     
    從小在關西長大,阿淘哥說,小時與大自然接觸,影響了他的一生,他愛自然的生命力,風吹、蟲鳴、山河、大海,十三歲搬到台北,住了二十四年,他受不了了,感覺充斥著電子科技的都市叢林中,沒有他要的生長元素,他要窒息了。他毅然決然地拋開手上工作,跑到一處賣得不好的山區別墅,雖然荒涼無人居住,但那兒看得到海,足以回應內心對自然的嚮往。在寂靜的環境中,他的心情沉靜下來,全力投入陶藝創作。朋友開始羨慕他的生活,爭相遷往該社區居住,不多久,週遭卅多戶竟然都是他的親友,也由此凸顯阿淘哥無形中發揮的影響性與親和力。
     
    一九八五年,阿淘哥好奇欣賞一位玩攝影友人姜勇的一把高級吉他,正在讚嘆音樂優美之際,友人阿沙力的說「送你!反正擺著也是擺著」,這是啟動阿淘哥投入音樂創作的重要動力之一。
     
    另一重要創作動機是回報祖父。阿淘哥緩緩的吐了一口煙,眼睛迷離的說,當時祖父的身體在半年內急速惡化,由行動速度遲緩,躺在家中起不來,他目睹這生命的轉折過程,想起小時候常帶著他唱歌,由於祖父只聽得懂客家話和日語,他現在想唱些客家歌回饋祖父,竟然無能為力,他決定要創作些客家歌曲,讓祖父開心。
 
肆、創作歌謠作品
     
    阿淘哥到目前為止總共出了三張CD(請參閱附錄一)。九七年夏天,陳永淘出版第一張客家專輯「頭擺的事情」,總共錄有歌謠十首,受到廣大回響。
     
    在北埔沉潛兩年的日子裡,累積了大量的作品,終於推出第二張CD「離開台灣八百米」,這十五首作品仍以海陸客家話為主,也非常受到鄉親的歡迎。
     
    從北埔搬到峨眉後,他發現小朋友唱他的歌時,純真的聲音更能觸動人心,宛若天籟。於是阿淘哥在二OOO年十二月與新竹縣峨眉國小九名學生合作完成新專輯「下課啦」,總共收錄了十首歌,其中〈鮮鮮河水〉、〈天上搖籃曲〉已在第一張CD中發表過,而〈看天河〉則在第二張CD中發表過,所以截至目前為止,阿淘哥已發表的作品,共計有三十二首(請參閱附錄二)。
 
伍、歌謠特色
     
    阿淘哥歷經四十年豐富的生活經驗後,不斷沉澱對人生社會深刻體會而創作,內容包括對人性、社會的深刻反省及批判,並以幽默、嘲諷的手法,抒發人間實象。歌曲探討的主題寬廣,有對個人童年生活的懷念、對社會扭曲發展的唾棄、對文明慾望的質疑、對台灣原住民族群的關切,以及對現代人性失落的悲鳴。他的歌,有畫面,有生動的鄉土味,這種觸動的感覺,鮮活而真實,許多人第一次聽到阿淘哥唱歌者,無一不一臉驚訝,對所謂的客家歌曲,有了新的詮釋。阿淘哥外表給人粗獷感覺,心思卻細膩而重感情。對一位創作者言,有這種特質很重要,所寫出來的歌,才能感人。阿淘哥所作的歌謠中,都可發現歌中有的敘景,有的寫人,這些週遭的人事物、生活經驗及心靈點滴,正因為他的歌與生活自然結合,因而深深觸動客家鄉親的心。筆者將其三十二首作品分析歸納後,整理出阿淘哥歌謠的特色如下:
 
    
一、盡量保持「語言」的韻味。客家歌,分四縣與海陸兩種發音,在阿淘哥出來唱歌前,國內未聞有誰是用海陸腔寫歌作曲,阿淘哥可說是第一人。海陸腔唱歌,先天上有其限制,如果音沒抓準,很容易就變成四縣唱法。
     
