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才子--丘菽園的時代與生平

 

王志偉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中文系博士生

*編按:
       轉述作者之語:文中有些字,因爲電腦無法顯示,只好用空格代替,請原諒。

 

前言

        新馬華文文學的研究,日益受到世界各國學者的重視,已經取得豐碩的成果。縱觀這些研究,多集中於新文學。舊文學方面,尚缺乏對個別作家作品的具體、深入研究。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楊松年副教授,致力中國古典文學批評研究,於古典詩歌理論多有建樹、造詣頗深。同時,身在新加坡,對新馬華文文學亦有深入的研究。本文作者在楊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決定選擇新馬華文文學舊體詩的個別作家作品爲研究物件,以此作爲研究新馬華文文學的開端。  

       丘菽園是新加坡早期華僑政治運動和文化事業的重要領袖及著名詩人。人稱“南洋才子”1、“南國詩宗”2。在一生六十八年跌蕩起落、豐富多彩的生涯中,他爲我們留下了許多政治、文化業績,更爲我們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文學遺産。他的主要著作有兩部詩集:《丘菽園居士詩集》、《嘯虹生詩鈔》;兩部筆記:《菽園贅談》、《五百石洞天揮麈》。此外,還有《新出千字文》、《讀〈黃帝本紀〉》及大量詩文散稿3。其中最能代表他的文學成就的,是他的詩。

       《丘菽園居士詩集》4收詩1045首,《嘯虹生詩鈔》5及《庚寅偶存》6收詩約340餘首,合計約爲1400餘首。其餘散見於報刊者仍複不少,尚不在此列。即以這1400餘首詩來說,不論從其數量觀,抑或從其質量觀,在新加坡確屬是獨一無二的了,故人稱其爲“南洋才子”、“南國詩宗”,並不過譽。

        丘菽園的兩部詩集,均有康有爲作序。1910年,丘菽園三十七歲。是年5月,康有爲點定《菽園詩稿》,並撰寫《丘菽園所著詩序》。丘菽園曾以毛筆抄寫7。此序後收入《丘菽園居士詩集》。康有爲序評價丘菽園詩云:

        自戊己以來,感時撫事。沈鬱之氣,哀厲之音,悱惻之情,綿邈滂沱,頓挫瀏亮以吐之。雖多托乎好色之言,而夷考風騷,可興可怨,哀感頑豔,實正則也。吾與菽園共事,知菽園深。菽園才志類明季四公子、二秀才,就中尤類冒辟疆、吳次尾。佛稱不生邊地而生中國,其側出旁生於域外蠻荒,成就尤難,則遠過之。8

       到1922年丘菽園四十九歲時,《嘯虹生詩續鈔》三卷編成,連同前鈔四卷,共七卷,由康有爲出資印訂。康有爲又撰《丘菽園詩集序》云:

        (菽園)遭逢不時,豪志不展,遘國多難。那拉在位,則受黨人之疑;民國大亂,遂絕仕進之心。養晦肥遁,抱膝長吟。於是豪情勝概,一寄於詩。所謂“獨寐寤歌,永矢不過”者非耶?菽園既好學能詩,雖僻陋在夷,而藏書甚富,無學不窺。口誦掌故、古今文詞,滔滔若懸河。其爲詩滂博天葩,雄奇俊邁。興會飈發,濃郁芬芳。蓋其天材之俊逸,與時事之遷移,合而成之。沈寐叟尚書歎賞之,謂可爭長中原,北方之學者莫能先也,或與黃公度京卿驂靳聯鑣焉。9  

       冒辟疆(16111693),即冒襄,字辟疆,明末清初人。吳次尾(15941645),即吳應箕,字次尾,明代人。沈寐叟(18521922),即沈曾植,晚號寐叟,清末民初人。黃公度(18481905),即黃遵憲,字公度,清末人。康有爲以丘菽園和冒辟疆、吳應箕相比,主要取其“才志”相類。如以詩歌的成就來說,丘菽園是在冒、吳二人之上的。康有爲引沈曾植對丘菽園詩的評語,說明他與沈曾植的看法相同,也足可說明他對丘菽園的推崇。但他所看到的僅是丘菽園四十九歲以前的詩。且不說在此後的二十年內,丘菽園的詩自當更有新的發展,達到新的高度,即就此而論,新加坡人亦應爲之感到無尚自豪了。   

       但是,令人不能滿意的是:一、在新加坡,除了一些年長的文人學者們知道丘菽園外,比較年紀輕的,就很少有人知道了。關於他的詩文全集,至今沒有出版。他的兩部詩集,未再出新版。至於《丘菽園詩文選》、《丘菽園詩選》、《丘菽園詩賞析》一類普及性讀物,亦未曾出版。由新加坡國家圖書館、新加坡文藝協會編輯出版的《新華作家傳略》10,未將丘菽園收入。

