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運動的彩虹[1]基地—

台灣第一家同志書店:「晶晶書庫」研究

 

顧敏耀

 台灣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生兼任清雲科技大學講師

 

 

 (原載《國立中央大學中文所論文集刊》,20027月,頁125-146

 

摘要

 

晶晶書庫是臺灣全國第一間「同志書店」,店內販售的出版品以同志相關者為主,兼及其他性/別論述者,另有同志情趣用品、具有同志意涵的小飾品、同志玩具、同志生活用品等。但是晶晶開店的對象並不限於同志族群,而是以開放的態度來面對所有大眾。在現今大部分同志仍然不願現身的社會裡,晶晶因而具備成為同志族群與所有大眾對話窗口的條件。晶晶更努力營造本身成為同志族群的活動中心、認同與歸屬的對象,由於開店地點位於許多學校交通薈萃之處,所以來店的顧客也以學生為大宗。晶晶書庫作為一間書店,以其最基本的販賣書籍之本行而言,它對於同志相關書籍的傳播具有頗可觀的效果,除此之外,他具有的同志運動意義也極為重要,晶晶的創立對於同志空間的拓展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筆者期待整個社會對於同志,能夠與異性戀平等對待,讓所有的空間都是同志能夠自在活動的「無障礙同志空間」。

 

 

 

關鍵字:同志、書店、晶晶書庫、文學社會學、同志運動

 

 

 

 

 

 

 

 

一、前言

 

女人問阿晶(馮德倫飾演的sunny):

「你名叫阿晶?三個太陽,好曬喔!」

阿晶回答:「有太陽的地方就沒有墮落。」[2]

——電影:〈愈墮落愈英雄〉

 

台灣第一家同志書店就叫「晶晶」,店名的兩個字中,總共有六個太陽,更曬。「台灣第一間同志書店」、「第一個白天也可以自在展露同志身份的場所」、「台灣第一個掛上彩虹旗的商店」、「推動同志社區成行的基地」……等等,這些原本台灣的同志族群想都想不到的事情,在199911日「晶晶書庫」(位於台北市羅斯福路3段210巷8弄7-14號)開幕之後,一切都成真了。的確,是很曬。

原本,「女人跟同志都有現身的困擾:女人沒有『夜行權』,而同志沒有『日行權』」[3],晶晶開幕之後,同志族群們開始可以在大白天亮麗的來逛這處同志據點,自由展現個人的性傾向、找到類似「家」的歸屬感,會讓他們覺得:原來社會上有這麼多同志朋友;現身的同志運動者,為同志族群量身訂作了這樣一個多元經營的同志書店,而且賣這麼多采多姿的東西、整間店感覺也好明亮……,讓同志對自己更具信心,也更瞭解自己。台灣同志族群多年來的「孽子」形象被突破了:「在我們的王國裡,只有黑夜,沒有白天。天一亮,我們的王國便隱形起來,因為這是一個極不合法的國度:我們沒有政府,沒有憲法,不被承認,不受尊重。我們有的只是一群烏合之眾的國民。……我們是一個喜新厭舊、不守規矩的國族」[4],現在,雖然同志們晚上仍然會去逛「公司」(同志族群用以稱呼「公園」),但是,白先勇之前所描述的那樣的悲情、那樣的陰暗的色彩早已逐漸褪去:晶晶的出現可以說是一個重要里程碑。這是所謂「照亮」的意涵之一。

另外,對於所謂的非同志族群而言,尤其是對可能有「恐同症」(Homophobia)者,這樣的同志空間更可以驅除他們對同志原本懷有的偏見、敵意的陰影,那些負面的感覺一般都是源於不瞭解真正的同志文化,而受制於傳統污名勢力的影響;晶晶便像是一扇窗,提供了非同志族群對同志文化的瞭解,對於身旁的同志親人或朋友,相信能夠更從容面對。這是另一項「照亮」。

至於,受同志問題所困擾者(如自己對同性的慾望、與同志親友的人際關係、老師如何與同志學生互動等),透過晶晶書庫中的書籍資料,甚至店員們的親切解說,他們心中的無助與疑惑也有機會獲得抒解,再有進一步的問題想找人諮商、交換意見的話,晶晶書庫裡的人會告訴您:「同志諮詢熱線」[5]就在隔壁巷子裡,方便得很,裡面的人員會以絕對的熱誠,努力解決對方的困擾。這又是一項「照亮」。

以上是筆者個人實地踏查、與店內人員訪談之後的心得。一個書店不是只是傳播書籍、文具而已嗎?當然不是,尤其對「主題書店」來說更不是。那麼,何謂「主題書店」?台灣現有的書店產業情況可以大概區分為四大類型:大型連鎖書店、專業主題書店、社區型書店、便利型書店[6]。專業主題書店突出於其他三類書店的特徵即是其鮮明的主題訴求,如:飲食、旅遊、DIY、女性、同志等。當然,每一間書店都有他自己的特色,都可以說「書店不只是書店」:社區型書店有其社區消費特色,便利型書店有「讓書籍流通面更廣、更快」的特色,大型連鎖書店又何嘗不是?以「誠品」為例,有人就曾經說了:「誠品是書店,也是一股文化」[7]、「『誠品』讓書店不只是書店」[8]、「販賣空間氛圍的的誠品書店」[9],可見,即使不是「主題書店」,它仍可「不只是書店」;只是,主題書店主要是透過所販售的書籍內容來表現其明確的訴求目標(例如台灣近幾年出現的以「旅遊」、「電腦書籍」、「兒童」等為主題的書店。國外主題書店更發達,例如:有「食譜」、「小狗」、「玄密小說」、「心靈書籍」、「世界旅遊」等為主題的書店[10]),另外,也有成立的目的之一,是基於某一種社會運動、是此一社會運動歷程的表現(例如「女性主義」之於「女書店」、「同志運動」之於「晶晶書庫」等)。

鐘芳玲在其《書店風景》中,認為屬於主題書店的女性書店具有兩大特色:「一、它是一個經濟實體;二、它負有政治、社會意義」[11],而這也是同志書店的重要特色。她1992年時,遊歷了美國舊金山卡斯楚街的「不同之光同志書店」(A Different Light Bookstore,中文或譯為「異光」)以及「哈維•米爾克紀念圖書館」(Harvey Milk Library)之後,說道:

 

紀念圖書館內除了相關藏書外,還有不少來自各地的同性戀刊物,四周散放的圓桌,有不少人悠閒的圍坐閱讀,就如一般小型社區圖書館般的溫馨、平凡,目睹這個景象,卻讓我感慨萬千,如此的平凡,是經過多少的不平凡換取的啊!而當時台灣的圖書館,卻連同性戀的類別都不存在。……類似卡斯楚街、哈維•米爾克圖書館或同性戀書店的開放空間,要在台灣出現大概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12]

 

在鍾說這段話的7年後,台灣第一間同志書店「晶晶書庫」誕生了,在書庫中的店員與顧客中,有Gay(男同志)、有Lesbian(音譯為「蕾絲邊」或簡稱「拉子」,即女同志)、有Straight(或譯為「直人」,即異性戀)、有扮裝皇后(Drag Queen)等等,都一樣悠閒的看著書、四處參觀,店員親切的為顧客介紹。這般情景能出現在台灣,也是同樣經過了很多男女同志、直同志(支持同志運動的異性戀)等各方人士的的努力才能見到的成果。以下便是以文學社會學的角度,探討這間以同志文化、同志運動作主要訴求的書店身上,除了書店的基本作用—「傳播書籍」—之外,還具有哪些特殊的功能、意義,以及在創立之後產生了哪些效應、未來的展望等等,本文所論述的重點集中在「晶晶書庫」的書店本身,而由晶晶書庫發展延伸出去的咖啡館、藝廊僅行文間略有提及,並不完全納入論述範圍。

 

二、草創之初

(一)       緣由

 

「晶晶書庫」雖然有多位股東,可是從創立到經營到與外界對話,靈魂人物非負責人「阿哲」(賴正哲)莫屬。作家許佑生說道:

 

1998年,六月,我回到了居住四年的紐約,在這趟旅行中,最讓我振奮的是能夠回到曼哈頓的「異光書店」(A Different Light)。……就這麼巧,在一個晴朗的午後,不知是在這趟假期中的第幾度來到「異光書店」,正站在一面書櫃前閱覽,忽然一道國語鄉音在背後響起:「啊,許大哥,你也在這兒。」我回頭一瞧,咦,是當時還沒有開「晶晶書庫」的阿哲。……言談間,阿哲對於紐約同志社區能夠有幸擁有這一間收藏齊全的同志書店,充滿了豔羨。「那,台灣呢?我們可不可能也擁有這樣的社區型書店,讓我們的族人有個心靈的據點?」阿哲當時如是問,年輕的臉龐漾著一股憧憬與豪氣。[13]