二、用了許多粗俗傳統的客家俚語。這些詞句,曾引起老一輩衛道鄉親的批評,但阿淘哥認為他的歌,只是忠實的還原了五十年代客家田園的風貌。
三、以吟唱方式呈現。
四、來自民間底層,生活經驗直接填在歌詞裡。
五、蘊含著高度的人文關懷精神。
六、具有俚俗、幽默、嘲諷、抒情、批判、顛覆的手法。
七、有畫面,有生動的鄉土味。
八、主題:生活上俯拾皆是的題材,都成了傳唱的題材。
          
(1).對個人童年生活的懷念。
(2).對文明慾望的質疑。
(3).對台灣原住民的關切。
(4).對這片土地的自然與人文的關懷。
(5).對人性、愛情、社會現象的反省、質疑、批判、嘲諷。
(6)抒發人間的平實和幽默。
      
(7).搖籃曲。
   
九、音樂特色
        
  (1).音樂風格平易近人,有素人吟唱的風格。
(2).歌聲徹底顛覆鄉親的心,為傳統的客家音樂走出現代之路。
             
  (3).從傳統客家音樂取材,再結合現代表現的新音樂,正是世界音樂的
             
  (4).以西方搖滾樂為基礎,融合民謠、藍調、爵士的樂風。
(5).以音樂呈現母語之美。創作時,母語以音樂的型式,自然而美麗的呈現,而不是語言被音樂所駕馭。
(6).結合客家文化、客家山歌、傳統民間寫實生活的新古典音樂。
 
  十、廟坪彈唱--落實音樂回歸人間現場理念。
     
    沒人邀請,沒人宣傳,沒人佈置,沒人管理,北埔慈天宮的星期天形成了另一個廟會,人潮從一開始的老人小孩,到後來包遊覽車專程來聽歌的場面,讓阿淘哥成為北埔柿餅、膨風茶外的另一特產。透過長期有如傻瓜式的表演過程中,也促成了阿淘哥與北埔居民的深刻互動,客家小鄉的純樸民情與優美的田園風光,提供了阿淘哥源源不斷的創作思緒。他這種強烈實驗性的自發性表演,已深深地和聚落形成了生命共同體,每一首歌都是一個故事,生活的經驗直接就填在歌詞裡。
 
陸、別人對他的看法
     
    喜歡親近自然、注重生態保育的陳永淘,大家都叫他「阿淘」、「淘哥」或「阿淘哥」,不論是七、八歲的小孩,還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家。有人稱他為歌手,其實並不恰當,許多人則喜歡稱他是「吟遊詩人」,因為阿淘哥的每首歌都像詩一般,來自他對靈魂、土地與自然的親身體驗,而有感而發,因詞曲具有人文精神,加上以一把吉他走唱的風格,被譽為「吟遊詩人」。另外,也有「民謠詩人」、「吟唱詩人」、「海陸客家搖滾詩人」等稱號。
     
    台北之音主持人何穎怡則形容陳永淘的音樂是「台灣創作專輯中少數接近世界音樂的精神」,除了對於大環境變化的悲鳴之外,「運用直逼詩的語言歌詞創作客家音樂的新境界,十分耐聽」。
    
    「他讓客家歌曲有了突破」、「歌詞很容易喚起客家鄉親的童年回憶」、「他的歌很平實,不虛華,很自然。」、「終於有人作了好聽的客家歌,替客家人爭了一口氣。」-------客家鄉親談起阿淘哥,個個讚譽有加,阿淘哥成了客家鄉親心中的英雄,阿淘哥說:這真是始料未及。
     
柒、新客家童謠創作趨向
     
    由於阿淘哥本身是個素人歌手,他的創作泉源,絕大部份來自童年經驗,以及對成人世界的反省,四年多的專注創作下,出現許多為小朋友創作,或是適合小朋友表現的歌曲。阿淘哥住到北埔初期,就曾為小朋友們寫了幾首好聽的歌,如「涯還記得」、「鮮鮮河水」、「看天河」。「看天河」這首歌,阿淘哥是為他的孩子彥兆所寫,這首歌曾在八十八年四月間,被公視選為八點檔連續劇「曾經」的主題曲。
     