        在中國,知道丘菽園名字的人更少了。在198210月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中有“新加坡文學”和哈倫·阿米努拉錫、苗秀、馬蘇堙Abin S、李過四位作家共五個辭條11,只字未提丘菽園。在《世界華僑華人詞典》中,關於丘菽園的介紹如下:  

        丘菽園(Khoo Seok Wan1874-1941)新加坡名士。原名德馨,自號星洲寓公。福建海澄人。7歲到新加坡,後回國。20歲鄉試中舉。1895年赴京會試,不第。時值甲午戰敗,參加上書反對割讓臺灣,不獲報。返新加坡,繼承遺産成爲巨富。爲人豪放,倜儻不羈,日以詩酒與南來名士交遊,熱心公益事業。1900年邀約康有爲到新加坡,被康推舉爲保皇會南洋英屬各邦分會會長。曾捐助唐才常(18671900)自立軍25萬元。自立軍失敗後,聲明與康有爲斷絕關係。1905年因投資失敗宣告破産。身居陋巷而孜孜不倦於新小說的閱讀與欣賞,並作《新小說百品》,後又著《客雲廬小說話》。民國成立後,對軍閥割據,戰禍連綿,憤懣不已,曾在《振南日報》上撰文抨擊。1929年應聘任《星洲日報》副刊主任。但一年後即告老辭職。從此以詩酒自娛。晚年篤信佛教,爲居士。著有《嘯虹生詩鈔》、《菽園贅談》、《五百洞天揮塵》、《揮塵拾遺》等詩文集。12  

    在這僅300餘字的辭條中,至少有十餘錯謬或可議之處:

1、“原名德馨”。丘菽園乳名“得馨”,初名徵蘭,後改名煒,字萱娛,號菽園。

2、“7歲到新加坡”。應爲“8歲到新加坡”。

3、“20歲鄉試中舉”。應爲“21歲鄉試中舉”。

4、“曾捐助唐才常(18671900)自立軍25萬元。”按邱新民《邱菽園生平》說是“廿五萬兩銀子(有說是五六萬元,有說十萬元)”,又說“不下三十五萬金”13。楊承祖《丘菽園研究》說“不足二十萬”14

5、“自立軍失敗後,聲明與康有爲斷絕關係。”按1910年康有爲遊世界至新加坡,康、丘複交。丘菽園請康有爲點定《菽園詩稿》,康有爲並撰《丘菽園所著詩序》。1922年,丘菽園的《嘯虹生詩續鈔》三卷編成,連同前鈔共七卷,由康有爲出錢印訂。康有爲又撰《丘菽園詩集序》。《詞典》只講丘菽園與康有爲斷絕關係,不講後來丘康復交,不妥。

6、“1929年應聘任《星洲日報》副刊主任。但一年後即告老辭職。”按邱新民《邱菽園生平》:19296月,丘菽園“出任星洲日報副刊編輯,主編繁星”。1930年,“春末,罹麻瘋病,……辭卸星洲日報編輯職務,詠《春草即景》詩。”1519296月至1930年春末(3月),前後不足一年。

7、“從此以詩酒自娛。”按丘菽園自1930年春末辭卸《星洲日報》編輯職務後,“旋任新加坡漳州十屬會館(漳州總會)秘書”,直至1938年才“辭掉漳州總會會館職務”16

8、“著有《嘯虹生詩鈔》、《菽園贅談》、《五百洞天揮塵》、《揮塵拾遺》等詩文集。”此錯二處:一、遺漏了丘菽園的主要詩集《丘菽園居士詩集》。二、《五百洞天揮塵》,應爲《五百石洞天揮麈》,漏一“石”字;“塵”應爲“麈”。

9、《揮塵拾遺》。“塵”應爲“麈”。

10、僅說丘菽園“曾在《振南日報》上撰文”和應聘任職於《星洲日報》,遺漏了丘菽園曾於18984月創辦《天南新報》,自任社長;又遺漏了丘菽園於1913年創辦《振南日報》,自任社長17

由此足以說明,中國的文藝界學術界對丘菽園的瞭解十分有限。

 

丘菽園的時代

       丘菽園是個兩栖詩人。他出生于中國福建,于八歲時初到新加坡,十五歲時隨父母返鄉應童子歲考,走中舉應仕之路。清光緒二十二年(西元1896年),丘菽園二十三歲。四月,聞父病,丘菽園急赴新加坡。四月二十七日,父正中公卒。大殮後,丘菽園即扶父柩回海澄新安安葬於祖墳。次年秋,赴新加坡。一直到192010月,丘菽園四十七歲時曾赴廈門一次,旋返新加坡,此後便不復歸國。