 

才隔了半年,台灣的「異光書店」—「晶晶書庫」便誕生了。其實,阿哲在遇到許佑生之前,便已經有創立一間「同志書店」的構想了,正是為了好好參考國外同志書店的經營方式,乃有此次的「異光」之旅。「為什麼會想創立這樣一間同志書店呢?」這大概是阿哲被採訪時最常被問的問題了,除了阿哲個人原因(想要找個工作)、外在原因(當時同志運動已經略有成果)之外[14],阿哲自述其最主要的原因即是:「希望為同志族群創造出可以更自在、無壓力的空間」[15]

台大城鄉所的畢恆達教授在〈開放彩虹國度—同性戀空間在哪裡?〉[16]一文中,一層一層的說明了我們所處的都市「公共」空間其實一點都不公共,對於殘障者、女人是如此,同性戀者更是受到壓迫。感覺不出來公共空間是「異性戀空間」?以下只是冰山一角:

 

異性戀伴侶在街上的牽手與擁抱、電影看板上充斥的異性戀愛情、超級市場與櫥窗不斷傳達的核心家庭觀念、商店與公園中流動的男女情歌對唱、茶館嗑牙所說的黃色笑話、見面寒暄「什麼時候請我們喝喜酒啊」的例行對話,每日持續對人轟炸,告訴我們公共空間中,什麼是合宜的行為舉止[17]

 

那麼,如果同性戀者在公共空間中顯示自己的性傾向呢?

 

一些自以為思想比較開放的人也經常說:「我其實對於同性戀並不排斥,他們在私密空間中做什麼那是他們自己家裡的事,只要他們不要在公共空間中『亂搞』就好。」這種說法好像是說異性戀在公共空間都不會表達情慾似的。兩個男人如果敢在街上牽手,異性戀一定會說:他們為什麼要那麼張揚呢?可是一男一女在街上擁抱,難道就不是在「炫耀」他們是異性戀嗎?[18]

 

這些在背後指指點點、投以鄙夷目光、情緒化的批評等等,的確是壓迫得讓同志們喘不過氣來。由1999.2《熱愛》第十七期整理出「十個窮凶極惡的反撲事件」,從其中更可以看到所謂「主流社會」在公共空間中對同志族血淋淋的剝削、壓迫:如:1995年年底,台大學生會代表選舉,其中一組候選人以「他是同性戀者」作為攻擊手段,此即「烈日灼身事件」;華梵大學BBS站的同志版被站方以「毫無討論餘地」突然關版;1997七月底午夜,台北中正一分局的警員強行逮捕在常德街上的男同志,進行非法居留、夜間偵訊,威脅要通知家長領回,此即喧騰一時的「常德街事件」;1998年四月,高雄愛河畔的公園裡也發生了類似「常德街事件」的情形—將當事人強行帶回警局、對其冷嘲熱諷……等等[19],除此之外,1998年台北永康街的一家義大利餐廳—「紅利餐廳」,因為有顧客對於鄰桌兩位男生之間較親密的行為感到不悅(或是不安?),店方竟然在隔天貼出「不歡迎同性戀者」的告示……等等,這些都讓人深刻感受到「同志空間」的稀少、公共空間的「性傾向壓迫」,而這些事件的被廣泛討論、被提出來向當權者抗爭,也表示同志運動的力量正逐漸集結、蓬勃發展當中[20],而「男同志只有夜行權,女同志幾乎為零的狀況下,開創一個標榜同志為發聲主體的空間是迫切需要的」[21],一方面為了爭取常設性的日間同志空間,一方面也是代表同志運動的一項里程碑:晶晶書庫乃應運而生。

 

(二)       命名

 

阿哲自述其為晶晶取名的靈感來源:「在紐約的一趟波士頓旅行中,瞥見該城市清澈的湖面,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晶晶亮亮,靈光一閃晶晶書庫便決定性的成為台灣第一家同志書店店名」[22]

阿哲更認為「晶晶」這個店名具有更多豐富的意涵:一、此是台灣第一齣連續劇的名字,隨處可見以此為名的商店,表現同志四處遊走的強大行動力。二、台灣第一本漫畫書「漫畫大王」中,「紅舞鞋」單元中,有個叛逆女孩「辜晶晶」,以此為名,表現出對於保守、傳統、充滿霸權沙文主義的社會的反抗。三、「晶晶」由六個「日」所組成,呼應了象徵同性戀的六色彩虹旗。四、翻轉對於同志的陰暗刻板印象,白天晚上同志都能在「晶晶」裡閃亮發光。

張志維曾寫了一篇〈以同聲字鏈製造同志之戀:《荒人手記》的ㄈㄨˋ語術〉,透過ㄈㄨˋ的同聲字鏈(腹、負、賦、附、副、婦、覆、父、訃等)相互環扣的意義聯想去詮讀〈荒人手記〉[23],透過對晶晶書庫成立的背後意涵的了解,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詮讀晶晶店名的意涵:「莖&莖」—明顯的「男男」意涵;「精、精」—是「精液」或是「妖精」?是形成不同來源的「精液」之間相互交融的可能還是「妖精」們隨意變化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如同志們以各行各業、各式各樣的人種、各種不同的社會身份出現一般;「經&經」—翻轉「月經」的「骯髒」男性沙文意義,以之做為女性天賦的生生不息力量象徵,再進一步以「經&經」作為女女之間相互瞭解、疼惜、相戀的拉子觀點;「驚驚」—當同志亮晶晶的出現在公共空間,那些恐同、反同份子們是否開始「心驚驚」?「津津」[24]—進入這個具有「同志社區圖書館」功能的書店,可以在此閱讀同志書籍看得「津津有味」;面對資本經濟的社會環境,要具備同志運動特質,又要維持生存,必須「兢兢」業業的經營、讓四周居民們看到同志書店大量顧客的消費能力:帶來「金」光閃閃的Money,而對同志書店頗為青睞,甚至主動表示善意,希望能請店方承租自己的房子[25]……。「ㄐㄧㄥ ㄐㄧㄥ」的多種可能,正對應晶晶書庫的多種觀察面向。

 

(三)       地點

 

很多第一次去晶晶的朋友都跟筆者反應過:「晶晶不太好找」,筆者自己第一次去晶晶也是找了好一陣子,本來以為很好找的,到最後不得已,只好打電話向晶晶的店員問路之後,找了一陣子才抵達。為何晶晶要選在這樣的僻靜小巷中?又為何要選在公館?根據店長阿哲自己的說法是因為:一、資金的問題,熱鬧的地段其租金將成晶晶的沈重負擔。二、避免不必要的「他人凝視、言語挑釁與暴力的威脅」[26],在社會仍然有難以逆料的恐同威脅時,也因為同志族群來書庫的「曝光顧慮」,力求能兼具隱密與公共兩項特質。三、公館地區有校風開放的台大、對同志友善的誠品及唐山書店、最早有同志專櫃的女書店等等,可以與同志活動作聯結,並且達到書店彼此之間因鄰近而加成的效果[27]

事後證明這個地點是很不錯的。如果晶晶不開在僻靜小巷,而開在人聲鼎沸的鬧街上(例如火車站附近的商圈、西門町、東區等),當然會有不同的效果(例如:可能有更多與大眾對話的機會?顧客人數可能再更多?),不過,如此「鬧中取靜」,讓人別有一翻溫馨、閒適的感覺。

除了有前述經營者之前預想的那些效果之外,鄰近捷運站、公車站牌也佔了很大優勢,更位於台大、師大、台科大、世新、政大等學校交通匯聚的公館商圈,學生成為主要為消費對象,而這些學校的學生有空就來到晶晶晃晃,學校校刊的編輯群來訪問[28]、課堂活動寫報告、社團來晶晶的咖啡館聚會、老師帶著同學來參觀等等,這些在晶晶都時常看到,更常常有中學生於放學之後,就泡在晶晶裡看書[29](筆者去探訪晶晶時,很多次都是到放學時間左右就有一些還穿著學校制服、背著書包的男、女學生或結伴、或自己前來,他們往往就自己找個位子坐下來,看自己有興趣的書,有時候一看就是一兩個個鐘頭以上),學生族群的消費能力往往不容小覷。

 

(四)     如何賣書?