    又阿淘哥搬至峨眉與學校有互動之後,發現客家庄的孩子們一個個快要丟掉自己的母語,一個個都在聽無厘頭的流行歌,他覺得有必要先推動孩子們的客家音樂與大家分享,同時推動峨眉客家兒童合唱團的成立,讓客家新音樂提早紮根。
     
    他在創作和表演的過程中,從來沒有利用五線譜,因此他教小朋友唱歌,也以直觀的聽和唱來進行。對於聲音表情的傳達,  
歌曲內容的領會,它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在教「鮮鮮河水」的時候,阿淘哥回憶童年的河水;教「新竹風情」,讓孩子表達對每個鄉鎮的印象;唱「童年」,先玩摺紙飛機;唱「禾嗶仔」,就考驗大家對鳥類的認識。
     
    孩子的歌裡,有溪流、高山、白雲、銀河、動物、植物,其中有許多是現代孩子少有機會親近的,像老鷹、白鶴、蛇、蟾蜍、烏鴨、母豬、螢火蟲-----。聽著孩子用客家話把一、二十年前這些環繞在台灣人身邊的親切事物唱出來,特別讓人感動。
     
    他說這第三張專輯主要是做給孩子聽的,「因為現代的客家父母不知道該給孩子們聽甚麼?唐山過台灣跟他們有甚麼關係?他們聽來不會有感覺的。歌要跟他的生活相依相息,唱起來才會感動,再說我的歌唱得再好,也沒有小孩的歌聲美。」
         
這張專輯的曲目包括「鮮鮮河水」、「鷂婆」、「加了蜜」、「看天河」、「童年」、「新竹風情」、「樹」、「禾嗶仔」、「涯還記得」、「搖籃曲」等十首,其深刻活潑的意涵與形式,完全跳脫了傳統兒童音樂的範疇。以海陸和四縣兩種客家腔輪唱表現,歌詞內容不故作童言童語,而以真切如詩的語言,鋪陳人們共同的成長經驗。現筆者就阿淘哥為小朋友創作,或是適合小朋友表現的歌曲中,篩選出三首較有童謠成份的歌曲,(請參閱附錄二)加以分析:
 
(一)                 
 涯還記得
 
    
紅紅介鳳凰花 
涯還記得
     
高高介大王椰 
涯還記得
     
記得   
行過介草坪
     
記得   
坐過介凳頭
 
    
闊闊介運動場   
涯還記得
     
青青介老竹園   
涯還既得
     
記得   
爬過介樹叢
     
記得   
泅過介河壩
 
    
還記得啦   
喔 還記得囉
     
還記得啦   
喔 還記得
     
還記得啦   
喔 還記得囉
     
還記得啦   
喔 
還記得
 
    
紅紅介鳳凰花 
涯還記得
     
高高介大王椰 
涯還記得
     
記得   
爬過介樹叢
     
記得   
泅過介河壩
 
    
還記得啦   
喔 還記得囉
     
還記得啦   
喔 還記得
     
還記得啦   
喔 還記得囉
     
還記得啦   
喔 嗯 
還記得
 
 
         
九七年阿淘哥移居北埔,發現北埔的大坪國小,有一般現代平地學校難得的環境,除了寬闊的草坪、大王椰、老樹,最特別的,從學校放眼看去,前後左右完全看不到任何建築,校園四周被綠色山丘包圍,而這麼寬闊的校區,學生人數總加起來卻只有二、三十位,非常迷你。於是,阿淘哥把住在台北的孩子接來,一起住在南坑,孩子只要順著大坪溪水往下走,經過稻田、橋樑、小山路,步行十幾分鐘,就可以到校。
第二年,孩子即將畢業,為了紀念他在客家庄小學畢業,而且學會了客家話,阿淘哥特別為他譜寫了這首客家畢業歌,並到學校教唱,使得這場畢業典禮充滿獨特的客家風味。
      
