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地區客家童謠初探

 

聲淼

台灣台東 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

 

【摘要】

對於客家八音、採茶戲、山歌的部分,先進們早已鑽研,但對於「客家童謠」,卻少有人研究。由於任教學區地緣的關係,乃以新竹縣峨眉地區的客家童謠為採錄研究的重點。主要的訪問對象為湖光村的洪添福先生以及在峨眉老人大學任教的姜信淇校長。從峨眉地區採集的二十一首客家童謠分為下列六種:催眠類、敘事類、逗趣類、遊戲類、知識類、教訓類。在形式方面,則從句式、音樂性以及表現手法、變形上切入。除了發現其中有許多地域上的變形現象外,更發掘了許多在文獻資料上從未記錄的客家童謠。

本文旨在採集分析新竹縣峨眉地區客家童謠的內容與形式,並從中發掘其特色與功能,文分五部分:一、研究動機。二、文獻探討。三、研究方法。四、峨眉地區客家童謠之特色。五、結論與建議。希望藉此田野採集的工作,能對於客家語言文化的保存有所助益。

 

關鍵字:新竹縣峨眉鄉、客家童謠

 

壹、研究動機

近年來,由於台灣本土化意識的抬頭,有關本土文化研究的風氣日盛,各族群的文化採集研究成果,可說是很豐富了。在台灣的民族音樂研究中,有關戲曲、民歌的研究,做得已相當徹底,但其研究的對象,總是以「成人」為主,對於「兒童」的歌謠,似乎較少過問。對客家音樂來說,這種情況自然也不例外,也就是對於客家八音、採茶戲、山歌的部分,先進們早已鑽研,但對於「客家童謠」,卻遲遲少有人研究。一九九八年筆者個人有機會負笈台東,接觸了許多與「兒童歌謠」相關的研究,有鑑於客家子弟漸漸不說自己的母語,以及愛護鄉土的情懷,不忍眼見客語的淪沒,覺得自己有責任使這些珍貴的文化財延續下去。

學習告一段落之後,回到學校教書,由於任教學區地緣的關係,乃以新竹縣峨眉地區的客家童謠為採錄研究的對象。

 

貳、文獻探討

客家人的傳統音樂分為聲樂、器樂、戲曲等項。客家聲樂有山歌和童謠;客家器樂的代表是八音;客家戲曲起初係民謠搭配角色扮演,漸漸發展成有情節的小型戲劇「採茶戲」。據《台灣通史》記載,日據時代,客家歌謠曾因過度興盛而被禁,因而有關當時發展情形的記載很少,所以日據時代的客家歌謠,只是點的介紹,並未有全面性的剖析研究。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全力推行國語運動。在這時期,台灣的兒童詩壇,日文作品已逐漸消失,可以說是全盤中文化,甚至連台灣童謠也因此而式微了。

    林文寶在《兒童詩歌論集》〈試論台灣童謠〉中則有如下的說明:

 

          光復後,由於教育的普及,以及大陸人的來台,就台灣童謠而言,應運而起的是所謂「國語童謠」。

          我們可以說,國語童謠的流行,即是台灣童謠的衰亡,其時間約自五十年代末期起。到了六十年代末期,電視興起,則台灣童謠已成絕響。(335~336)

 

 

台灣童謠的發展在光復後即進入所謂的「停滯期」,一直要等到「解嚴」之後才有蓬勃的發展。而光復後的客家童謠發展,可以一九八八年「還我母語」運動為分界,之前客家童謠都是附屬於山歌,大部分只有詞而無譜,如楊兆禎的《客家民謠--九腔十八調的研究》,書中只有一章專論童謠,可見其重心在客家山歌上,他把每一首山歌附上樂譜及分析,而童謠只有詞的記載。雖僅提出九首客家童謠,但書中尚有些整理分析:指出客家童謠與客家民謠有著「語句通俗」的共通性,而且每句句尾都用同韻字,所以朗誦起來,異常順口,格外舒暢,只要小時唸熟,到了年老尚牢記不忘。不過,客家童謠與大人們唱的客家民謠不同之處,在於客家童謠只朗誦而不唱,除了配合遊戲、道出願望、描寫生活之外,可以說是一種「押韻遊戲」。另外,胡泉雄的《客家民謠與唱好山歌的要訣》,第七章介紹客家童謠,其資料來自苗友中原雜誌社出版的《客家歌謠專輯》,共廿四首以及另取自《客家人》一書的十四首,資料上無特別之處;在母語意識覺醒運動(一九八八年)後,有心人士始重視童謠的文化價值,而展開一系列童謠研究與推廣的工作,而在桃竹苗地區,無論是有聲資料、無聲資料,或是在母語的教學上,都有不錯的成績。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出身於桃園縣龍潭鄉的馮輝岳先生,自一九九一年出版《客家童謠大家唸》一書後,陸續又出版了許多關於客家童謠的著作,書中雖沒有音樂的記載及音標的說明,但做到了賞析的工夫,最重要的是他應用了地利之便,不少資料直接來自於田野調查。

至於新竹縣的部分,除了幾家傳播公司編印的教本外,並無記錄或討論新竹縣內「客家童謠」的專書,筆者在做田野調查時,只發現住在橫山鄉的退休校長蔡苑清先生收集了許多客家童謠,但只有手抄本,並未出版,曾經在《客家雜誌》中發表〈竹東兒歌〉一文,其採集地點以竹東、橫山、內灣為主。在學術論文方面,曾瑞媛在台灣師大碩士論文《桃竹苗客家童謠之研究》一文中,其新竹縣的田野調查部分只有竹北市一地,與筆者所調查的峨眉地區並未有重疊之虞,其文中所列之採錄所得,正可以與筆者採錄所得相對照比較。

 

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人】

住在峨眉鄉湖光村十二寮的洪添福先生,民國九年出生在峨眉鄉富興村的富興頭,二十歲那年搬至同村的十寮坑,分家後才搬到現址,終身務農,年幼時因為家事繁忙,大人們要到離家甚遠的田裡工作,他則要留在家中照顧弟妹,因家中經濟拮据,無法長期供應學費。

曾經在八歲時上過日本公學校---峨眉公學校富興分教場,但為時不長(四月一日上學,到暑假便休學,沒有拿到文憑),一直到十三歲時,因為弟妹已漸長大,家境已轉好,便到同鄉水流東村的黃家書房唸了一年多的漢書,先生為黃阿石先生,有十幾位學生,教材有「三字經」、「百家姓」、「昔時賢文」、「四言雜句」,要學到「幼學瓊林」時便不讀了,學費分兩種:年紀較長的一年六圓、較小者一年三圓,每天早上六、七點走路上學,一直到下午四、五時才放學,早上背四道、下午背三道,只顧背誦,先生並未講解內容;全年無休沒假日,十二歲自學胡琴,二十八歲學吹嗩吶,三十歲隨胞兄洪阿添先生學「子弟班」的客家劇本。先生有語言天賦,母親在他六、七歲時教他唱客家童謠,同儕玩伴間也會相互傳授,至今還能朗朗上口,不會忘記。