 

晶晶當初創立時,是如何決定要進哪些書的呢?既然是所謂「同志書店」,當然主要是擺放跟同志有關的書籍,阿哲向筆者表示說:他主要是參考紀大偉主編的《酷兒啟示錄》裡的附錄[30]以及香港華生書店製作的兩岸三地同志書目。晶晶店內的書籍除了同志方面之外,兼及女性、性論述、性與社會等方面,大概而言,都可歸入「性/別論述」此一類屬,如同志文學、同志運動、同志歷史、女性主義、女性歷史、男體寫真、同志漫畫、男男SM漫畫、國內外的同志雜誌、同志旅遊導覽等,幾乎我們所想得到的跟「性/別」有關的書籍在晶晶店裡都有販售。與其他主題書店(如臺灣的店、女書店)一樣,晶晶原則上都按照原價販售,少有打折。

 

(五)       經營者

 

晶晶書庫的負責人是前文所提到的賴正哲(阿哲),而店長則為「陳姐」,也雇有數名全職或打工性質的職員。阿哲是淡江大學建築所碩士,碩士論文「新公園作為男同志演出地景之研究」(由陳志梧、畢恆達、林盛豐三位教授共同指導),其實在此時便已表露他對同志空間的關心。他在畢業之後到台大城鄉所工作了將近兩年,之間的社區參與經驗,對於他日後經營同志書店有不少幫助。後來他又到建設公司做樣品屋,做了大約一年,最後才來開晶晶書店。阿哲在1999年開設同志主題書店:晶晶書庫,2000年開設同志主題咖啡:晶晶咖啡館,2001年開設同志主題藝廊:晶晶藝廊,展現其日新又新的積極活力。

陳姐是一異性戀媽媽,不過對此書店的經營十分投入,共同擔任晶晶書庫以及晶晶咖啡的店長,十分和藹可親,常在店內親切的招呼客人[31],晶晶書庫舉辦交友活動時,還會客串當主持人[32],至於她非同志的身份,阿哲向筆者說,他覺得這樣有時候陳姐與同樣是非同志的顧客對話反而更有利。

而店內的門市人員,我們可以透過晶晶書庫的徵人啟示,得知店方對於門市人員的要求:對同志文化瞭解或對同志運動有興趣、活潑外向而能主動向客人介紹產品[33],這兩點要求頗為特殊,而店員的親切服務態度是晶晶重要的特色之一,這點筆者在晶晶中也深切的感受到。

 

(六)     關於阻力

 

與歐美相較之下,晶晶在台灣創立的過程當中,所遭受的阻力是比較少的。

美國丹佛第一家同志書店「第六類書局」的經營者:尼爾•伍沃以及丹•歐提若談起他們開店的經過說:

 

丹:蘇和尼爾找了好幾個開店的地點,他們被好多人趕過,罵過。

尼爾:這些人兇極了,「死了這條心吧,我的房子不會給你們什麼同性戀拿來用的」,我被他們的反應嚇壞了,我不知道原來他們的仇恨這麼的深。……

丹:有天一個傢伙跑來敲我們的櫥窗,一邊還大喊:「你們都會下地獄」[34]

 

美國費城著名的同志書店「曲凡尼之室」(Giovanni’s Room)的店主愛德•何門斯(Ed Hermance)也說他們曾有幾次被人擊破玻璃的經驗,而同樣位於賓州藍卡斯特鎮(Lancaster)的同性戀書店「密室」(The Closet)則更慘:兩度歷經爆炸案,而迫於1992年5月關閉[35]2001127日凌晨,晶晶的大片落地窗被磚頭砸碎,雖然書店負責人認為那是反同份子所為,不過,其實也有可能只是一起單純的破壞事件(在此事件之後,店方就加裝了監視錄影機,在2001.8.25,玻璃又被打破,而透過監視器所錄下的證據,後來發現只是一起單純的竊盜案[36],甚至嫌犯本身還是同性戀,來偷店內的物品,並非原本猜想的是對同志不滿者所為[37])。與西方同志書店的創立過程相較之下,晶晶一路走來,雖然艱辛,但是尚稱平順,東西方如此的差異有其背後宗教、民族性格、社會風俗、時代環境等各方面的原因;不過,這應該也與晶晶一直努力的與周圍鄰居打好關係有關,彼此互動出奇的良好,甚至附近的屋主看到晶晶經營得有聲有色,還主動友善的來跟店長阿哲接洽:「如果要再開分店,記得要來跟我租房子喔」[38],阿哲運用之前在台大城鄉所所學習到的社區參與知識技能,敦親睦鄰、人情世故的工作做得非常好,這也是化解其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你在看我嗎?可以再靠近一點!」:當同志書店出現在公共空間

 

「看見」同志!其實意味著一般人「看不見」同志!看不見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同性戀的人口過少嗎?媒體工作者小屋引述國內外的研究推估,同性戀者的比例約有4%到10%,也就是說國內的同性戀人口最保守的估計也超過四十萬,高於三十五萬的原住民現有的總人口數。然而,根據中國時報一項民意調查(中國時報,民84)顯示,卻有90.3%的受訪者認為在所認識的人當中「完全沒有」同性戀者。[39]

 

事實上,當然有可能剛好沒認識,但是這種機會不高,絕大多是因為「不知道他(她)是同志」,為何會如此?因為很多人先入為主的先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是異性戀,只有異性戀才是所謂的「正常」,同性戀者被認為是「變態」,也因此使得「同性戀者在社會充滿歧視的眼光下,往往感受到強大的社會壓力而不得不閃躲、隱身在『衣櫃』中。惡性循環的結果,使得同性戀成為一個禁忌的議題,不肖媒體為了滿足其經濟利益,利用一般人的好奇心,『理所當然』的用強迫、偷窺等惡劣手法,取得偏頗不實的報導內容,披露後不僅無助於大眾正確的認識同性戀,更加深的原本的偏見與誤解」[40],傳統的主流社會不只自己「誤認」為所有的人都是異性戀,更逼迫所有的非異性戀都要偽裝成異性戀。因此,在此雙重機制下,使得非同志要看見同同志、同志之間的互相看到都很難。

那是要大家來晶晶像看「可愛動物」一般的來觀看「同志」,看他(她)長得是圓還是扁?當然不是,一、這樣「偷窺」的心態便已錯誤;二、來晶晶的不只是同志;三、「小心同志就在你身邊」,不必來晶晶才看得到;四、所謂的「看得到」不是指這樣的「看」法。那麼,是怎樣讓大家「看見」的?

(一)在同志書店出現之前,「同志公共空間具有短暫無常的特性,例如夜間新公園和常德街,當白天無事件存在時,便不再是同志的公共空間了。……這種特質多少與同志身份的地下化有關……」[41]由於同志書店的出現,「同志空間」開始在日光下有公開展現的機會,也從「流動性」進展到「恆常性」(晶晶營業時間為1200-2400)—晶晶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它有營業,他就是個可以讓同志自然展露身份的「同志空間」。既然在公共空間中佔有了一席之地,反同、恐同者「自我防衛機制」中的「否認作用」(拼命想否認同性戀的存在)、「壓抑作用」(壓抑自己心中不想面對的同性慾望、也跟著要別人一起壓抑)甚至「幻想作用」(幻想總有一天同性戀會「變回正常」)等等便不易發作。晶晶代表的含意之一:讓你看得到同志的確實存在,尤其是在公共空間中。

(二)是平等互視的「看」。當我們來到晶晶,印入眼簾的第一個印象就是「一大片玻璃櫥窗裡亮晶晶的燈光、五顏六色的空間擺設」,大片玻璃擺明了就是不只要讓你看,我們由晶晶裡面,來看外面的人,還看得更清楚,「由幾何學上來看,從小圓洞、細縫看事物謂之[42]偷窺;但當該小孔隙擴大為大片玻璃時,設計提供了正當性的看/被看的位置,異性戀者/同性戀者在空間上取得了平等互視的關係,成為溝通。當同志活動空間的權利正當性被說出/設計出,同志的污名才得以被去除。」[43],當筆者泡在晶晶書庫中看書、寫探查筆記時,發覺到:透過大片玻璃,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經過晶晶時的反應,這也是頗有趣味的事:有的好奇的直視著、有的低頭視若無睹、有的來來回回就是不敢進來……阿哲自述他看過的一個有趣情景及事後的感想:「位於教會旁的晶晶書庫,一次見到有位修女原本速度正常行走,就在經過晶晶大門時,見著大片彩虹旗及玻璃窗,卻突然慌張地加緊腳步以小跑步速度通過。如此不難明白,經過設計的巧妙安排,空間既得利益者害怕原有權力被剝奪,才出現如此令人莞爾一笑的畫面」[44],是溝通式、平等的互看,而非如惡質媒體一般的偷窺、扭曲。當然,如果想瞭解同志文化,能夠再走進書庫來看看,那就更好了。