        他雖然前後在中國居住、暫留不過十八個年頭,卻以旅居海外的中國子民自認,從不以英國子民自居。他認爲自己是“棲遲海外”,故以“星洲寓公”自號18。他的詩作,均按中國傳統的干支紀年法順次編年。在《菽園居士詩集二編自序》後,他寫道:“民國卅年辛巳立春,六十八叟丘菽園序。”19李俊承在《菽園居士詩集敘》中亦云:“公幼即僑居海外,而自壯至老,未嘗不以祖國爲念。”20他所寫的125首詠史詩,只有1首是寫法國皇帝拿破侖的。其餘全是寫中國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因此,要瞭解丘菽園寫作詠史詩的時代背景,應先瞭解中國近現代史。

        丘菽園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災難深重的多事之秋。

        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前的四、五十年中,清朝政治開始日趨腐敗。乾隆末年和嘉慶年間,官吏貪污成風,財政支絀,軍備廢弛,國勢明顯下降。同時,土地兼併劇烈,地主剝削加重,使更多的農民破産流亡,社會危機愈益嚴重21。在這樣敗壞的政治、經濟形勢之下,又遇到西方資本主義的強烈衝擊,清道光二十年(西元1840年)乃爆發中英鴉片戰爭。18428月,道光帝命耆英、伊堨泵b南京議和,與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簽訂了第一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共十三款。主要內容爲:1、中國向英國賠款二千一百萬銀元,2、割讓香港;3、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爲通商口岸;4、中國抽收進出口貨的稅率由中英共同議定,不得隨意變更。從此,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打開了中國的門戶,使中國封建社會一步步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

        此後,又接連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戰爭、八國聯軍入侵、九一八事變、蘆溝橋事變。在國內政治方面,則有太平天國革命、洋務運動、公車上書、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五四運動、抗日戰爭等重大事件。直到1941121日丘菽園病逝時,中國的抗日戰爭仍處於緊張相持階段。

        但是,丘菽園又勿庸置疑地是屬於新加坡的。他自八歲起便僑居於此,一生的絕大部分時間也住在新加坡。

        七世紀與十三世紀之間,新加坡爲室利佛逝(三佛齊)王國的屬國,叫“淩牙門”。在十四世紀以後,新加坡始成爲一個獨立的王國22。由於地理位置的重要,新加坡成爲鄰近地區統治者們長期爭奪的物件。從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初期,新加坡成爲馬來亞柔佛王國的一部分。1819年,英國的斯坦福·萊佛士爵士在新加坡登陸。1824年,通過《英荷條約》條約,新加坡正式爲英國所佔領,淪爲英國的殖民地,成爲英國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23

        在1819年,新加坡是只有約150人的小村落,其餘的都是荒原、沼澤和山丘。在這約150人中,約有30個華人從事一些種植業24。到1824年,華人已達331725。爲了儘快地開發新加坡,英國殖民主義者在盡力招收島上居民做工的同時,還採取了與販賣黑奴相差無幾的手段來擴充勞動力。他們採取誘騙、綁架等種種手法,從印度、中國東南沿海等地,把一批又一批的農民和城市貧民弄來新加坡當勞工。這些勞工表面上同英國殖民主義者訂有出賣勞動力的限期和待遇等內容的“契約”,被人稱爲“契約勞工”,實際處境同奴隸毫無二致。每天,他們要在英國殖民主義者的皮鞭、槍刺逼迫下,頂著亞熱帶地區的酷暑炎日,從事修築港口、公路、開闢農場、橡膠園等繁重勞動,時間長達10小時以上。他們沒有起碼的人身自由,每天下工以後,便被趕入集中營式的勞工營房中,不得隨意外出。這種契約勞工制度,直到1914年才被廢除。26

        英國殖民主義者爲了麻痹和摧殘新加坡各族人民的身心,還開設了許多鴉片煙館、賭場和妓院。正如李元瑾在《林文慶的思想--中西文化的匯流與矛盾》所述:

        一位著名華族領袖佘有進在描寫1848年新加坡華族時所說:“聚居在這兒的華族,是來自各個角落的烏合之衆,單身漢非常多”。他們飄離家鄉,沒有家庭的溫暖,沒有安定的生活,精神上心靈上空虛苦悶。於是貧苦者除了勞作外,空餘的時間就耗費在吸毒、賭、飲、嫖、鬥上;那些極少數的商者,閒暇時也“大半是抽鴉片,擺宴會和玩弄姨太太。”幾十年如一日,這些社會現象,至十九世紀末仍舊存在,甚至更形嚴重。27