   
這首是以事為主的敘事類童謠。它採取最普遍的六四、二五等混合句式的童謠。至於押韻,屬於「句尾押韻」。另外,這首童謠是以「記得----」為起興語。
 
(二)                 
 禾嗶仔
 
細阿妹  亥豬菜
阿山哥  唱山歌
山歌子  開聲唱
一儕唱  兩頭望
 
阿山哥  毋囉唆
日頭下  愛割禾
禾嗶仔  毋上樹
風災打無路
 
老阿伯  目眨眨
睡當晝  嘴擘擘
老阿婆  笑瞇瞇
扇子撥阿撥
 
 
    
    阿淘哥住在三芝時,有一天看到久違的禾嗶仔,在禾頭上面飛來飛去,於是有了兩者的聯想,與這首歌的誕生。一種想像是:第一段寫兩人年少時上山工作的樣子,第二段特寫阿山哥的勤奮務實,第三段則是轉眼間兩個人老了,但仍然相愛如昔,日子平實恬淡,畫面結束在一個恬靜悠閒的夏日午後。第二種想像則是:一、二段是老阿伯睡午覺所夢見的情景,整首歌曲變成一個老阿伯的美好夢境,和他睡夢外的真實世界,所交融出的一幅和諧畫面。老阿伯所夢見的一二段,象徵他心中的價值和篤實的生活態度。
     
    
這首也是以事為主的敘事類童謠,抒發人生的喜怒哀樂。它採取最普遍的三三、三三五的混合句式的童謠。至於押韻,是屬於「句尾押韻」,第一段為「ㄤ」韻,第二段為押「ㄨ」韻,  
第三段為押「ㄛ」韻。在這首童謠中更有許多疊字,如目「眨眨」、嘴「擘擘」、笑「瞇瞇」等,這些疊字可以製造特殊的節奏性,是小朋友所特別喜歡的。
 
 
 
(三)                 
  鷂婆
 
鷂婆飛高高  目珠利利
白鶴牛背項  淨淨利利
鯉麼水草竇  撩蝦公
阿婆竹頭下  打鬥敘
 
鷂婆飛高高  目珠利利
蛇哥老蟾蜍  客客氣氣
兔子耳公長長  恬恬聽
恁多隻             
麼人打臭屁
 
鷂婆飛高高  目珠利利
豬麼落菜園  歡歡喜喜
烏鴉上屋頂做大爺 瓜---啊---
阿公介擔竿          
斷忒去
    
    九六年阿淘哥住在三芝,他曾在一段文字中描述當時的生活情境:「那裡的土地似乎在放長假,到處都是田園荒蕪的景致,再怎麼耕也攢不了幾個錢,那些老人索性就不耕了,年輕人一說要拿鋤頭,飛得比鳥還快----,我很高興,因為不管什麼理由,人們停止對這片土地有所作為時,野性生命正在復甦中。」
         