(三)      只要「看得到」,還要「看得好」、「看得清楚」、「看得正確」。透過媒體的負面、偏差報導(最常見的是在社會新聞中,例如:竊盜嫌犯若不幸被發現他的同志身份,記者在報導時,常會就稱之為「同性戀竊賊」之類的,可是從沒聽過稱誰叫「異性戀殺人兇嫌」、「異性戀扒手」、「異性戀竊車集團」……之類的)以及「偽專家」們對於同性戀的不正確看法[45]、教育體系中對於「同志教育」的缺乏等等,不只同性戀者本身難以正確的瞭解自己,異性戀者也難以吸收到關於同性戀真實的資訊。國內的男同志回憶其青春期想要多瞭解自己逐漸明朗的性傾向時,說道:

 

像我在念國中時就疑惑自己怎麼會比較喜歡男生呢?於是特別去圖書館找資料或看些報章雜誌上官於同志的報導。結果一些書上都寫同性戀是性變態、心理不正常或者因為家庭有問題;報章雜誌更是常見的以同性戀殺人狂、變態同性戀易裝癖(第三性公關)或者是同性戀狂歡性派對……等為標題,做些誇張、充滿歧視的報導。[46]

 

不但不能更瞭解自己、更瞭解同性戀,徒然更加深青少年同志的罪惡感、焦慮感。但是,在晶晶中的書籍、刊物,卻沒有這方面的問題,透過在店內販賣的關於同志論述、同志心理、同志小說等各方面的書籍,同性戀或是雙性戀等「性異議」族群可以更有勇氣面對真正的自己,異性戀者也可以更瞭解同志文化。就像號角出版社發行人陳銘磻說的:「許多同志書籍對同志的心理健康與成長,甚至保護自己的安全都有很大幫助。例如韓森對抗愛滋的著作,是很寶貴的經驗傳承……像『開心陽光』或『熱愛』不只是出版品,更是同志的發聲管道」[47],這也是為何要開一間同志書店,而非同志便利店、同志水果店、同志麵包店的原因:書籍對於同志運動、同志成長、認識同志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四、晶晶如何吸引消費

書籍由出版商到讀者之間的這段傳播歷程,書店具有關鍵性的地位,而每間書店吸引消費者來光顧的方式各有不同,晶晶作為一間同志主題書店,他店內的書籍、影音產品幾乎都不打折,甚至有些商品在其他書店還能以較低價格買到,晶晶能夠在市場機制中屹立至今3年多,其吸引消費者的方式自有其獨到之處。

 

(一)理念性的鼓勵

晶晶書庫中的書籍,在別的書店中也買得到的大約佔了一半左右;更何況有些晶晶賣的東西還比外面貴,那為什麼大家要來這裡買?鐘芳玲認為:「主題式及個人魅力型的書店鮮有昂貴的裝潢,更不可能有大幅的折扣,它們之所以能存活下來,除了仰賴經營者個人的勇氣與對書的豐富知識外,還靠顧客群的中心擁護,許多顧客為了支持一家有特色的獨立書店,往往專程去買書、定書,即使有些書能在住家附近的連鎖書店中找到(甚至還打折)它們還是不會『變節』,因為它們有一個共識,認為買一本書不僅是一個單純的消費行為,更是一種支持理想、欣賞專業的表現」[48],就像有些同志論述的書籍,在其他一般大型連鎖書店或是社區書店中都有賣,可是銷售的狀況卻都比不上晶晶的熱烈,鍾芳玲在上文所指出的「支持理想、欣賞專業」以及鼓勵「圈內為同志運動努力者」等想法,此亦為人們願意到晶晶消費的原因之一。

 

(二)針對同志族群的鋪貨

 

可是,我們看看同志出版業,熱愛雜誌「現今的銷售量只有創刊初期的一半,而當年每月湧進編輯檯多達四、五百封的讀者來函,現今也僅剩一成不到。在看看其他的同志出版品,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Together土狗雜誌未滿一年便不幸夭折,號角出版涉決定退出同志出版領域了;連開心陽光出版社也正考慮是否要歇業」[49],其中有錯綜複雜的各方面的原因(例如網路的發達、同志所需求的面向改變、競爭者增加等等),就現實層面來說,台灣的同志運動並不像英美等國一樣有多年的歷史,很多同志們「同志意識」仍未覺醒,仍然缺乏對同志族群的向心力[50],這是很現實的問題—能夠以「支持同樣理想者」的觀念來消費的人,仍然不夠多,若是單要靠這些人來維持書店的經營,是很不切實際的。所以,晶晶必須有許多「獨家商品」是別的地方買不到的,而這些商品都賣得很好。像是「齊全的開心陽光出版品」、「過期、現期兼有的熱愛雜誌」,還有與同志議題相關的學位論文或刊物、為對外公開發售的同志小報、日本男男SM漫畫家田龜源五郎的作品、香港進口的同志雜誌、香港出版的同志論述、日本同志雜誌、歐美出版的「全見」男體寫真、歐美同志旅行導覽手冊、同志電影光碟、同志音樂產品等等,這些幾乎只有在晶晶有,別的地方很難買到。這種除了賣書也賣其他情趣用品的精品店式的經營方式與歐美、日本的同志書店相似。

另外,阿哲也說:「『晶晶』要能夠生存下去,就不能像這兩家書店(筆者案:唐山書店、女書店)般,具備純粹的同志運動特質,而是必須要能夠不斷創造話題,而且銷售與同志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包括情色產品),甚至要成為一個社區型的書店」[51],「針對同志需要而鋪貨」這可說是晶晶這幾年來經營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像是荷蘭來的同志娃娃—「比利」、扮裝用的羽毛、大根的假陽具、按摩器、性感內褲、溫熱潤滑液、催情液、肛塞、肛門沖洗器等,還有為女同志準備的束胸之類,這些都是「與同志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另外,也賣得不錯的像是具有同志意涵的小飾品—像是彩虹色調的手環、項鍊、耳環、小貼紙、還有粉紅色倒三角貼紙[52]、有TPG[53]等字樣的小耳飾……等,我們可以發現:其實晶晶書庫並不只有賣書,它好似也包含一個「情趣用品部門」、「同志精品部門」,另外還聯結了對面的晶晶咖啡館,附近的藝廊,晶晶持續的朝多角化、社區化發展。

 

(三)成功的行銷

 

晶晶是如何吸引顧客到它那裡消費的呢?不可否認的,晶晶成功的行銷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他願意接受所有媒體的採訪,有學生來採訪,阿哲也是很爽快的答應(筆者邀訪阿哲時便是如此),更會邀請陳文茜(政治人物及媒體人)、關錦鵬(導演)、蔡康永(作家及電視節目主持人)、張曼娟、白先勇(皆為作家)、周英琦、何欣穗(皆為演藝人員)等名人來店舉辦活動,甚至摩托羅拉還差點來店裡拍手機廣告(後來因為空間限制與攝影機太多而作罷)。這些都為晶晶創造了許多話題[54],台灣現在新聞頻道多得嚇人,各媒體的新聞需求量非常大,阿哲也了解到這點,而且媒體記者對於同性戀議題很有興趣,晶晶正好可以藉著辦各種活動、介紹店內會令記者感興趣的產品(如束胸),來提供新聞話題[55]。甚至在2001年出所發生的那起破壞事件,晶晶也能夠轉禍為福,藉此機會除了凝聚族群向心力之外,也成了眾多鎂光燈的焦點[56]。晶晶的知名度便在此間逐漸累積起來。

前文所述晶晶所時常舉辦的活動有新書發表會、簽名會、首賣會等,例如,筆者22000年底,跟晶晶的店員詢問當年十月份的「4AM」(4 Asia Man,名攝影師杜達雄的男性全見寫真集)在晶晶的首賣會情況如何,他告訴筆者「幾乎沒有位置站啦!」,這本寫真集的新聞也登上了主流媒體的版面[57],幫晶晶作了效果很好的廣告。諸如此類的活動,以2001年下半年為例,有:6.29,許佑生《晚安憂鬱》新書座談會;7.14,張娟芬《愛的自由式》新書討論會;8.18,杜達雄攝影之《5SM》寫真簽名會;9.1,同光教會新書《暗夜中的燈塔》座談會,講者:曾傳道師、王蘋;10.28,陳名磻《出櫃》新書座談會;11.25,梁志英新書《鳳眼》發表會;12.15,名攝影師阿仁及他的法國男朋友《黃色的笑臉》新書座談會每個月都有各式各樣的活動,不但可以活絡買氣,還可以吸引媒體來採訪[58]

 

(四)       晶晶的整體設計

 