 

【地】

峨眉鄉位於竹東地區,與北埔毗鄰,是一個純樸的客家莊,過去與北埔、寶山統稱大隘三鄉。由於地處中港溪支流峨眉溪曲流凸岸的半圓形河階上,形似彎月而取名「月眉」,日治時代改以同音雅稱「娥眉」,民國四十年才改稱「峨眉」。

峨眉鄉就整個新竹地區開發史而言是屬於較晚開發的地區,一直到道光十四年淡水同知李嗣業令姜秀鑾在塹南建隘樓十五座,僱募隘丁,分駐巡防,並於道光十五年與竹塹城閩商共同投資設立「金廣福」,以武裝移墾的方式對北埔、峨眉,寶山三鄉進行防番拓墾的工作。

由竹東出發,過了北埔之後沿著台三線省道前進,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公路旁那一彎若隱若現的湖水綠。好像那愛黏人的跟屁蟲,甩也甩不掉。的確,沿著峨眉溪拓展的台三省道,說她是台灣最美麗的公路之一倒也不為過。事實上峨眉溪和支流遍佈大半個峨眉,河床淤積或改道所留下的牛軛湖和曲流處處可見,加上峨眉溪蜿蜒曲折的河道,總讓人有種隨時隨地都被溪水綠意包圍的清爽視覺,也是活生生的絕佳地理教材。不同於上游的一抹清淺,峨眉湖又是另一種兼具飄邈婉約情懷的泱泱大風。

    以「東方美人茶」聞名的新竹縣峨眉,在峨眉湖周邊和鄰近主要聚落富興村,經過熱心自然與文史工作者的努力,將全新開闢的環湖單車道、環湖步道與庄內的老茶廠、老屋等景點一一呈現在當地民眾與旅客,讓人們得以更廣闊且深度地認識峨眉山水及人文之美。截取峨眉溪部分河道建造的大埔水庫,形成彎月般的優美形狀,湖光山色搭配「峨眉湖」的名稱,更富詩意。環繞著寧靜水域的山嶺、講著四縣客語的傳統聚落、若干老行業,以及常民生活樣貌,均完整保留,讓走進村內的人們依舊可以感受到濃郁的純樸客家風情。

 

 

二、研究工具

(一)、既有資料的收集

    蒐集現有提及「客家童謠」的論述文章,主要的來源有網路、有販賣或出版客語書的書店、客家文化節慶市集等等。有些客家童謠往往附錄於「客家山歌」或「客家民謠」之後,也是不能忽略而遺漏的。

 

(二)、田野調查工作

    傳統唸誦童謠的有聲資料,必須靠田野調查來完成。田野調查所得的唸誦童謠是本文的主要研究資料來源,其中包括口傳客家童謠歷史的追溯、現有資料的比對、印證以及整理、分析等。

    調查的範圍設定於新竹縣峨眉鄉,主要的訪問對象為湖光村的洪添福先生以及峨眉老人大學任教的姜信淇校長。前者為客家耆老,對於客語說唱十分在行,為本縣縣寶;後者自國小校長退休後,致力於文化傳承工作,在老人大學識字班教學之餘,有感於客家文化傳承的重要,蒐集了許多客家諺語、童謠等,這次提供許多寶貴的相關資料,十分感謝。

 

(三)、有聲資料的整理分析

將採集到的唸誦童謠錄音帶進行採譜、採詞的工作,進一步將所蒐集到的唸誦童謠與現有的資料相對照比較,做統整與分析的工作。

 

肆、峨眉地區客家童謠之特色

 

一、峨眉地區客家童謠淺析

客屬同胞來自中原,因受五華亂華、黃巢之亂、元人滿人入主、太平天國之亂等影響,而遷徙流離,落腳南方,其歌謠、童謠也由北而南傳播,在各地留下痕跡,可惜由於乏人整理和蒐集,至今,能夠保存全貌的並不多。今筆者就學區附近所蒐集到的廿一首客家童謠加以分析,雖難免偏頗,但仍可探尋些許脈絡,希望藉此引發更多人對童謠的關心與推廣。本節是針對這些童謠加以分析,並試圖歸納出其特色。分析與欣賞童謠是沒有固定的方法。我們可以從傳統的文學原理、語言、歷史、傳記、道德、哲學等方面來欣賞、分析,也可以從心理學、社會學、主題學、表象學等方面來欣賞、分析,但不管採用什麼方法,童謠本身的內容和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兩個方向。張清榮在〈兒童詩歌的形式〉一文的結語中對於兒童詩歌的「內容和形式」有以下的說明:

 

    充實的內容寓託於完整的形式兒童詩歌的內容由作者感官碰觸萬事萬物致使心有所感心緒不平必欲一吐為快但在傾吐寫作之前必經一番醞釀由「物象」、「印象」、「想像」、「意象」、「意境」等情感波動過程而形成所要傾吐的內容

    既有豐富的內容更需要運用完整、特殊、吸引人的形式來表達而「內容」和「形式」互相依存。黑格爾的《美學》第二卷曾言:「內容和完全適合內容的形式達到獨立完整的統一,因而形成一種自由的整體,這就是藝術的中心。」

    一首「兒童詩歌」是藝術品,則做為主體表現的「內容」是藝術,做為外在表現的「形式」也必然是藝術。(《東師語文學刊》第四期,頁52)

 

     由上可知「內容」和「形式」關係密不可分,本節便由此兩點來分析童謠:

 

(一)、內容方面:

   「內容」指的是敘述的事物、感情和思想分析童謠的內容,我們可以根據童謠的類別來了解從文句裡,或清楚的標題裡,先看看它是屬於哪一性質的兒歌,對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當有較明確的認識其次,我們可以從童謠言內、言外之意來分析它的意旨有些童謠的意旨可以從字面上看出,有的就得再深入分析、研究、歸納,悟出隱藏起來的涵義

    童謠依唱者及其唸唱形式的不同,可分為母歌與兒歌;依價值的批判,可以分為政治性、非政治性說;但是大部分人以歌詞內容作為分類標準。將童謠依「內容」加以分類的研究者比較重要的有:陳正治,他在《兒童文學》(五南版)中分為催眠歌、遊戲歌、知識歌(包括動物歌、植物歌、數字歌、器物歌、自然歌、時令歌、衛生歌、語文歌等)、逗趣歌、勸勉歌、抒情歌、生活歌、故事歌等八大類林武憲,他在《兒童文學詩歌選集》中,分為搖籃歌、動物歌、植物歌、自然歌、季節歌、器物歌、衛生歌、語文歌、數字歌、顏色歌、生活歌、謎語、急口令、逗趣歌、故事歌等十六類杜榮琛在《海峽兩岸現代兒歌研究》一書中則分為催眠歌、問答歌、數字歌、繞口令、遊戲歌、逗趣歌、人物歌、動物歌、植物歌、自然歌、時令歌、生活歌、故事歌、器物歌、勸勉歌等。今筆者綜合眾說,將峨眉地區的二十一首童謠分為下列六種:催眠類、敘事類、逗趣類、遊戲類、知識類、教訓類。