       殖民者的殘暴統治,也激起了新加坡各族人民的反抗。開始時,這些反抗是零星的、自發的。如華人移民先後于1831年、1851年和1854年三次襲擊警察署,搗毀禁閉契約勞工的營房。殖民當局出動軍隊鎮壓,殺害華工數百人。28

        到十九世紀中葉,華人移民開始有較好的組織和制度。到十九世紀末年,華人數量與日俱增。1891年時,華人已有121,854人,占新加坡總人口的67.129。與此同時,華人的經濟力量也在逐漸增長,湧現出一批富商和有才幹的政治文化名士。他們在中國和西方社會的影響下,倡導改良運動。組織保皇分會、同盟分會,籌款捐助中國革命,創文社、興學校、辦報紙,爭先恐後,各呈風湧之勢。

丘菽園的生平

        丘菽園的一生可謂起伏跌宕。早期的躊躇滿志、意氣風發和晚期的絕意政治、閉門作詩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一切又與他所處的時代和其本人的思想、個性有關。

        丘菽園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災難深重的多事之秋。自鴉片戰爭之後,由於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以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門戶,使中國逐漸地淪爲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在丘菽園的一生中,中國始終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外有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戰爭、八國聯軍入侵、九一八事變、蘆溝橋事變。內有太平天國革命、洋務運動、公車上書、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在這樣的環境下,心懷愛國之情的丘菽園,不可能無動於衷。他早期熱心改良,積極支援變法維新,甚至廣捐義款。後雖因一系列的變故而“絕意政治”,但仍對中國的時事政治極爲關心,詩作中亦多詠史感時之作。

       丘菽園作爲當時新加坡的唯一一位舉人,積極推動華文文化在新加坡的普及,曾編寫《千字文》作爲教材。後因深受康有爲的影響而極力推崇儒教,在新加坡世紀之交的儒教復興運動中作出相當的貢獻。同時由於身處新加坡這個東西文化的交彙點,自然也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響,中西並重,從而成爲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儒者。

        丘菽園的先世,並不姓丘,而是姓曾。始祖是福建泉州晉江的丘明。丘明本姓曾,是北宋曾公亮的十四世孫。曾公亮(9981078)字明仲,舉進士甲科,知會稽縣,累官端明殿學士。知鄭州,爲政有能聲,至夜戶不閉。宋仁宗嘉佑六年(西元1061年),拜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宋神宗熙寧二年(西元1069年)進昭文館大學士,累封魯國公。熙甯中,乙太傅致仕。卒諡宣靖。贈太傅、中書令,配享英宗廟庭。他卒時,宋神宗臨哭,輟朝三日。及葬,宋神宗親筆篆其碑首曰:“兩朝顧命定策晉勳之碑。”《宋史·曾公亮傳》云:“公亮方厚莊重,沈深周密,平居謹繩墨,蹈規矩;然性吝嗇,殖貨至鉅萬,帝嘗以方張安世。……世譏其持祿固寵雲。”30曾公亮的兒子曾孝寬,字令綽,官至吏部尚書。從子孝廣,字仲錫,官至戶部尚書。從子曾孝蘊,字處善,官龍圖閣學士。這些先祖,都是丘氏引以爲自豪的。所以,他在參加鄉試時所填的履歷表上寫道:  

     始祖諱明。祖舊姓曾,爲宋大(太)師魯國公、溫陝公亮公十四世孫。31

       曾明於元代末年遷居福建同安,後來過繼海澄新安丘家,以丘爲姓,稱爲丘明,便成爲丘菽園一門的始祖。丘明傳十八代而至丘篤信,這便是丘菽園的父親。在丘明至丘篤信這十八代中,除了第十三代祖丘冀生曾經入縣學做庠生外,其他先祖均沒有學籍功名。到丘篤信時,因爲有錢,便出錢爲曾祖以下三代各買了一品官銜的虛銜。32

        丘篤信(18201896),字正中,號勤植。赴新加坡後以字行。他於二十餘歲到新加坡,先在碼頭上替人家做苦力(咕哩),搬運糧米,後來靠經營米業致富。邱新民在《邱菽園生平》一書云:

        他具有華人刻苦耐勞的美德,相信“小富由勤儉”,馱米包之外,兼做雜工,節衣節食,積聚金錢,立志做頭家。“皇天不負苦心人”,他聚了一筆本錢,但做什麽好呢?當日胡亞基的黃埔公司是做糧食生意的,以英海軍爲物件,發了大財,因此他以爲吃的生意好做,最內行的是米商,物件是吃米的民族。道光三十年(1850年)在駁船碼頭開設甯K號,專門經營米糧,由他的三弟正朝做財副。他的頭腦敏銳,長袖善舞,二十年的經之營之,由二盤生意而頭盤生意,且發展到西貢堤岸,又參加股份使正朝另設益成公司,也經營米業,兄弟合作,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是新加坡百萬富翁之一,也是當時的米業大王。1871年新加坡鐵路有限公司成立,資本十萬元,華人認股二萬元,最大的股份是邱正中,而臨時總理卻是胡亞基。此外他廣置不動産,如現在的單邊街,當時全是他的産業。33

       清光緒十四年(西元1888年),丘正中六十八歲,將新加坡的生意交給三弟正朝經營,他攜菽園等回到海澄。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丘正朝病危,丘正中趕回新加坡。未久,正朝病逝。第二年四月二十七日,他也病逝於新加坡,享年七十六歲。大殮後,由菽園扶柩還鄉,葬於海澄新安丘氏祖墳。他有妻妾五人,元配夫人胡氏,繼室朱氏,側室楊氏,妾黃氏及吳氏,有子得松、得鏡、得馨、壹心、樹34。其側室楊氏即丘菽園的生母,得馨即丘菽園的乳名。丘正中的遺産百餘萬元,由諸子分別繼承。

        丘菽園于清同治十三年甲戌(西元1874年)陰曆十月初四(陽歷十一月十日)出生于福建漳州海澄縣(今福建龍海縣)三都惠佐社(鄉俗原稱磁竈社)。乳名得馨,初名徵蘭,後改名煒,字萱娛,號菽園。又有嘯虹生,星洲寓公等別號。關於椒園之號,丘菽園《五百石洞天揮麈》卷七“餘不工篆刻”條云:“餘因編爲《菽園印存》上、下卷,以貽好事。其舊印中有園字(自注:,古文椒字),本餘舊號(自注:余初名徵蘭,應舉取椒蘭之義,號曰園,嗣蒙先府君爲更名煒,餘始由園而改稱菽園也)。”35

 

       丘菽園的生平經歷,可以他三十四歲投資破産爲界,劃分爲前後兩個時期。

    一、前期(18741907):讀書求仕與熱心改良時期。又分兩個階段:  

    (一)讀書求仕階段(18741895)。

    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四月,不到半歲的丘菽園,隨母親楊氏至澳門濠鏡,依中表居住。六歲時,入學就傅。清光緒七年(西元1881年),在丘菽園八歲時,初至新加坡。自此一住便是八年。

    光緒十四年(西元1888年)春,丘菽園十五歲,隨父母返回海澄,從曾士玉(廉亭)、曾宗彥(幼蒼)受業。這一年,他參加童子試,一舉而考中秀才。

    他開始寫詩,當在此年。流傳至今的詩,最早的一首就是《玉笛》詩:

       喚取青蓮笛一枝,前身尺八至今疑。

     梅花五月江城引,楊柳三春洛下辭。

     減字偷聲聽斷續,呼龍召鶴按參差。

     風前誰爲殷勤弄,長倚樓頭快詠詩。36

    這是丘菽園的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頗爲長老、同學稱賞,竟給他起了一個光榮的綽號“丘玉笛”。二十五年後,他又寫了《續玉笛詩有序》。“序”云:“是歲癸醜小春四日,四旬初度,迥憶童子十五,居鄉詠《詠笛》詩,頗蒙長老許可,由是浪竊時名。同輩竟援昔賢‘謝蝴蝶’、‘鄭鷓鴣’故事,漫以‘丘玉笛’相呼。爾時聞之,私心良喜。而不謂半生學問,壯志無成,即坐前此慕爲騷人名士之過,滋足愧也。今者羈客炎荒,沿俗自壽。從容賓友,杯酒平生。賦詩一章,聊以言志。即用舊聯作爲起韻。”詩云:

       梅花五月江城引,楊柳三春洛下辭。

     廿五弦中過夢影,六千堨~舊鄉思。

     快酬李委停杯弄,健想劉琨倚月吹。

     贏得洞簫生諡去,南朝文錦悔丘遲。37

詩後作者自注云:“光緒戊子年,餘十五歲所作《玉笛》詩如後,詩云(略)。”