另外,晶晶的整體設計也吸引了很多顧客。可能與店長阿哲是學建築的出身有關,整間書庫的布置讓人覺得很多地方頗具巧思,阿哲都有他自己的一套詮釋:書店裡竟然出現一個浴缸:隱喻「來書店裡洗滌,去除對於同性戀的不正確看法」、書店中散放的椅子代表「人生旅途中不必一定要遵循制式規範而對號入座」、放書的鐵桌子是菜市場裡常見的用來切肉、陳放肉品的,以此點出「食色性也」的關係、一樓上二樓的樓梯下方的三角形承重牆被漆成粉紅色,展現出「粉紅色三角形」的同志符號等等[59]

在筆者感覺,一般來店的客人可能很少會想到這麼多,而且由於書庫中的商品越來越多,參照前幾年書庫的照片[60],覺得現在書庫已經變得很擁擠,粉紅色三角形早就被新添加的書架遮蓋住了[61],書庫中的椅子只剩下兩張,切肉的鐵桌上排滿了書,沒仔細看已經認不出那是什麼鐵桌。縱然如此,其實我們用直覺也能夠感受到這間書店的不一樣:五彩繽紛的光線、眼花撩亂的各式各樣商品、簽滿好幾張壁報紙的名人留言牆、同志新聞剪報區、各式活動的海報區、顧客的留言本、牆壁上搶眼的裸男大掛圖等,不得不讓你覺得晶晶的確充滿活力,而且有浴缸、廁所的布廉、小沙發椅、串珠門廉等又讓人有「家」的感覺;亂中有序、分門別類的書籍擺放以及分類的小標示,也讓人覺得像是一間小型的「同志圖書館」一般;就像你進去誠品,就能感受到那股一般書店沒有的「中產階級氣息」一樣,來晶晶也讓人感受到店方刻意營造出來的個人特色。

 

(五)       與網路結合的網上購物服務

 

有些人想來晶晶購物,但是遠在南部,甚至在國外;有些人雖然也在北部,可是他就是不習慣當面購買同志相關產品,這些狀況都可以透過網路購物而得到解決:只要到晶晶書庫的網站,記下想購買物品的編號與名稱,寫在劃撥單背面劃撥貨款到晶晶,若是國外的顧客,則必須將現金郵寄過來,之後,店方就會將貨品以掛號的方式寄去。顧客可以在網站的留言版上與店方互動(筆者曾經在上午留言,而下午即得到答覆),也可以用電子郵件跟晶晶發問,晶晶會透過電子信箱給予答覆。與網路結合之後,讓想到晶晶購物者,增加不少便利性,也增加了店方與顧客之間的互動。

 

五、內部的凝聚/外向的對話

(一)「家」的感覺:輕鬆自在以及認同感

誠如許佑生所講的:「多數同志在不能出櫃、道出實情、扮演真我的情況下,與家人總隔著一層無形的膜,所以同志與同志之間便因為心靈交流無礙,彷彿建立起第二個『家人關係』」[62],在所謂「主流社會」對於同志仍未將之與「異性戀」平等看待,外界仍然存在許多壓迫時,這種相互扶持的「家」的感覺,往往能夠稍微撫慰同志們的心靈,前《熱愛雜誌》的編輯指導安克強說:《熱愛雜誌》雖然仍有許多可以再加強之處,可是「同志朋友們卻不忍苛責我們,因為,讀者們都把它視為一份『自家人』的雜誌,所以能夠容忍,也願意期待和我們共同成長,一起茁壯」[63],這種「一家人」的凝聚意識,對於同志運動的推行、同志場所的消費都有不容小覷的作用,在晶晶裡面的「名人留言版」裡,筆者看到以拍攝同志紀錄片聞名的陳俊志導演在上面寫著:「在紐約,我總是混A Differernt Light,不肯駐足只差幾條街豪華的Barns & Noble;在台北,我們終於有了晶晶,有誰還會去異性戀中心的金石堂呢?」也有一位署名「林寬明」的先生寫得更明白了:「晶晶是我永遠永遠的第二個家!」,有位去過晶晶的網友Jimmy在晶晶網站上留言說:「身為同志,在屬於自己的店,感覺很特別,好像大家都是家人—雖然不認識」[64];另外,筆者到晶晶訪問時,曾經好奇的跟店員問:「為什麼顧客進門時,你們的招呼語不是『歡迎光臨』,而是『嗨!』或『你好』?」,他回答:「你回到『家』中,會有人跟你說『歡迎光臨』嗎?」,塑造本身成為同志朋友們的「第二個家」是晶晶頗著力之處。

在晶晶開幕之前,「誠品書店」裡的「同性戀研究」專區是很多同志們喜歡去瀏覽的,但是,誠品終究不是專以同志族群為訴求的書店,以其「敦南店」為例,「由於同性戀書區位於一個有如走道的穿越性動線上,因此需面對穿越此區的人們的干擾。另外,由於地坪墊高處理,使得在此區逗留有一種被展視的感覺(原注:相較於較低的那區)」[65],而這種在一般公共空間所產生的不安全感、不自在感,在晶晶是不存在的,許佑生:

 

半年前,我曾經在網路上與一位不認識的網友聊天,他表示很害怕去書店買同志的書,因為人家會投以異樣眼光。我就介紹他去「晶晶書庫」,說那裡都賣同志書籍,而且老闆與出入者都是自家人,很親切自在。[66]

 

就是這種「親切自在」的「家的感覺」,讓不管男同志、女同志、雙性戀同志、易裝愛好同志、直同志等等,樂於來此消費,使晶晶書庫成為同志相關書籍的重要傳播處所。

縱使沒有消費,同志們也喜歡來這裡泡著、四處逛逛,或與店員閒聊。這點與「女書店」之為「女有、女治、女享的閱讀烏托邦」是很類似的[67]。在國外的同志書店中也同樣的有這種情況,美國丹佛的第一家同志書店經營者尼爾•伍沃說:

 

在這之前,丹佛連一個可以讓同志自再出入的空間都沒有,有的話就是一個同性戀社區活動中心而已,而那嚴格來說是一個社會福利機構,很多人沒事沒事根本沒有理由會去那裡閒逛,我們真正缺乏的是一個像書居或女性音樂行這樣的空間,因為這是同性戀文化重要的一環。[68]

 

或許「買書」對一些同志來說只是來晶晶的一個藉口,或並非主要目的,像是閒閒來逛逛、翻翻留言本、看看剪報公佈欄、來店內認識朋友、與店員閒聊等等,其實是除了「消費行為」之外,最常在店內進行的活動,晶晶書庫成為同志族群最喜歡來逛的場所之一[69]

 

(二)「男同」的晶晶還是「女同」的晶晶?

 

一般人講到「同志」,第一個反應是「男同志」,女同志很容易被忽略,「主流社會長期把同性愛還原╱等同為男同性愛,謂(男)「同性愛者」濫交猥瑣、有愛滋及變態。這看似優待女同志,然則箇中的漠視、否定和遺忘,正是抹煞女性本位的獨特完整主體意識,把女性弱化和孩童化為幼稚無知的『可人兒』。這才是更根深蒂固的傷害和壓迫。」[70],對於拉子(女同志)來說,「被看見」的重要性可能還大於「去污名」—不只非同志常常忽略女同志,男同志與女同志之間也不是很瞭解[71]。晶晶的負責人即使是男同志,他卻很注意到這方面—這是一間「同志書店」,不僅僅是「男同志書店」!雖然主要的經營者及店內職員都是男性(除了一位「異性戀媽媽」—陳姐之外),可是,晶晶很用心在:對男女同志兩方同樣重視,店內有販售每一期的「女朋友」(以女同志為主要訴求對象的刊物)、情趣用品也不是只賣男同志用的、二樓賣的「束胸」更是專為女同志準備的、一樓廁所的門上一起貼著「孽子」與「逆女」的圖案、晶晶歷來所舉辦的活動也是兼顧到男女同志雙方:以2000年八月份《熱愛》中〈同志藝文頻道〉所刊載的「晶晶書庫/咖啡20008月份活動」來驗證,其中很明顯的對男同與女同平等均衡的看待:總標題之下便寫上「你是好T?還是C妹?」、8/6「七夕同志情人配對」之下寫著:「非常男男、非常女女啦!」、8/26「情趣星期六」講題是「T天生就會做愛嗎?VS.1069怎麼搞?」,主講是「短髮Chara VS. 光頭阿志」等等[72]。筆者在晶晶不正式的觀察統計以及跟店員詢問的結果,都覺得來晶晶的男女比例大概是五比五,頂多是五點五比四點五。對男女同志的重視沒什麼不一樣,讓晶晶成為真正的「同志書店」,而非只是「男同書店」,這樣也導正了一些原本「看不見拉子」的人的觀念。

 

(六)       同志與「外界」的對話、溝通、支援

 