看著高飛的老鷹,因為荒地的呈現而有了再度生息的機會,阿淘哥因此有感而發,寫下一首與老鷹有關的歌給客家孩子唱。
     
    這首是以趣味為主的娛樂類童謠,來抒發孩童對人文及土地的關懷。它採取的五四、五三混合句式的童謠。至於押韻,只要韻腳諧和、動聽就好了,它是屬於「句尾押韻」,而且是以「一」韻一韻到底的。這首童謠是以「鷂婆飛高高  
目珠利利」為起興語。另外,本首的疊字非常的多,有的甚至是雙聲疊韻,如「淨淨利利」、「客客氣氣」、「歡歡喜喜」等,這些都是這首歌音樂性增強的重要因子。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阿淘哥的童謠作品中,主要是以敘事類、娛樂類童謠為主,藉以抒發人生的喜怒哀樂。他採取最普遍的混合句式的童謠,這跟兒童的天性有關,活潑的心靈,耐不住呆板、枯燥;一成不變的句子,反而束縛了兒童蹦跳的心,兒童喜歡隨自己的意思,愛怎麼唸,就怎麼唸,因此,阿淘哥的「童謠」大都採用這種句式。至於押韻,只要韻腳諧和、動聽就好了。一半的客家童謠都有起興,有了好的開始,童謠的內容自然精彩而吸引人,阿淘哥的童謠作品是特別注重「起興語」的。另外,阿淘哥很注重歌詞中文字本身的節奏、音樂性,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為什麼歌詞中存有那麼多的「疊字」了。
捌、結語
       
 
北埔鄉人過去很少人用海陸腔唱歌,但受到阿淘哥的影響,每個人都會來幾段阿淘哥的歌,這種改變很奇特,似乎把鄉人的自信心都帶起來了,能用自己的母語唱出好聽的歌,這點很重要。阿淘哥帶給北埔,乃至於整個海陸客家族群的影響,相當相當深遠。
         
從阿淘哥的第三張專輯歌曲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為客家母語創作的執著,更可以看出阿淘哥為孩子們創作童謠的熱忱。從這些童謠的一般特徵:分類、句式、押韻、起興語等來和傳統童謠比較分析後,我們可以知道阿淘哥的童謠具有相當的時代性,有其特別的風格,所以稱阿淘哥為「新客家童謠創作者」,應該是恰如其分的。
 
參考資料
一、《桃竹苗客家童謠研究》   
曾瑞媛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12
二、《客家歌謠與俚語》   
鄧榮坤著   
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1995.11
三、《客家童謠大家唸》   
馮輝岳著   
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1996.6
四、其他有關阿淘哥之各報剪報
 