 

    1、催眠歌:

  從兒童身體的發展來看,嬰兒在出生不久就有聽聲音的能力。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只有哭和笑,而哭的時候尤其多;寶寶一哭,做父母的心疼,嘴裡就唸唸有詞地撫慰一番,於是便停止哭安靜地睡著了。如「鷂婆」:

 

鷂婆來,飛過來

歐牙來,做秀才。

鷂婆去,飛過去,

歐牙去,做皇帝。

 

    2、敘事類:

    以人或事為主的敘述,純為抒發人生的喜怒哀樂。這類的客家童謠為數不少,成人世界的悲喜想藉由兒童的嘴巴代為申訴,如這首「月光華華」:

 

月光華華,細妹煮茶,

阿哥兜凳,人客食茶,

滿姑洗身,跌忒手巾,

麼人拈著?大嫂拈著,

愛還也毋還?

大哥轉來會打,細哥轉來會罵,

毋好打,毋好罵,

十七十八愛行嫁,

嫁到奈?

嫁到禾埕背,種韭菜,

韭菜花,結親家,

親家面前一口塘,一尾鯉麻八尺長,

頭愛剁來嚐,尾要剁來嚐,

中央留來討哺娘,

討個哺娘高天天,煮個飯仔臭火煙,

討個哺娘矮嘟嘟,煮個飯仔香撲撲。

 

    3、逗趣類:

包括連鎖、擬人、繞口令等類的歌,純粹以引人發笑為主,沒有主題,也許趣味即為主題,有的句與句之間的意思不相連貫,偏重韻腳的「連響」,如佔極大數目的連鎖歌即屬之;擬人的童謠則含有童話趣味;繞口令則藉發音的拗口造成情趣,中國的童謠中以此類為最多,客家童謠也不例外,如:

 

鴨母嘎嘎,挑水淋蔗,

淋蔗肚肌,嫁分憨箕,

憨箕路遠,嫁分蟲憲,

蟲憲油油,嫁分黃牛,

黃牛不食草,嫁分該阿鱉嫂。

 

 

    4、遊戲類:

   為了增加遊戲的趣味,通常每個遊戲都伴隨一首童謠,一邊唸唱一邊遊戲,帶給孩子們快樂與滿足。這類伴隨遊戲或身體動作的客家童謠非常多,傳承下來的不多,多屬群兒嬉戲之歌,這次採錄中難能可貴的有兩首,其中一首「打石子」較為常見,另一首「兩姊妹」則是新的發現:

 

兩姊妹,加籃加,加到楓樹下,

無米煮,煮泥沙,

無菜配,配腳疤,

無眠床睡,睡豬欄下,

無被好蓋,蓋娘花,

睡到半夜過,一儕喊阿妹,一儕喊阿爸。

 

 

     5、知識類

    童謠,唸的輕鬆,學的人愉快,隨時隨地都可以教學,是一種最經濟最方便的教學方式。這一類童謠主要把日常生活基本常識,以詼諧輕鬆的口吻,迎合兒童心理,傳遞知識的訊息,如「打石子」:

頭放雞,二放鴨,

三開刀,四攏合,

五打掌,六抱胸,

七盤手,八摸鼻,

九捉耳,十攀棚。

 

 

       6、教訓類

    兒童幼年的所見所聞,對其一生行為的影響很大,因此儘可能將祖先的遺訓和長輩的經驗,傳達給下一代,為了避免說教方式,藉著童謠來表達,則容易達到效果,如「笑科童謠歌」:

 

 

懶尸母來懶尸妹,朝朝睡到日頭曬壁背,

分涯喊醒起,伸下腰,劈下嘴,

伸懶筋來透下嘴,高毛毋講到樣樣妳也會,

講到做裳妳也會,

做個裳來打褡袋,講到做褲也講會,

做個褲來三個腳來四個嘴,講到做裙妳也會,

做個裙子就像人個大布袋,講到做帽子也講會,

做個帽子就像人個撲羅蓋,到做鞋也講會,

做個鞋子蟾蜍嘴,到做肚鉤也講會,

做個肚鉤繫到背囊背,講到做挪線妳也會,

線絧拿阿起硬硬啄目睡,

揉個線仔一截還一截,一簇還一簇,狗牯看到憨憨吠,

豬母看到搭下嘴,鯉魚看到鯽魚嘴,

毛蟹看到鑽石磊,蝦公看到打亂退,乞食仔看到萬筒又萬代。

 

 

由附錄一可以看出峨眉地區客家童謠的內容分類中以逗趣類最多,比例高達百分之五十,其次依序為敘事類、知識類、教訓類、遊戲類,最少者為催眠類。

綜合上述,筆者認為敘事類、知識類、教訓類的內容,比較偏向成人口吻,應該是成人基於某種目的,而教導兒童學習,以將心中的想法藉其口傾訴。逗趣類、遊戲類的內容較符合兒童年齡的語氣和思想,感覺像是發自他們內心的自然吟詠。雖然將這廿一首客家童謠依照歌詞內容分為六類,這並不是絕對的劃分,而是形式上的區別,如《月光光,好種薑》雖是敘事類,但也可說是逗趣類、知識類,甚至也屬於教訓類;又如《打石子》既是遊戲類,亦含有知識類的特性。

 

(二)、在形式方面:

    分析、欣賞童謠的形式,我們可以從句式、音樂性以及表現手法、變形上切入

       1、在句式方面,我們可以從整齊或不整齊的句數來看,像三言、五言、七言等固定的字數,有整齊的美而不固定字數(雜言)的,則有錯綜的美只要念起來琅琅上口,都是好的句式。客家童謠的句子以三言、五言及七言為主:三言句簡短且能表達完整的意思,非常適合兒童朗誦,如《牽豬哥》;五言句雖然常出現,但大都掺雜一些三言或七言的句子,全首七言句的童謠反而較多,究其本源,可能來自客家民謠;最普遍的是混合句的童謠,一首三言句開頭的童謠,中間或結尾,往往夾雜五言或七言的句子,這跟兒童的天性有關,活潑的心靈耐不住呆板、枯燥;一成不變的句子,反而束縛了孩子自由的心,兒童喜歡隨自己的意思,愛怎麼唸就怎麼唸,因此,採混合句的客家童謠,為數最多,如《月光華華》。從附錄一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廿一首峨眉地區客家童謠,對於句式的要求是十分自由,這可能是客家童謠偏好三、五、七言所組合的雜言,不受格律的限制有關