阿哲提到,他最高興的,就是看到鄰居們帶著自己的小孩來,認識什麼是同志,教育他們,並告訴他們對於不同族群該有的瞭解和尊重。隔天,小朋友又帶他們的朋友過來,一起來了解,認識同志的資訊和世界。[73]

 

晶晶就亮閃閃的佇立在這裡,對同志文化、同志議題有興趣的朋友都可以透過晶晶來更了解同志。而即使只是經過、瞥見,而沒有進來,只知道那是一間同志書店,即使如此,也已經在無形之中,展現出對話功能、同志運動色彩:對方已經將白天、亮晶晶、多采多姿、公開化等印象與「同志」聯結起來了,這也正是同志在與異性戀對話的過程中,想極力表達的。

筆者在2000年的十月的下午,在晶晶裡看書,先是進來一位阿媽帶著一男一女兩個穿著小學制服的低年級小朋友進來,聽它們的談話知道是因為小女孩覺得這間書店晶晶亮亮的,想進來逛逛[74],他們三人樓上樓下的充滿好奇的逛了好一會兒,後來小女孩還買了貼紙回去。感覺他們以很平常的心態,就把這間「同志書店」當作是一般的「社區書店」,來買貼紙!讓人有點想笑,可是,原本自己神經兮兮的「恐恐同」(意指:憂慮「恐同」份子的異樣眼光)心理,卻在當下被一位老阿媽、兩位小朋友的平常心給化解了。而過了幾分鐘,一位送報的歐吉桑拿了今天下午的晚報進來店裡,他第一眼就注意到那四位男模的大型裸體掛圖,佇立觀賞半晌,帶著微笑,好奇的問店員說:「他們是哪一國的啊?」,店員一一為他敘述,他點了點頭,笑著說:「嗯∼體格不錯唷!」,還在店裡小逛了一下才走。像這類晶晶與異性戀大眾之間的交流、對話,其實每天都在發生。

而同志書店對於同志家人的支援功能,西方的同志書店與台灣的晶晶都同樣具有,像阿哲就曾經接到一通電話,是一位媽媽打來的,她看到兒子的一些書籍、日記,發現原來兒子是同性戀,也看到兒子桌上有張「晶晶書庫」的發票,所以就打電話到晶晶書庫,尋求協助。像這種情況,在西方的同志書店也同樣發生,只是因為近年來其同志運動逐漸有了成效,當父母發現子女是同志時,也漸能體諒、尊重,所以現在如果有父母流淚來找書店經營者,原因都不只是發現孩子是同性戀,主要還因為孩子得到愛滋,他們要急於了解愛滋病是怎麼回事,還要去認識孩子的同性戀世界[75]。當有一天社會大眾對愛滋有更正確的認識,對於愛滋帶原者不再有無謂的恐懼與歧視時,這樣的求助事件也將會逐漸減少。由此亦可發現一件弔詭的現象:同志書店的同志運動功能越發揮、越擴散,也同步在消去自己同樣的功能。

晶晶以他亮閃閃的風貌、多變的姿態、顧客一起參與書店的布置(書店中的留言本)、盡力滿足同志族群中各方面的需求、成功的行銷等等,吸引到的不只有同志,它越來越茁壯,由單純一棟書庫增加一間咖啡館(2000年)、再增加一間藝廊(2001年),正一步一步的邁向「同志社區」的目標。當人們來到晶晶,不只在書本中閱覽同志文化,透過晶晶店中的布置、擺設、活動,其實便能感受到一部份的同志文化,而同志運動便也在這之間進行著。

 

五、結語

正如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所說的,開書店的確是一件艱辛的工作,進貨有所閃失,便有可能造成資金週轉不靈[76],更何況是開一間針對少數族群的:「同志書店」,店長陳姐說他們「一路走來歷盡艱辛」,是可以想見的。晶晶書庫從1999年創立到現在也已經3年多了,之間發生了很多讓書店經營者感動、窩心的事,當然也發生過令人不愉快的經驗。阿哲很喜歡提起「同志中的弱勢族群」與晶晶之間的互動:盛裝的扮裝皇后、年紀較大的同志、勞工同志、殘障同志……等等來到晶晶也同樣受到店員們的親切服務,自在的在店裡展露身份、聊天、看書、四處逛。這是阿哲感到最窩心的事件之一[77]。而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像是:開店之初,一些不友善的鄰居屢屢叫警察來檢查、有的同志只會肆意批評自己人開的店[78]2001127日凌晨發生有人用磚塊擊破晶晶面對馬路的那片大塊玻璃等,雖然後來都能化危機為轉機(在網路上批評的文章貼出來之後不久就有網友提出反駁,引出許多支持的聲音、「磚塊事件」之後有許多同志運動者發起連署支持晶晶的活動,展現同志族群之間的向心力等),不過這一路走來,做為台灣第一間同志書店、其間的甘苦自是可想而知,而其經營者的活力十足、孜孜不倦朝目標前進的決心更是有目共睹。就像同志出版也往往有其「文化政治的意義」:「它不是再聯繫、鞏固,便是在挑戰或顛覆既有的權利關係,要不然即是在形塑形塑或促成一種新的權利關係與結構」[79],同志書店何嘗不是如此,晶晶「不只是書店」的社會教育、同志運動、理念傳播等功能就如前幾章的論述一般不容小覷,而晶晶最主要的目標:「同志社區」也已經由一個「點」慢慢擴散開來,略具雛形了。只是,與歐美先進國家相較,距離像美國「卡斯楚街」這樣的同志社區還有一段距離。

對於同志族群與書籍的購買、傳播,有一點是值得一提的:美國的〈出版者週刊〉1992年一篇調查文章指出,在35000名男同性戀者當中,82%表示「閱讀」是他們主要的興趣。而全美各書店平均每平方呎的銷售額是美金300元,而以華盛頓市、紐約的同性戀書店的同面積銷售額則整整接近1200美元,足足有四倍之多[80]但是台灣呢?筆者根據身邊的同志朋友粗略歸納,最主要的興趣往往不是「閱讀」,而是上網、跳舞、運動等,大多數同志花在這些項目上的時間都比讀書多得多,而這不也可能是台灣同志出版事業蕭條的原因之一?同志族群的閱讀風氣的確是有待加強(或者是整個台灣的閱讀風氣都該加強)。

此外,筆者在2000年底,跟晶晶書庫的店長、店員訪談,問到:「哪一類的書籍賣得最好」,都一致的說:「情色書籍」。筆者覺得:能夠發覺自身的情慾,並且能夠來到同志書店購買書籍,主動滿足自身情慾,這跟以前封閉的風氣相比、跟一些仍然被「恐同」意識束縛的同志相比,其實是已經有很大進步了;只是,如果能夠也閱讀同志論述、同志運動、同志歷史、同志文學、同志處境等各方面的書,讓自己有機會再進一步思考同志情慾在社會上的被歧視、壓抑、不鼓勵、拒絕於教材之外等處境,而後,一起合力打破如此不平等的情勢,如此,同志書店的社會運動、社會教育的努力乃見其成效。這種狀況在網路日漸普及,各種色情圖片在網路上都可以輕易的獲得之後,現今可能已經有所改變,文學類的書籍已經漸居上風,在20025月,晶晶書庫網站上的書籍販售排行榜前十名分別是:1.杜修蘭《逆女》、2. Matisse•伍《張先生•曹先生》、3.瑞克里英•歡《寂寞之井》、4.李天民《愛有多難》、5.哈里森•波普《猛男情結》、6.同光教會《暗夜中的燈塔》、7.梵鵬《戀》、8.許佑生《夏娃的棒棒糖》、9.張漠藍《手指》、10.梁志英《鳳眼》,幾乎全部屬於文學創作。

最後,我們更可以反思,同志書店的存在代表什麼意義?代表的是社會上對於同志們仍有歧視,所以需要這樣的空間來承載同志運動、同志間以及同志與非同志間的交流與對話、同志書籍流暢的傳播等,而如果過了幾年,同志運動的成果逐漸顯現,同志族群在社會上已經與異性戀族群在各方面完全平等,那麼,那時的晶晶書庫,可能會變成跟其他的書局、精品店一樣,而不再、不必要帶有那麼多的同志社會運動色彩;就像晶晶所明確提出的「同志社區」目標,西方的同志運動發展了這麼多年,也開始對之提出反思:

 

同志所以聚居一處,很大的原因是為了可以彼此相依,以免於被歧視與壓迫的恐懼……這樣的社區雖較有安全感,卻也自絕於世,長遠看並不能真正幫助同志族群與都市其他住民關係的建立:但短期上他也許有助於凝聚同志自我意識的認同,並提供同志面對社會壓力的支持力量。[81]