附錄一:CD出版資料
| 
       編號  | 
    
           
      名              
      稱  | 
    
          
      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  | 
  
| 
        1  | 
    
       陳永淘   
      頭擺的事情  | 
    
       友善的狗有限公司  | 
    
       1997年11月  | 
  
| 
        2  | 
    
       離開台灣八百米   
      阿淘的歌  | 
    
       春水出版社  | 
    
       2000年1月  | 
  
| 
        3  
        | 
    
       下課啦   
      阿淘和孩子的歌  | 
    
       春水出版社  | 
    
       2000年12月  | 
  
 
附錄二:歌曲基本資料
| 
       CD編號  | 
    
       歌曲編號  | 
    
       歌曲名稱  | 
    
       主題內容  | 
    
       創作地點  | 
    
       創作時間  | 
  
| 
       1  | 
    
       1  | 
    
       頭擺的事情  | 
    
       童年回憶  | 
    
          | 
    
          | 
  
| 
       1  | 
    
       2  | 
    
       阿東的歌  | 
    
       關懷原住民族群  | 
    
          | 
    
          | 
  
| 
       1  | 
    
       3  | 
    
       雞胲仙睹到膨風牯  | 
    
       幽默趣味  | 
    
          | 
    
          | 
  
| 
       1  | 
    
       4  | 
    
       好不好  | 
    
       愛情  | 
    
          | 
    
          | 
  
| 
       1  | 
    
       5  | 
    
       農庄搖滾  | 
    
       社會現象  | 
    
          | 
    
          | 
  
| 
       1  | 
    
       6  | 
    
       大戲  | 
    
       童年回憶  | 
    
          | 
    
          | 
  
| 
       1  | 
    
       7  | 
    
       鮮鮮河水  | 
    
       童年回憶  | 
    
       三芝  | 
    
       1996  | 
  
| 
       1  | 
    
       8  | 
    
       猴子走哪去  | 
    
       社會現象  | 
    
          | 
    
          | 
  
| 
       1  | 
    
       9  | 
    
       流浪狗的獨白  | 
    
       動物關懷  | 
    
          | 
    
          | 
  
| 
       1  | 
    
       10  | 
    
       天上搖籃曲  | 
    
       搖籃曲  | 
    
       三芝  | 
    
       1996  | 
  
| 
       2  | 
    
       11  | 
    
       春水  | 
    
       愛情  | 
    
          | 
    
          | 
  
| 
       2  | 
    
       12  | 
    
       頭擺介你  | 
    
       愛情  | 
    
          | 
    
          | 
  
| 
       2  | 
    
       13  | 
    
       大目新娘  | 
    
       對文明慾望的質疑  | 
    
          | 
    
          | 
  
| 
       2  | 
    
       14  | 
    
       仰葛煞  | 
    
       對文明慾望的質疑  | 
    
          | 
    
          | 
  
| 
       2  | 
    
       15  | 
    
       盲神來了  | 
    
       對社會現象的批判  | 
    
          | 
    
          | 
  
| 
       2  | 
    
       16  | 
    
       想問  | 
    
       愛情  | 
    
          | 
    
          | 
  
| 
       2  | 
    
       17  | 
    
       打孔翹  | 
    
       幽默趣味  | 
    
          | 
    
          | 
  
| 
       2  | 
    
       18  | 
    
       日出部落  | 
    
       對土地自然的關係  | 
    
          | 
    
          | 
  
| 
       2  | 
    
       19  | 
    
       阿婆  | 
    
       人文的關懷  | 
    
          | 
    
          | 
  
| 
       2  | 
    
       20  | 
    
       無奈何  | 
    
       社會現象  | 
    
          | 
    
          | 
  
| 
       2  | 
    
       21  | 
    
       藍色介拖拉牯  | 
    
       童年回憶  | 
    
          | 
    
          | 
  
| 
       2  | 
    
       22  | 
    
       轉年  | 
    
       思親  | 
    
       峨眉  | 
    
       1999  | 
  
| 
       2  | 
    
       23  | 
    
       風平浪靜  | 
    
       思親  | 
    
          | 
    
          | 
  
| 
       2  | 
    
       24  | 
    
       發夢  | 
    
       童年回憶  | 
    
          | 
    
          | 
  
| 
       3  | 
    
       25  | 
    
       看天河  | 
    
       童年回憶  | 
    
       北埔南坑  | 
    
       1997  | 
  
| 
       3  | 
    
       26  | 
    
       鮮鮮河水  | 
    
       童年回憶  | 
    
       三芝  | 
    
       1996  | 
  
| 
       3  | 
    
       27  | 
    
       新竹風情  | 
    
       對人文土地的關懷  | 
    
       北埔南坑  | 
    
       1998  | 
  
| 
       3  | 
    
       28  | 
    
       鷂婆  | 
    
       對人文土地的關懷  | 
    
       三芝  | 
    
       1996  | 
  
| 
       3  | 
    
       29  | 
    
       看天河  | 
    
       對土地自然的關懷  | 
    
       北埔南坑  | 
    
       1997  | 
  
| 
       3  | 
    
       30  | 
    
       樹  | 
    
       對土地自然的關懷  | 
    
       北埔南坑  | 
    
       1998  | 
  
| 
       3  | 
    
       31  | 
    
       加了夢  | 
    
       對人文自然的關懷  | 
    
       峨眉  | 
    
       1999  | 
  
| 
       3  | 
    
       32  | 
    
       禾嗶仔  | 
    
       對土地自然的關懷  | 
    
       三芝  | 
    
       1996  | 
  
| 
       3  | 
    
       33  | 
    
       童年  | 
    
       童年回憶  | 
    
       北埔南坑  | 
    
       1997  | 
  
| 
       3  | 
    
       34  | 
    
       涯還記得  | 
    
       童年回憶  | 
    
       北埔南坑  | 
    
       1998  | 
  
| 
       3  | 
    
       35  | 
    
       搖籃曲  | 
    
       搖籃曲  | 
    
       三芝  | 
    
       1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