 

       2、在音樂性方面,就要注意押韻和節奏。單純而明朗的韻腳,是一首童謠成功的主要因素,韻腳變化太多,兒童吟誦或傾聽時,沒有悅耳的感受,自然不願接受。仔細分析,客家童謠的押韻,離不開「句尾押韻」,它包括每句押韻、隔句押韻及轉韻等三種方式。節奏的產生,是發自文字本身,有的童謠由於字數整齊,因此自然具有節奏美有的兒歌字數雖然不整齊,但是停頓的音節相同,也富有節奏

    從附錄一中我們可以看出峨眉地區客家童謠的押韻,主要是以押尾韻為主,採一韻到底及換韻二種形式呈現,而一韻到底的則有每句押韻與隔句押韻兩種;換韻的比一韻到底的多,一韻到底的客家童謠的歌詞句數較短,每句字數也較少,換韻的句數則長多了,隨著韻腳的轉換,可以接一連串的句子,好像那連珠炮響個不停。而且孩子們在念童謠時,不易找到太多同韻的韻腳,因此,常常思想一轉脫口而出改用別種韻腳接續。

 

       3、在表現手法方面,我們可以分析、欣賞每一首兒歌的不同技法例如直敘、起興、設問、擬人、擬物、誇飾、映襯、婉曲、摹寫、譬喻等表達技巧的使用(依黃慶萱著《修辭學》三民版)從附錄一中我們可以看出峨眉地區客家童謠的表現手法,主要是以直敘法為主,依次為頂真法、類疊法、擬人法、自語法、鑲嵌法等

 

       4、客家童謠的起興

    起興,即是指一首詩歌開頭的句子,有了好的開始,童謠的內容自然精彩而吸引人。客家童謠的起興語,大都與主題有關,亦即以「所見在是,不謀而感於心」者居多。不帶起興的客家童謠,約莫佔了一半,這些開門見山的直接敘述,更能顯得出兒童的天真無邪,與客家山歌中頻頻出現的雙關、影射或譬喻迥然不同,在童謠中找不到這些影子。

 

      5、客家童謠的變形

    英國民俗家柯德森認為童謠變形的原因有二:「一是無意的,它的改變是傳唱時記不完全的結果;一是有意的,它是由於唸唱的人覺得難唱或辭意不佳而加以改造。」的確,一個地方的童謠會沿著江河或翻山越嶺傳到另一個地方,經過陸地、水鄉及風土民情的洗禮,總會改變一些原有的面貌,加上輾轉口傳及聽不清礎的影響,也造成了童謠的變形。馮輝岳在《客家童謠大家唸》一書中則認為客家童謠的變形有兩種:

 

      一是移花接木。把乙首的後段截取,接到甲首的後邊去,只要唸起來有趣、音韻自然,便是另一首新的童謠,兒童覺得這樣移過來接過去很好玩,又富於變化,也就樂此不疲。另一種是有意的改變。吟哦時感覺意猶未盡、辭意不佳或想到更有趣的句子,也會出現變形的童謠。(19966月,頁2932

 

 

    在本次所採錄的廿一首童謠中,有許多首是有變形的,如《月光華華》、《月光光,好種薑》等歌詞中都有所增減、修訂。

 

二、峨眉地區客家童謠欣賞

 

(一)、【打石仔】--遊戲類

頭放雞,二放鴨,

三開刀,四攏合,

五打掌,六抱胸,

七盤手,八摸鼻,

九捉耳,十攀棚。

 

  分析項目

       

  分類

遊戲類---數目歌

  形式

三三式

  押韻

換韻

  修辭

直敘、鑲嵌

  起興

----

 

內容欣賞:這是一首數目歌,也是遊戲歌,玩的時候以三個小沙包或小石子當玩具。放雞和放鴨,都指放下沙包;開刀,是將沙包分開;攏合,將剛才分開的沙包靠攏;攀棚,是把全部的沙包放在手背上,拋擲在空中後,再用手掌將沙包接住的動作。五六七八九,是分別依內容做動作,這些動作都得在沙包拋向空中的瞬間完成。

 

(二)、【火燄蟲,唧唧蟲】

火燄蟲,唧唧蟲,

桃仔樹,吊燈籠,

燈籠光,照四方,

四方暗,跌落崁,

崁下拈枚針,留來繡觀音,

觀音面前一叢禾,割到三擔過一籮,

分了你來涯又沒,雞公捨忒來賴雞麻,雞公雞麻咯咯咯。

 

  分析項目

       

  分類

敘事類

  形式

混合式

  押韻

多次換韻

  修辭

頂真、起興

  起興

火燄蟲,唧唧蟲

 

內容欣賞:螢火蟲,客家人稱火燄蟲;唧唧,是指其叫聲。火燄蟲雖然是千萬種昆蟲裡的一種,但因為上天賜給它一個奇妙的發光器而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它忽東忽西,一閃一閃,像燈籠,又像天上會移動的星星,把孩子們愛幻想的心逗得團團轉。夏夜,在曠野中追逐火燄蟲,遂成為孩子們最大的樂趣。一首首的螢火蟲之歌,也就是這樣在客家孩子口中傳誦。前四句,將桃樹下的螢火蟲比做燈籠,頗富詩意。接下來的句子,有關於客家人的信仰;客家人的信仰,以佛、道為主,觀音,乃慈悲的象徵,童謠雖多調侃、逗趣,遇觀音卻不敢冒瀆,於童謠中可知小孩們對觀音佛祖的崇敬。

 

(三)、【烏鴉鴉】

烏鴉鴉,開槍打你爸,

打不到,打他嫂,

他嫂投外家,來到滿廳下,

揉粄圓,春粢粑,專專請到他外家。

 

  分析項目

       

  分類

逗趣類

  形式

混合式

  押韻

一韻到底

  修辭

直敘、起興

  起興

烏鴉鴉

 

內容欣賞:「烏鴉鴉,開槍打你爸」,是這首童謠的起始句,聽起來有點突兀,但是趣味性十足,好像一齣鬧劇即將上演。打不到你老爸,就只好打那常欺負你的嫂子了。嫂嫂被欺負了,回到娘家去投訴,娘家的人氣不過,一家人都來理論怎麼如此對待嫂嫂的。為了要讓嫂嫂的娘家人消氣,又是挪粄圓、盅粢粑的,請的貴賓都是嫂嫂的娘家人,你說是不是有點得不償失?下次不要亂打人囉!