 

這正是「同志社區」的功能以及其背後的短處,「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的來說:我們期待每個書店都是「同志書店」:沒有人對於在這間書局裡購買、販售同志書籍感到不自在,關於同志文化的書籍具備該有的的販售空間,這個書局舉辦活動時也不會遺忘同志族群;更期待所有的公共空間也都是「同性戀空間」:「什麼是同性戀空間呢?說穿了,也不過是一個同性戀者可以公然相互牽手、擁抱的空間,一個可以完全做自己的地方;所以,同性戀空間也可以說是應該無所不在的」[82],當「同志教育」進入學校教育中、當法律對待同性婚姻更公允、當男女同志對自己更有自信、男女同志戀不必向親友隱藏自己的情慾取向時,同性戀的自在空間方有可能形成。我們期待在全國各地能多出現像阿哲這樣將個人理想付諸行動的同志、像晶晶這樣承載多功能的同志書店;更期待同志們的「無障礙空間」能夠早日形成。

 


【參考資料】:

一、專書:

1.何金蘭L:《文學社會學》,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

2.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臺北:遠流出版社,1990

3.台大男同性戀研究社編:《同性戀邦聯》,臺北:號角出版社,1994

4.周華山、趙文宗:《「衣櫃」性史:香港及英美同志運動》,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1995。

5.周華山:《同志論》,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1995

6.許佑生:《當王子遇見王子:認識當代同性戀文化》,臺北:平氏出版,1995。

7.周華山、麥海珊、江建邦合編:《香港同志站出來》,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1995

8.WALE同志工作小組:《台大強迫曝光事件調查報告書》,臺北:自刊,1996

9.矛鋒:《同性戀文學史》,臺北:漢忠文化,1996

10.      Eric Marcus著,林賢修譯:《當代同性戀歷史》(共三冊),臺北:開心陽光出版,1997。

11.  紀大偉主編:《酷兒啟示錄—台灣當代QUEER論述讀本》,臺北:元尊文化,1997。

12.  小明雄:《中國同性愛史錄》(增訂版),香港:粉紅三角出版,1997

13.  李忠翰:《我的愛人是男人—男同志的成長故事》,臺北:張老師出版社,1998。

14.  阮慶岳:《出櫃空間:虛擬同志城》,臺北:元尊文化出版,1998

15.  張娟芬:《姊妹戲牆:女同志運動學》,臺北:聯合文學,1998

16.  何春蕤編:《從酷兒空間到教育空間》,臺北:麥田出版,2000

17.  同志工作坊記錄:《反歧視之約:促進同性戀人權公聽會記實》,臺北:同學館,2000

18.  何春蕤主筆:《性/別校園:新世代的性別教育》,臺北:元尊文化,1998

19.      鐘芳玲:《書店風景》,臺北:宏觀文化,1998。

20.  賴鈺麟等編:《認識同志手冊》,臺北:台北市民政局出版,2000。

二、 報紙、期刊:

1.王皓薇:〈不要交出遙控器—同志要有「現身」自主權〉,《騷動季刊》第三期,1997.1。

2.阮慶岳:〈一夜魚龍舞—試看同志空間〉,《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五期,1998。

3.小吳:〈書店中同性戀書區的環境行為研究—誠品書店敦南店與西門店的案例分析〉,《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五期,1998。

4.同志諮詢熱線主辦:「是誰殺了同性戀???—關懷青少年同志座談會」,會議資料,1988.12.12。

5.吳寧馨:〈看見真實的同志〉,《人本教育札記》第108期,1998.6。

6.畢恆達:〈開放彩虹國度—同性戀空間在哪裡?〉,《張老師月刊》,52期,1998.9。

7.陳俊志、張娟芬、紀大偉:〈玫瑰與荊棘,窺視與插入〉,《中國時報》,1998.12.24

8.〈同志書店,有自己飛行的方式:晶晶店名有多個「日」,店長賴正哲盼同志活動陽光化;二樓地板挖洞,代表溝通的可能〉,《聯合報》,1999.1.2314版。

9.黃玉枝採訪、范振雄攝影:〈晶晶書庫—第一家同志書店在台灣〉,《當代設計》77期,1999.4。

10.      魚龍、Dior:〈同性三分親,同名一家親?〉,《熱愛雜誌》19期,1999.6。

11.  許秦臻:〈女書店:女有、女治、女享的閱讀烏托邦〉,全國青年文學會議發表論文,1999。

12.  許佑生:〈愛讀書的小孩在哪裡?〉,《熱愛》第22期,1999.12。

13.  許佑生:〈少一點藉口,多一點勇氣〉,《熱愛雜誌》23期,2000.2。

14.  墨鑑:〈買一本書,搶救台灣同志文化〉,《熱愛》25期,2000.6。

15.  許佑生:〈好傢伙,多給一點稱讚吧〉,《熱愛雜誌》26期,2000.8。

16.  熱愛編輯部:〈同志藝文頻道〉,《熱愛雜誌》26期,2000.8。

17.  孟樊:〈台灣出版的文化政治:以同志書刊為例〉,《出版與圖書館學術研討會論文暨實錄》,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主編,2000

18.  賴正哲:〈在浴缸裡不耐久候—同志書店「晶晶書庫」做為同志社區想像的開端〉,《文化研究學會月報》,第五期,2001.7。網址:http://www.ncu.edu.tw/~eng/csa/journal/journal_park21.htm。

19.  林宜屏:〈攤在陽光下的晶晶書庫--無障礙同志空間應該無所不在〉,《卓越雜誌》,191期,2000.7。

20.  〈物以類聚晶晶書庫 衣蝶百貨同性戀最愛〉,《中國時報》,2000.9.3,第5版。

21.  〈書店被砸,人權、同志、婦女團體捎來關懷,點燃七彩燈籠,為同志書店加油〉,《聯合報》,2001.2.19,第8版。

三、 學位論文:

1.簡家欣:《喚出女同志:九0年代台灣女同志的論述形構與運動集結》,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2.吳瑞元:《孽子的印記—台灣近代男性「同性戀」的浮現 (1970—1990)》,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3.鄭敏慧:《在虛擬中遇見真實---台灣學術網路BBS站中的女同志實踐》,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四、 其他:

1.2000年10月26晶晶書庫店長阿哲訪談錄音記錄,顧敏耀錄音整理。

2.晶晶書庫網站,網址:http://www.gingins.com.tw/。

附記:

感謝晶晶書庫負責人阿哲以及店長陳姐,還有許多位友善親切的門市人員們的大力協助!


 


[1] 彩虹旗為目前代表同性族群戀的主要圖案。參考許佑生《當王子遇見王子:認識當代同性戀文化》(台北:平氏出版,1995),頁52-53

[2] 李幼新:〈異性戀女人在男同志美麗新世界的孤寂—「愈墮落愈英雄」(霍耀良導演)〉所引片中台詞,1999.2.20,立報,11版。

[3] 王皓薇:〈不要交出遙控器—同志要有「現身」自主權〉,《騷動季刊》第三期(1997.1)。

[4] 白先勇:《孽子》(允晨出版社,2000),頁10

[5] 同志諮詢熱線是一個由同志以電話諮詢的方式,服務下列對象的義工性團體:同志朋友(特別是青少女、青少年同志)、同志的父母、婚姻中的同志、輔導老師。地址是:台北市羅斯福路32407201樓。資料來源:同志諮詢熱線網站,網址:http://www.hotline.org.tw/

[6] 陳民勳:《策略邏輯與策略作為關連之研究--以書店產業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頁1

[7] 林晶瑩:〈誠品是書店,也是一股文化〉,《新台灣新聞週刊》155期(1999.3),頁84

[8] 余聖倫:〈『誠品』讓書店不只是書店〉,《新新聞》627期(1999.3),頁98

[9] 方雯玲:〈販賣空間氛圍的的誠品書店〉,《卓越雜誌》150期(1997.2),頁105

[10] 鐘芳玲:《書店風景》(宏觀文化,1998),頁8

[11] 同前注。

[12] 同前注,頁89

[13] 許佑生:〈愛讀書的小孩在哪裡?〉,《熱愛雜誌》第22期,1999.12,頁6

[14] 文化研究學會主辦:「文化批判論壇:尋找社會運動的新空間---網路、小眾消費市場、社區?」,賴正哲發言,見《文化研究月報》,2002.1;資料有上網,網址為:http://www.ncu.edu.tw/~eng/csa/journal/journal_forum_10.htm