    十七歲時,丘菽園以文章見知于漳州太守侯材冀(侯仙舫)。在《菽園贅談》卷一中,他稱“先師安仁侯仙舫先生”爲平生文字第一知己38。第二知己是秀才曾慕襄,不幸曾慕襄於三十一歲病死,菽園曾賦詩以吊39。這一年,成《庚寅偶存》詩一卷,共九十四首,於次年刊行,仿唐人行卷之例,投送郡邑貴顯,遂漸有名於鄉邑。他有一首《鄉人有鬥蟋蟀及賭鵪鶉之俗,非餘好也,感歎成詠》詩,說明其志不凡。詩云:“殺氣盈天地,禽蟲禍殆微。爭憐皮骨瘦,博進主人肥。秋壑能無恤,春山未苦饑。開籠誰放汝,長羨白鷳飛。”40

    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年)十一月,丘菽園十八歲,與王玫結婚。王玫名阿玫,小字玫官,字璋,因居漳郡東門,遂自號爲東門女士,爲龍溪王玉墀(字遊戎)的長女。她喜讀書,有書癖,能詠詩,但不幸於次年九月病卒。二十歲時,又與陸結結婚。陸氏也是一位“知詩書”的女子,與丘菽園共同生活了四十四年,榮辱浮沈,患難與共,早丘菽園五年去世。

    二十一歲,丘菽園參加鄉試,考中舉人,同榜有黃乃裳。次年二月赴北京參加會試。這時,正值中日簽署馬關條約,引起全國人民反對。康有爲聯合各省在北京會試的舉人一千三百餘人簽名上書,提出拒簽中日和約、遷都抗戰、變法圖強三項主張。史稱“公車上書”。因舉人由各省派送進京會試,依照漢代舉孝廉、乘公車赴京的舊例,稱爲“公車”。丘菽園是個愛國不後人的熱血青年,起初對這件事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他不僅積極簽名,還與其他舉人一起到處奔走,找人簽名。但是他後來發現那些口喊主戰主張的人很不可靠,口是心非,言行不一,便取回名單。這一次會試,丘菽園落第。從此便絕意仕途。張叔耐《丘菽園傳略》云:

        丘煒,海澄人,字菽園。弱冠應科舉,獲解一。赴進士科不第。時光緒乙未,清政府割棄臺灣。方事亟,時丘奔走上書不報,丘遂絕意仕途。41

    (二)熱心改良階段(18961907

    他從北京經由上海回到家鄉,在家過春節,於光緒二十二年(西元1896年)二月到達香港,開始撰寫《菽園贅談》。四月,他接到父親病危的消息,趕赴新加坡。四月二十七日,父親病卒,留下家財百餘萬元,由菽園和幾位兄弟分別繼承。丘菽園在兄弟中雖非年長,但因爲身爲舉人,故兄弟們推他爲當事人。父親的喪事由他主持辦理,並由他扶柩回故鄉安葬。

    這一年,他始創以“星洲”名新加坡。《星洲》詩云:  

       連山斷處見星洲,落日帆檣萬舶收。

     赤道南環分北極,怒濤西下卷東流。

     江天鎖鑰通溟渤,蜃蛤妖腥幻市樓。

     策馬鐵橋風獵獵,雲中鷹隼正憑秋。42

在《五百石洞天揮麈》卷一,他寫道:

        新嘉坡本巫來由部落,其地浮洲,自成小國。古稱柔佛、,莫可詳已。歸英保護,不滿百年。歐亞二洲,輪舶往來。華人流寓,商務繁興。因民之力,遂成巨鎮,在南洋各島中稱巨擘焉。內地稍入,仍聽巫來由土酋自治,故柔佛之號不改。沿海埔頭政治,一稟英人。英人因稱爲新嘉坡。新嘉坡,猶雲泊船口岸也。然余嘗登高阜而望,每當夕陽西匿,明月未升。隔岸帆檣,滿山樓閣。忽而繁燈遍綴,芒射於波光樹影間者,繚曲回環,蜿蜒綿互,殆不可以數計。及與馳孔道、駕輕車,則又燈火萬家,平原十堙A與頃者相薄激。明月爲之韜彩,牛鬥爲之斂芒。若是者,街鼓如,東方發白,猶未闌也。乃顧而嘻曰:島人嘗稱新嘉坡爲星嘉坡,向以爲評者之偶異耳。今而後知星字之爲美,其在斯乎?況是坡也,一島瀠洄,下臨無地。混然中處,氣象萬千。既以星嘉是坡,爲之表異,何不以洲名是坡,爲即紀實耶?乃號之曰星洲,而以星洲寓公自號。嗟夫!星坡一彈丸島耳,容華人至廿餘萬有奇,其來作寓公者,固不只餘一人。而餘亦既偶然爲此廿餘萬寓公之一人,江風山月,式好毋尤,其遂樂此而自足也耶。抑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耶?43