 

(四)、【蟬仔】

蟬仔唧唧唧,無爺無哀跟阿姨,

阿姨吃介淨米飯,蟬仔吃介糜飲皮,

阿姨睡介新眠床,蟬仔睡介爛浴堂,

阿姨蓋介新棉被,蟬仔睡介爛簑衣。

 

  分析項目

       

  分類

敘事類

  形式

七七式

  押韻

一韻到底(第三段換韻)

  修辭

映襯、起興

  起興

蟬仔唧唧唧

內容欣賞:利用對比的句子,凸顯孤兒的苦楚,沒爹娘的孩子,像株草,阿姨雖係親人,但畢竟不是親身子女。寄人籬下,吃的、穿的和睡的,都是阿姨不要的東西,孤兒想起自己的身世,聽著樹梢秋蟬的鳴叫,不禁悲從中來,彷彿那蟬兒就是自己的化身,不歇止的唱著,抒發著孤兒的感傷情懷。

 

(五)【揚尾仔】

揚尾仔,飛過崗,

船來等,轎來扛。

扛到黃泥艮直直上,鹹豬肉坐中央,

地豆米好拈香,四文四狀請滿莊。

 

  分析項目

       

  分類

逗趣類

  形式

三三七七式

  押韻

一韻到底

  修辭

直敘、起興

  起興

揚尾仔,飛過崗

 

內容欣賞:揚尾仔,就是蜻蜓,在春夏之交,鄉間隨處可見。「揚尾仔,飛過崗。」這二句是起興句,接下來便是迎娶的行列。童謠中常提到結婚嫁娶的內容,這可能是小孩子感染到這嫁娶的喜氣,好生羨慕,常扮家家酒版的結婚以自娛,所以在童謠中常有婚嫁的內容出現:有船來接、有轎來抬,夫家是在黃泥艮這個地方,到了!到了!喜宴開始了。沒有什麼好菜來招待鄉親的,只有最好的鹹豬肉擺在中央,配點花生米湊合湊合吧!沒想到,全莊的人都到了。

 

(六)、【羊咩咩】

羊咩咩,羊羝多,

牽羊咩,過長樂,

長樂無米糶,餓死三條貓,

害該貓牯貓麻噭呀噭。

 

  分析項目

       

  分類

敘事類

  形式

三五式

  押韻

轉韻

  修辭

直敘、起興

  起興

羊咩咩,羊羝多

 

內容欣賞:長樂,今廣東省五華縣。「羊咩咩,羊羝多」是起興句,牽著羊到長樂這個地方去賣,好來換取一些日常用品好生活,沒有想到長樂竟然連米都沒有了,連小貓都餓死了,只見小貓的爹娘傷心地哭泣著。這是當時描述客家原鄉生活困頓的敘事說明童謠,今日念來,令人唏噓。

 

(七)、【兩姊妹】

兩姊妹,加籃加,加到楓樹下,

無米煮,煮泥沙,

無菜配,配腳疤,

無眠床睡,睡豬欄下,

無被好蓋,蓋娘花,

睡到半夜過,一儕喊阿妹,一儕喊阿爸。

 

  分析項目

       

  分類

遊戲歌

  形式

混合式

  押韻

隔句押韻

  修辭

直敘、類句

  起興

----

 

內容欣賞:這是一首遊戲歌,遊戲的方法是兩位小朋友,面對面站立,雙手相互纏結,一邊唸唱一邊搖晃,配合著童謠的節奏,增加搖晃的力量,越搖越快,越搖越重,直到唸完整首後兩人便散開了,十分有趣。

遊戲,可以說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從前物質貧乏,他們毋需遊戲器材,僅憑四肢的動作,卻能達到娛樂的效果。為了增加遊戲的趣味,通常每個遊戲都伴隨一首童謠,一邊唸唱一邊遊戲,帶給孩子們很多的快樂和滿足。

 

(八)、【雞穀仔】

雞穀仔,髻鬃鬃,

井頭食水問外公,

外公打零卵,外婆做白裳,

臼妹打粄亂翻翻,

涯無愛食你的粢粑粄,

涯愛你的牛母帶仔角彎彎。

 

  分析項目

       

  分類

逗趣類

  形式

混合式

  押韻

一韻到底

  修辭

直敘、起興

  起興

雞穀仔,髻鬃鬃

 

內容欣賞:「雞穀仔」即是雄雞;「髻鬃鬃」就是雞冠挺立,很有精神的樣子。對小孩子來說,到外婆家玩,是最令人愉快的事。吃的、玩的,樣樣都不少,又有零用錢,真是太棒了!為了迎接小外孫,外公一家人都忙得不可開交:外婆做新衣、舅媽忙著做粿,連外公都要幫忙做家事。頑皮的小外孫卻淘氣的說:我不要吃什麼粢粑小點心,我只要把外公家的母牛和仔牛帶回家!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九)、【烏了仔】

烏了仔,嘴伯伯,

辛臼轉外家,家官挑籮隔,

挑到龍潭埤,想到無道理,

翻倒轉,點火燒你鬚。

 

  分析項目

       

  分類

逗趣類

  形式

三五式

  押韻

換韻

  修辭

直敘、起興

  起興

烏了仔

 

內容欣賞:烏了仔,全身披著黑色羽毛,俗稱八哥,能模仿人的聲音。客家童謠裡,以這些鳥名及叫聲起句的有好幾首,它們在起句之後,往往成為童謠的化身。「辛臼」即媳婦回娘家,當公公的竟然幫媳婦挑行李,這種不合常倫的事,當然是很少發生的,等到公公走了好遠,來到了「龍潭埤」(桃園縣龍潭鄉)這個地方,突然才想到這是沒有道理的事,人如果後知後覺到這種程度,一定有許多好事者圍觀,這時候惱羞成怒的公公,突然轉身點火要燒別人的鬍鬚,大家也就一哄而散了。

 

(十)、【飽虎哥】

飽虎哥,飽虎哥,

兜凳來分老爺坐,

老爺呢?掌牛了!

牛呢?賣忒了!

錢呢?討哺娘(討忒)了!

哺娘呢?供賴子了!

賴子呢?掌鴨了!

鴨呢?生卵了!

卵呢?請人客了!

人客呢?屙屎了!

屎呢?淋花了!

花呢?打仔了!

仔呢?打油了!

油呢?點火了!

火呢?哦好!

火烏忒了!