[15] 20001026晶晶書庫店長阿哲訪談錄音記錄,顧敏耀錄音整理。

[16] 畢恆達:〈開放彩虹國度—同性戀空間在哪裡?〉,《張老師月刊,52期》,1998.9,頁47-55

[17] 同前注,頁49

[18] 同前注,頁52

[19] Dior、墨鑑:〈小心!恐同勢力大反撲—We’re QueerWe’re Everywhere〉,《熱愛雜誌》雜誌第17期(1992.2),頁33

[20] 參考〈同志平權運動史〉,收錄於《認識同志手冊》(台北:台北市民政局,2000),頁45-50

[21] 賴正哲:〈在浴缸裡不耐久候—同志書店「晶晶書庫」做為同志社區想像的開端〉,2000,頁1。在2000.10份,由阿哲提供給筆者,他當時表示,此為其他單位來邀的稿子,尚未正式發表。後來在2001.7發表於《文化研究學會月報》,第五期。網址是:http://www.ncu.edu.tw/~eng/csa/journal/journal_park21.htm

[22] 同注21,頁1

[23] 收錄於紀大偉主編:《酷兒啟示錄》(台北:元尊文化,1997);頁119

[24] 其實,「津」與「晶」在標準的「華語普通話」裡是不同音的,只是目前在台灣事實上大部分的人講所謂的「國語」時,已經不分「ㄥ」與「ㄣ」的差別了。

[25] 同注14;注15;注21

[26] 同注16,頁52

[27] 同注21,頁7

[28] 如〈性別研究的好所在〉,《真理大學宗教系系刊》,第一期,2000.6;〈抬頭望天〉,《附中青年》,第119期,2000.3

[29] 晶晶書庫網站留言版,第520則,晶晶書庫答覆,2002.2.13

[30] 同注23,頁250-300

[31] 例如:Way,晶晶書庫留言版第844則:「上次去晶晶.陳姐人真的很好.還介紹我買一本...甚麼孫悟空愛上唐三仗.雖然我沒買(錢不夠),但我很高興陳姐的親切感」,2002.3.21;第896則:「晚上在書庫那個看起來和藹可親頗親切的是店長嗎?我上次去預購藍宇DVD,她很親切的為我填寫預購單以及回答相關問題,真的很好,謝謝」等。

[32] 參考晶晶書庫網站上「交友活動」的報導。

[33] 晶晶書庫網站「誠徵工作伙伴」,網址:http://www.gingins.com.tw/work_ad1.htm

[34] Eric Marcus著,林賢修譯:《當代同性戀歷史(三)》(台北:開心陽光出版,1997),頁136

[35] 同注10,頁84

[36] 〈同志書店遭竊,過程全都錄〉,《聯合報》,2001.8.26,第18版。

[37] 同注14

[38] 同注14;注15;注21

[39] 吳寧馨:〈看見真實的同志〉,《人本教育札記》第108期,1998.6,頁12

[40] 同注20,頁7

[41] 阮慶岳:〈一夜魚龍舞—試看同志空間〉,《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5期,1998.8,頁6

[42]「謂之」在原稿誤作「為之」。

[43] 同注21,頁3

[44] 同上注。

[45] 同志諮詢熱線主辦:「是誰殺了同性戀???—關懷青少年同志座談會」(1988.12.12)會議資料中便舉出了數位敵視、仇恨同志或是觀念落伍、看法不正確而亟需修正的「偽專家」:如「仇恨同性戀的彭懷真」、「躲在科學光環下的“古墓派”—以晏涵文為首」、仍把同性戀看成疾病的「醫病權威謝瀛華」等人。

[46] 李忠翰:《我的愛人是男人—男同志的成長故事》(台北:張老師出版社,1998),頁9

[47] 墨鑑:〈買一本書,搶救台灣同志文化〉文中所引,《熱愛雜誌》25期,2000.6;頁46

[48] 同注10,頁153155

[49] 同注47,頁45

[50] 在後現代風潮影響下,各個同志具有各種不同層面的差異性被凸顯之後,或許有人認為所謂「同志族群」這個名詞也是有問題的。

[51] 同注47

[52] 二次大戰時,德國納粹迫害同性戀者,將之送入集中營,胸前都配戴起粉紅色的倒三角型。70年代時,西方的同志人權運動開始使用這個符號作為族群識別的記號。參看《認識同志手冊》(台北:台北市民政局,2000.9),21頁。

[53] 在台灣,TP分別指女同志中具有較陽剛與較陰柔特質的兩方,而G當然就是指GAY了。其實,T在國外一般指的是「跨性別」(Transgender),也可以稱為「TG」—剛好可以一邊戴「T」、一邊戴「G」。而在男同志的聯想中,「T」更可以指「TOP」—較喜歡當插入者的。

[54] 同注45,頁47;〈張曼娟晶晶書庫玩興濃〉,《民生報》,2001.7.21,第5版;〈在同志書店自爆性傾向:何欣穗的初吻獻給初中學姐〉,《中國時報》,1999.3.12,第26版。

[55] 同注14

[56] 〈販售性別書籍,被人砸破玻璃:50民間團體聲援晶晶書庫〉,《中國時報》,2001.2.19,第7版;〈書店被砸,人權、同志、婦女團體捎來關懷,點燃七彩燈籠,為同志書店加油〉,《聯合報》,2001.2.19,第8版。

[57] 例如〈性感女大戰肌肉男〉,《民生報》,2000.9.30C3

[58] 〈晶晶書庫 讀書會 請同志開講〉,《聯合報》,1999.5.3,第19版;〈六月 持續紅了好幾個月 戲已下檔 人氣仍旺 逆女 明天前進 同志書店〉,《民生報》,2001.7.1426

[59] 同注52

[60] 黃玉枝採訪、范振雄攝影:〈晶晶書庫—第一家同志書店在台灣〉,《當代設計》77期(1999.4),頁170

[61] 這是否也可以解釋為:「與其一直回頭去回憶過去的悲傷,毋寧努力走向前」?而因為遮住那塊粉紅色三角區域的書櫃上大部分是台灣本土的同志書籍,是否這意味著「期待找出有台灣本土特色的『同志符號』,而不再只是向歐美因襲」?

[62] 許佑生:〈好傢伙,多給一點稱讚吧〉,《熱愛雜誌》26期,2000.8,頁10

[63] 安克強:〈熱愛滿三歲了〉,《熱愛雜誌》19期,1999.6,頁66

[64] Jimmy,晶晶書庫網站留言版第233則留言,2001.12.16

[65] 小吳:〈書店中同性戀書區的環境行為研究—誠品書店敦南店與西門店的案例分析〉,《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5期,1998.07 43

[66] 許佑生:〈少一點藉口,多一點勇氣〉,《熱愛雜誌》23期,2000.2,頁6

[67] 許秦臻:〈女書店:女有、女治、女享的閱讀烏托邦〉,全國青年文學會議發表論文,1999

[68] 同注33

[69] 〈物以類聚 晶晶書庫 衣蝶百貨同性戀最愛〉,《中國時報》,2000.9.3,第5版。

[70] 周華山、趙文宗:《「衣櫃」性史:香港及英美同志運動》(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1995),頁217

[71] 魚龍、Dior:〈同性三分親,同名一家親?〉,《熱愛雜誌》19期,1999.6,,頁14

[72] 熱愛編輯部:〈同志藝文頻道〉,《熱愛雜誌》26期,2000.8,,頁150

[73] Guilluan:〈我們都愛晶晶書庫〉,《熱愛雜誌》18期,1999.4,頁53

[74] 這不也是晶晶藉由其空間設計來吸引顧客上門的例子?

[75] 同注33,頁138

[76] 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台北:遠流出版,1990),頁95

[77] 同注1919.    林宜屏:〈攤在陽光下的晶晶書庫--無障礙同志空間應該無所不在〉,《卓越雜誌》,191期,2000.07,頁140

[78] 同注12,許佑生轉述有同志說:「喔,又一個來賺同志的錢了」、到了晶晶又聽到有人講:「你們這裡書打不打折?」知道不打折就不買了。另外,2001年藝廊要開幕時,在BBS上也有同志說「我想晶晶一定賺不少錢吧?」之類酸溜溜的話,而不是「真好!同志的活動空間又便多了」(這篇BBS文章的來源如下:發信人:"cccc" cccc@bbs.openfind.com.tw;看板:Motss;標題:Re:生猛有力同志新世紀-晶晶2歲活動;發信站:OpenFind 網路論壇,日期:Mon Dec 25 13:04:12 2000)。

[79] 孟樊:〈台灣出版的文化政治:以同志書刊為例〉,《出版與圖書館學術研討會論文暨實錄》(台北: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主編,2000),頁33

[80] 同注1,頁135

[81] 阮慶岳《出櫃空間:虛擬同志城》(台北:元尊文化,1998),頁150

[82] 同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