 

  分析項目

       

  分類

逗趣類---問答歌

  形式

混合式

  押韻

---

  修辭

頂真、設問、起興

  起興

飽虎哥

 

內容欣賞:「飽虎哥」,就是螳螂。這是一首問答歌,藉一問一答的方式追根究底,也就是「打破砂鍋問到底」---問到不能再問才有結果,此種問答不求科學的真,只求答得巧妙,答得越妙,趣味越濃。在形式上來說,這是一首連鎖歌,靠著音韻的「連鎖」及「連響」,可以接得很長,類似現今孩童玩的「語文接龍」遊戲,但童謠接得巧妙而多岔趣,比接龍更具變化。這首採「頂真跳接」的形式,前段接的都是二言句,後段轉成三言句,把互不相關的動植物名及各種器皿的名稱拉扯一塊而成歌,十分有趣。

 

(十一)、【棍子頂呀頂】

棍子頂呀頂,半路討新娘,

新娘沒插花,瓠仔打冬瓜,

冬瓜好煮湯,耪仔玩礱糠,

礱糠好燒火,鍋頭油呀油,甜粄煎豬油,

豬油沒煎好,灶頭背來介張果老。

 

  分析項目

       

  分類

逗趣類

  形式

五五式

  押韻

換韻

  修辭

頂真、直敘、起興

  起興

棍子頂呀頂

 

內容欣賞:這是以「棍子頂呀頂」為起句,「半路討新娘」,那有這麼草率的事呢?娶親這麼草率,當然「新娘沒插花」,接著連鎖反應似的出現瓠仔、冬瓜、礱糠等農產品。瓠仔會結冬瓜,這種事只有在童話世界才會發生;礱糠即是稻殼,雖是廢物,但是很好的燃料。甜粄就是年糕,過年前蒸年糕,孩童們多麼盼望新年早來到,可以用油來煎年糕,既芳香又可口,想著想著口水不自主地流了下來,只是還沒煎好,神仙張果老已經在廚房大灶後面,等待多時了。

 

(十二)、【鴨母嘎嘎】

鴨母嘎嘎,挑水淋蔗,

淋蔗肚肌,嫁分憨箕,

憨箕路遠,嫁分蟲憲,

蟲憲油油,嫁分黃牛,

黃牛不食草,嫁分該阿鱉嫂。

 

  分析項目

       

  分類

逗趣類連鎖歌

  形式

四四式

  押韻

換韻

  修辭

頂真、起興、摹寫、類句

  起興

鴨母嘎嘎

 

內容欣賞:母鴨的嘎嘎聲十分吵雜。這是一首連鎖歌,母鴨所嫁的對象,有動物、有人,且愈嫁愈有趣,充分顯現孩子們物我合一的純真世界。每二句押一韻,靠著音韻的連鎖及連響,小朋友們很容易被這種音樂性所吸引,而喜愛念唱此一童謠。

 

(十三)、【七星姑、七姊妹】

七星姑,七姊妹,

打開園門來摘菜,

摘一皮,留一皮,

留來朝早嫁滿姨,

滿姨短,搞雞卵,

雞卵圓,搞銅錢,

銅錢漏,搞黑豆,

黑豆牯,搞豬肚,

豬肚肥,搞鐵鎚,

鐵鎚重,搞雞公,

雞公雞麻咯咯咯,打你倆公婆。

 

  分析項目

       

  分類

逗趣類

  形式

三三七式

  押韻

換韻

  修辭

頂真、起興、摹寫、類句

  起興

七星姑,七姊妹

內容欣賞:星光下的夜晚,特別令人沉迷,這時候,小孩子們最愛坐在院子裡數星星,或聽阿公阿婆講星星的故事。客家人稱北斗七星為七姑星,一顆星代表一個人,七姑星代表七姊妹,孩子的幻想融入七姑星故事中的悲喜幽怨,遙遠的七姑星,遂在他們的仰望中載滿了童話色彩。

 

(十四)、【月光華華】

月光華華,細妹煮茶,

阿哥兜凳,人客食茶,

滿姑洗身,跌忒手巾,

麼人拈著?大嫂拈著,

愛還也毋還?

大哥轉來會打,細哥轉來會罵,

毋好打,毋好罵,

十七十八愛行嫁,

嫁到奈?

嫁到禾埕背,種韭菜,

韭菜花,結親家,

親家面前一口塘,一尾鯉麻八尺長,

頭愛剁來嚐,尾愛剁來嚐,

中央留來討哺娘,

討個哺娘高天天,煮個飯仔臭火煙,

討個哺娘矮嘟嘟,煮個飯仔香撲撲。

 

  分析項目

       

  分類

敘事類

  形式

混合式

  押韻

換韻

  修辭

設問、頂真、起興、摹寫、類句

  起興

月光華華

 

內容欣賞:月光,是詩與美的化身,它那柔和的光輝,溫暖了人心,撫慰著大眾心靈。它照著每個角落,無論貧富,無論城鄉,都能一睹月華的丰采,因而,以月光起興的童謠特別多。後段轉入另一種幽怨的調子。姑嫂不容是中國傳統家庭不變的話題,未出嫁的小姑與兄嫂同處在一個屋簷下,免不了對立與摩擦,此時的小姑,自是巴不得早日出嫁,嫁到那裡?童謠自此處,因此岔接而起了不同的面貌。類似「月光華華」這種岔接得很厲害的童謠,到底是先有此首?抑是先有彼首?實在不易追尋它的脈絡,一如孩童們活潑好動、愛幻想的本性,他們愛怎麼唱就怎麼唱,愛怎麼接就怎麼接,只要獲得同儕的認可及喜愛,很快就會流傳起來。

 

(十五)、【月光光,好種薑】

月光光,好種薑,

薑蓽目,好種竹,

竹開花,好種瓜,

瓜盳大,摘來賣,

賣到三顯錢,來去學打棉,

棉線斷,學打磚,

磚斷截,學打鐵,

鐵生魯,學犀豬,

豬會飆,學犀鳥,

鳥會飛,學犀龜,

龜會搜,學犀鵝,

鵝仔在該埤塘肚泅著膨膨浮。

 

  分析項目

       

  分類

知識類

  形式

三三五式

  押韻

換韻

  修辭

頂真、起興

  起興

月光光

 

內容欣賞:以「月光光,好種薑」起頭的這首客家童謠,是屬於連鎖類的童謠,它把許多名詞和動詞巧妙的連接在一起,使孩子不知不覺中認識動植物的名稱,以及各行各業。每二句一韻的換韻形式,更擴展了連鎖的範圍;動詞的運用,更使原本單調的名詞產生層層變化,由「好種」而「學打」等,尤其戲劇性的結尾,把全首歌謠帶進高潮。

童謠的變形有時出於誤傳,但卻是它的一種特徵,這首「月光光,好種薑」只是其中一個例子。童謠隨著流傳而變形,有的變形以後更能吸引小朋友,以致很難分辨它原來的面目。

 

(十六)、【笑科童謠歌】

懶尸母來懶尸妹,朝朝睡到日頭曬壁背,

分涯喊醒起,伸下腰,劈下嘴,

伸懶筋來透下嘴,高毛母講到樣樣妳也會,

講到做裳妳也會,

做個裳來打褡袋,講到做褲也講會,

做個褲來三個腳來四個嘴,講到做裙妳也會,

做個裙子就像人個大布袋,講到做帽子也講會,

做個帽子就像人個撲羅蓋,到做鞋也講會,

做個鞋子蟾蜍嘴,到做肚鉤也講會,

做個肚鉤繫到背囊背,講到做揉線妳也會,

線絧拿阿起硬硬啄目睡,

揉個線仔一截還一截,一簇還一簇,狗牯看到憨憨吠,

豬麻看到搭下嘴,鯉魚看到鯽魚嘴,

毛蟹看到鑽石磊,蝦公看到打亂退,乞食仔看到萬筒又萬代。

 

  分析項目

       

  分類

逗趣類、教訓類

  形式

混合式

  押韻

一韻到底

  修辭

直敘、誇飾

  起興

----

 

內容欣賞:客家婦女最大的特點,就是躬耕操作、克儉持家、相夫教子的精神。由於勤勞儉樸已成為客家婦女的傳統美德,所以她們很注重「婦功」,只有熟悉這些婦功,才算是具有傳統美德,才能嫁個好丈夫。與此相反,懶惰的婦女,則會被譏笑為「懶尸麻」。並非真有這麼懶的婦人,此歌極可能是成人刻意編造給兒童唸的,對女孩而言,這可以朗朗上口的歌,等於是祖傳的庭訓,不慍不火的誡言,一代一代傳承吟誦,遂成了客家婦女心目中的規範。

 

(十七)、【山狗太】

山狗太,恁作怪,

看到人,頷頷拜,

有時有日分涯捉到,

一片滷鹽一片曬。

 

  分析項目

       

  分類

逗趣類

  形式

三三七七式

  押韻

一韻到底

  修辭

直敘、擬人

  起興

----

內容欣賞:這是以攀木蜥蝪為主角的一首童謠。攀木蜥蝪是鄉下常見的一種動物,客家人叫牠「山狗太」,大膽的小朋友常常捉牠來嚇人。當牠看到小朋友時,便會一直點頭、一直點頭(宕宕,讀如岸,不住的點頭。),真是作怪;頑皮的小朋友,便會警告「山狗太」說:「你」不要太囂張哦!等到哪一天給我捉到,我要讓「你」不好過,把「你」一半拿來用鹽去滷,一半拿去曬太陽哦!雖然殘忍,但這只是虛張聲勢嚇嚇人而已,不會真的這樣做的,放心好了。

 

(十八)、【馬牯蟬】

南風吹,樹頂涼,

馬牯蟬,心情爽,

一邊唱歌一邊講:

麼儕愛分涯做哺娘,

麼儕愛分涯做哺娘。

 

  分析項目

       

  分類

敘事類

  形式

三三七七式

  押韻

一韻到底

  修辭

直敘、擬人

  起興

----

 

內容欣賞:這是和下一首的「阿啾箭」頗為類似,這首童謠是以蟬兒「馬牯蟬」為起句的,夏天時,森林中有許多的「馬牯蟬」,當涼爽的南風吹來,心情爽快,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好像在說---「誰要給我做新娘」「誰要給我做新娘」,真是童趣十足。

 

(十九)、【阿啾箭】

箭,阿

上屋阿婆做生日,

毋知愛分涯去,亦毋分涯去,

害涯打扮兩三日。

 

  分析項目

       

  分類

敘事類

  形式

混合式

  押韻

一韻到底

  修辭

擬人、自語、起興、摹寫

  起興

箭,阿

內容欣賞:客語稱大卷尾為阿,阿啾唧則是模聲,因為韻腳自然,所以深受客家小朋友的喜愛。說的雖是一個小女孩對參加上屋阿婆生日宴會的企盼,但唸著唸著,常把自己想成歌中的主角。在鄉下,鄉親們常會因為一些喜事或廟會,聚集在同一村落,上屋、下屋住的,不是叔公就是伯婆,因此,唸此童謠時,總覺得格外親切,且予人似夢似真的感覺。

 

(二十)、【牽豬哥】

牽豬哥,兩條索,

釣蝦蟆,掩嘴角,

耕田人,改田角,

殺豬人,拔豬腳,

做新娘,藏間角,

細人仔,企壁角,

做生意,目著著。

 

  分析項目

       

  分類

逗趣類、知識類

  形式

三三式

  押韻

一韻到底

  修辭

直敘

  起興

----

 

內容欣賞:這是一首以趣味的方式,介紹各種行業的人給小朋友認識的知識歌。將各行各業的代表性動作,以短短的三個字來介紹,並以押韻來造成節奏的趣味。在鄉下常可見到牽著種豬,到農家去配種的情景,從事這種行業的人,我們稱為「牽豬哥」;這種人常拿著兩條繩索來牽種豬,所以拿「兩條索」來代表「牽豬哥」。釣蝦蟆的人,捉到蝦蟆時,通常會用手掐在蝦蟆的嘴角,所以稱為「掩嘴角」。耕田的農夫,常用鋤頭來修整稻田的角落,所以稱為「改田角」。殺豬的屠夫,在整理豬腳時,要將豬毛拔掉,所以稱為「拔豬腳」。新嫁娘一切尚未習慣,總是比較害羞的,常常藏在房間內,所以稱為「藏間角」。小孩子,通常比較沒有份量的,在大人的世界中,總是處在邊緣的位置,例如牆角邊,所以稱為「企壁角」。做生意的人,如果沒有生意上門,眼睛看起來總是無神的。

 

(二十一)、【鷂婆】

鷂婆來,飛過來

歐牙來,做秀才。

鷂婆去,飛過去,

歐牙去,做皇帝。

 

  分析項目

       

  分類

敘事類---

  形式

三三式

  押韻

轉韻

  修辭

直敘

  起興

----

 

內容欣賞:農業時代的母親,連哄兒入睡的歌,也有田園味道。鷂婆,就是老鷹,是天空中的猛禽,牠翱翔的姿態,十分悠閒,讓人有飄忽的幻覺,利用「鷂婆來,飛過來」「鷂婆去,飛過去」來營造立體的空間,是搖籃歌中所少見的。「歐啞」,本是模仿嬰兒啼哭的聲音,在客家地區卻變成嬰兒的代稱。雖然是哄兒入睡的歌,但也希望嬰孩快快長大,長大以後,勤讀書做秀才,當大官賺大錢,甚至連擁有天下的至尊皇帝也可以做做看,充分流露出當時普天下中國母親的期望。

 

伍、結論與建議

一、洪添福出生於一九二O年,正值日本治臺綏撫時期的結束,而同化政策(或稱內地延長主義時期)開始之際。日人據臺之後,以征服者的姿態,在政治上劃了一條線,分為日本人和台灣人來統治,除了在經濟上儘量剝削之外,當然也不會忘記在精神上也要支配臺人,而在精神上的支配,最重要的當然要屬是教育了。他們對這問題的處理自初就很慎重,對傳統的書房教育,雖然知道於「統治」上不太好,也不適合時勢,可是初時未敢遽然加以廢除。

  在日據時期,老一輩有著濃厚漢人意識的台灣人,希望在進入公學校就讀以前,都會讓自己的子弟到私塾去學習漢文,這表示漢人的不忘祖,不忘自己的根本,加上在這時期,日人也未加以制止,所以洪添福也就在這種情況下唸了私塾,為國學奠下了基礎,但是後來就沒有那樣幸運了,因為家道中落,只隨兄長去了四個月的公學校便輟學了。

從訪問稿中可以知道,洪添福並沒有接受過正式學校教育,只接受過一年的私塾漢文教育,然而他學習客家童謠是在他六、七歲時母親教他唱哦,以及同儕玩伴間的相互傳授而來,至今還能朗朗上口,不會忘記。

童謠,是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客家童謠,是客屬同胞心血的結晶。從洪添福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沒有正式學校設立以前的窮鄉僻壤,「客家童謠」曾經是兒童口傳教育的工具,也曾經滋潤過無數客家同胞的童年生活。

 

    二、峨眉地區客家童謠的特色

此次所採錄的峨眉地區的二十一首童謠分為催眠類、敘事類、逗趣類、遊戲類、知識類、教訓類等六種,其中以逗趣類最多,其次依序為敘事類、知識類、教訓類、遊戲類,最少者為催眠類。雖然按歌詞內容分為六類,這並不是絕對的劃分。

在形式方面,我們可以從句式、音樂性以及表現手法、變形上切入在句式方面,客家童謠的句子以三言、五言及七言為主,但偏好三、五、七言所組合的混合句,究其本源,可能與客家民謠有關在音樂性方面,峨眉地區客家童謠的押韻,主要是以押尾韻為主,採一韻到底及換韻二種形式呈現,換韻的比一韻到底的多;斟酌峨眉地區客家童謠的內容後,在修辭表意方面主要以起興、設問、摹寫、譬喻為主,其中以起興為最大的特色,在形式方面則以直敘法為主,其次為頂真法、類疊法、擬人法、自語法、鑲嵌法等。另外客家童謠會沿著江河或翻山越嶺傳到另一個地方,經過陸地、水鄉及風土民情的洗禮,總會改變一些原有的面貌,加上輾轉口傳及聽不清楚的影響,也造成了童謠的變形,本次所採錄的童謠也不例外。

 

    三、在初次採探結果中,和所蒐集的資料相比對後我們發現許多首童謠是各地流傳普遍的客家童謠,如《月光華華》、《月光光》等首,但我們也發現了其中有許多地域上的變形現象,更發掘了許多在資料文獻上前所未有的客家童謠,如《兩姊妹》、《飽虎歌》、《鷂婆》等首,真是令人雀躍。期盼客家鄉親大家一起來蒐集童謠,觸角可擴大至其他縣市,一方面可以比較各地區客家童謠的差異性,一方面則可建立完整的資料庫,我們相信一定還有更精彩的客家童謠存在。另外,我們可以在音樂、歌詞及曲名等比較海峽兩岸客家童謠之演變與發展,更進一步的,我們可從歌詞形式、音組織、曲式結構等探討各族群童謠的異同,以了解各族群的特性。

 

 


 

附錄一:

編號

曲名

分類

形式

押韻

修辭

起興

1

打石仔

敘事類、遊戲類---數目歌

三三式

換韻

直敘、鑲嵌

----

2

火燄蟲,唧唧蟲

敘事類

混合式

換韻

頂真、起興

火燄蟲,唧唧蟲

3

烏鴉鴉

逗趣類

混合式

一韻到底

直敘、起興

烏鴉鴉

4

蟬仔

敘事類

七七式

一韻到底(第三段不押)

映襯、起興

蟬仔唧唧唧

5

揚尾仔

逗趣類

三三七七式

一韻到底

直敘、起興

揚尾仔

6

羊咩咩

敘事類

三五式

轉韻

直敘、起興

羊咩咩

7

兩姊妹

遊戲類

混合式

隔句押韻

直敘

----

8

雞穀仔

逗趣類

混合式

一韻到底

直敘、起興

雞穀仔

9

烏了仔

逗趣類

三五式

換韻

直敘、起興

烏了仔

10

飽虎哥

逗趣類

混合式

---

頂真、設問、起興

飽虎哥

11

棍子頂呀頂

逗趣類

五五式

換韻

直敘、頂真、起興

棍子咚呀咚

12

鴨母嘎嘎

逗趣類連鎖歌

四四式

換韻

頂真、起興、摹寫

鴨母嘎嘎

13

七星姑、七姊妹

逗趣類

三三七式

換韻

頂真、起興、摹寫、設問、類句

七星姑、七姊妹

14

月光華華

敘事類

混合式

換韻

頂真、設問、起興

月光華華

15

月光光,好種薑

敘事類

三三五式

換韻

頂真、起興

月光光

16

笑科童謠歌

逗趣類、教訓類

混合式

一韻到底

直敘、誇飾

----

17

山狗太

逗趣類

三三七七式

一韻到底

擬人

----

18

馬牯蟬

敘事類

三三七七式

一韻到底

擬人

----

19

阿啾箭

敘事類

混合式

一韻到底

擬人、自語、起興、摹寫

阿啾箭

20

牽豬哥

逗趣類、知識類

三三式

一韻到底

直敘

----

21

鷂婆

催眠類

三三式

轉韻

直敘

----

 

 


參考文獻

一、論述書目:

楊兆禎(民63):客家民謠九腔十八調的研究。育英出版社。

馮輝岳(民71):童謠探討與賞析。國家書店。 

黃慶萱(民72)(四版):修辭學。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王曉波(民74):台灣的殖民地傷痕。帕米爾書店

陳正治(民74)(增訂版):中國兒歌研究。親親文化公司

葉石濤(民76):台灣文學史綱。文學界雜誌社 

馮輝岳(民78):兒歌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 

馮輝岳(民81):中國歌謠大家唸。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賴碧霞(民82):台灣客家民謠薪傳。樂韻出版社 

林文寶(民84):兒童詩歌研究。詮民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馮輝岳(民84):客家童謠大家唸。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鄧榮坤(民84):客家歌謠與俚語。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徐運德(民85):客家童謠集。中原週刊社 

梁明雄(民85):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研究。文史哲出版社 

新竹縣政府(民85):客家歌謠選輯。新竹縣政府編印  

馮輝岳(民87):台灣童謠大家唸。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馮輝岳(民88):客家謠諺賞析。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二、論文部分:

                    曾瑞媛(民82):桃竹苗客家童謠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宜婷(民85):當代台灣兒歌研究(1945--1995)。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