       他父親的生意在新加坡,他又十分喜歡新加坡,便決心長寓於此。於是,他一方面經商,一方面從文。這一年,他在新加坡倡立“麗澤”、“會吟”二文社。他是新加坡唯一舉人,自然成爲文壇的領袖。

        清光緒二十三年(西元1897年),丘菽園二十四歲。五月,他從故鄉海澄經廣州到達香港,完成《菽園贅談》一書,並在香港印行。在香港,與林鶴年(字氅雲)、潘飛聲(字蘭史)結交。是年秋,赴新加坡。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年)四月初七日,丘菽園創辦《天南新報》,自任社長。八月,北京發生戊戌政變(又稱“百日維新”),光緒帝被幽禁,譚嗣同等六人被殺害,康有爲、梁啓超逃亡日本,變法運動失敗。丘菽園有《驟風》詩傷之。詩題下自注:“時在八月,得聞北京政變而作。”詩云:

       疊疊商聲撼旅窗,連檣獵獵拂旗幢。

     風過黃葉紛辭樹,雲擁青山欲渡江。

     斜日光沈龍起陸,平沙影亂雁難雙。

     飛揚猛士今誰屬,天地無情自擊撞。44

 

       十月初四,舉辦二十五歲生辰盛會。到會賓客三千餘人,單是來自各國的妓女就有近千人。凡是娼妓來拜夀的,各賞銀十元。僅此一項,花費就達近萬元。這樣的繁華奢靡,在新加坡是空前絕後的記錄。

        光緒二十五年(西元1899年),丘菽園二十六歲。三月,與林文慶、陳合成、宋鴻祥等合創新加坡華文女子學校。當時建校基金爲六千元,他獨捐三千元。九月,聯合僑民商衆五百餘人,上電清政府,向光緒德宗皇帝請聖安,反對廢立。十月,以千元饋濟康有爲,並計劃迎接康有爲來新加坡。這一年,又會同林文慶,與北婆羅洲國王簽約,擔保黃乃裳率鄉衆開墾詩巫(Sibu),俗稱之新福州。《五百石洞天揮麈》十二卷,也於是年出版。

        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年),丘菽園二十七歲。正月初三,迎康有爲抵新加坡。初十日前後,丘菽園去馬六甲及吉隆坡,此行當與組織保皇黨有關。不久,組保皇黨新加坡分會,丘菽園任分會會長。他獨捐銀十萬元,並向僑商募款,助康有爲、唐才常、梁啓超等人的勤王大舉。二月,容閎(字純甫)、丘逢甲(字仙根)過新,與丘菽園詩酒唱酬,當亦與保皇勤王之舉有關。五月,日本人宮崎寅藏來新,本欲見康有爲,促進康有爲與孫中山合作。但僅僅見到丘菽園後便爲官方所拘留,被勒令出境。六月,再捐十萬元,助唐才常的自立會在武漢起義。七月,唐才常起義失敗,丘菽園有詩哭之45。九月,湖廣總督張之洞進唐才常案,呈哥老會名單,丘菽園與康有爲並列爲“總龍頭”,遭到指名逮捕,牽連丘菽園在故鄉的親屬,後由丘菽園捐銀三萬兩作爲賑災了事。

        光緒二十七年(西元1901年),丘菽園二十八歲。二月,發表《答粵督書》46。粵督指兩廣總督陶模,他曾讓駐新加坡領事館羅志堯調查丘菽園與林文慶有無植黨圖粵之事。在該文中,丘菽園雖對勤王實情略作隱飾外,對於維新運動及自己近年的行迹均磊落直書,表現出正直愛國的坦蕩胸懷。此書一經刊出,津、滬、閩、廣及日本、檀香山等地華文報紙紛紛選登,外洋西報亦競相譯載。春、夏之交,丘菽園與康有爲、梁啓超關係破裂。未幾,即以三萬兩銀作爲賑災款,經張之洞保奏銷脫黨案。經過上述一系列的變故,丘菽園從此便“絕意政治”47。所謂“絕意政治”,並不是對政治漠不關心,而是不再實際參入中國的政治事件。

        此後,中國友人頻頻勸他出仕,他均婉言謝絕。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孫中山至新加坡組織同盟會分會,他也不再參加48,但他仍關心中國的時事政治。如光緒二十年(西元1904年)的日俄戰爭,他寫有《中立》一詩,題下自注:“西曆一九零四年,日俄戰于滿洲,吾國以不武故爲變相之中立。”詩云:

       秦師未退晉師從,投骨憑人肆遠封。

     豈是頓邱爭隙地,無由燭武說橫沖。

     何年任戌東門鑰,中立猶鼾臥榻容。

     如此江山誰是主,可憐行李往來供。49

       光緒三十三年(西元1907年)秋間前後,丘菽園三十四歲,因投資失敗而破産,爲人控告,惹上官司,政府要將他逮捕入獄,商界陳若錦、林文慶、胡敬德等仗義聯名直請消案。但友人中如佘連城者,極爲勢利。有人勸他聯名救丘,竟巽詞以避。世態炎涼,人情翻複,使丘菽園感受極深。50

    二、後期(19081941):辦報著作、養疾終老時期。也分兩個階段:

    (一)辦報著作階段(19081937)。

    1、辦報:1913年冬,丘菽園承辦《振南日報》,任社長。他在1919年《星市橋上作並序》中說:“自癸醜冬任職禧街《振南(日)報》社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必經第四市橋,由北而南,返我陋巷寓舍,至庚申秋,凡七載矣。”51邱新民《邱菽園生平》一書將丘菽園承辦《振南日報》事誤入“1912年,壬子,民國元年,卅九歲”52。張叔耐《丘菽園傳略》云:“民國初立,年年內戰,軍閥縱橫,政客秦楚。丘目擊心傷,承辦《振南日報》,大加筆伐,如禰衡之曆詆世人,無一佳士。言雖過激,意實可嘉。”531920年冬,他辭去《振南日報》職務,以賣文自給。19296月,他又任《星洲日報》編輯,主編《繁星》副刊。次年春末,因患麻瘋病,辭卸《星洲日報》編輯職務。

    2、著作:清宣統二年庚戌(西元1910年),丘菽園三十七歲。康有爲遊五洲至新加坡,與丘菽園複交。丘菽園請康有爲幫他校訂詩稿。五月,康有爲點定菽園詩稿,並撰寫《丘菽園所著詩序》,對丘菽園早期熱心改良運動的精神大加稱讚,並稱讚他後期的道德詩作是“家雖日貧而道日富,詩亦以窮而益工。”54丘菽園特用毛筆另紙書寫,並爲此一連寫了六首詩:《康更生先生檢定拙稿複出大作屬校》、《康更生先生自五大洲遊歸,重晤新坡,蒙出詩稿全集屬校感賦四首》、《猶記一首寄康更生先生》,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1917年,丘菽園四十四歲,《嘯虹生詩鈔》四卷編成。1922年,丘菽園四十九歲。孟秋,《嘯虹生詩續鈔》三卷編成,連同前鈔四卷,共計七篇,多屬豔體之作。由康有爲作《丘菽園詩集敘》,並出資印行。

        此外,在宣統三年辛亥(1911年),丘菽園三十八歲時,曾加批《李覺出身傳》小說。1912年,又曾修改《十一義俠傳》小說。

        爲維持生計,他在1926年任中華總商會秘書;1930年春末因病辭去《星洲日報》編輯職務後,俟病稍愈,旋就新加坡漳州十屬會館(即今漳州總會)坐辦職務。

        在生活僅能維持的情況下,他仍然熱心文化、教育、宗教及社會公益事業。19188月,膺選爲南洋英屬華僑教育總會議員。1920年,任雙林寺董事,撰《募建蓮山雙林禪寺碑記》551923年,被福建省勸業會議聘爲會員。1924年,爲寧波佛教孤兒院董事,成立星洲詩檀社。1928年,仿清代乾隆時袁枚授子弟十三人故事,收十三位女弟子,在南華講舍講授詩詞文章等。1932年,任同濟醫院董事。

        在這一階段,他仍然十分關注中國的時事政治,在詩作中也多有表現。如《五禽言有序》、《福州獨立軍起詩以紀事》、《絕句寄謝榕垣舊遊》、《寄懷易實甫(順鼎)香江旅次》、《答胡翼南寄視弭兵詠之作》、《酬林芷儔兄懷並寄吳質欽、鄒翰飛》、《闕題》、《書事用建除體》、《來日》、《喻世變》、《閩鄉新客抵坡相訪,爲言內地流亡之痛,詩以志慨》等。此略舉二首說明:

       逆潮西上大江東,孤艇無依類斷鴻。

     萬石浮沈輕葉葉,亂雲吹逐散濛濛。

     遇狂飈簸勤持舵,知漏水添亟補篷。

     應識同舟人共命,招魂休待到龍宮。

                                《喻世變》(1931年)56

 

       載魂夢怯經過,話到鄉園涕淚多。

       猛虎原情輸惡稅,穹龜阻望乏長柯。

       好還天道垂聃叟,得反民岩戒孟軻。

       自笑危言陳域外,不然刀頸倘相磨。

                    《閩鄉新客抵坡相訪,爲言內地流亡之痛,詩以志慨》(1935年)57

 

    (二)養疾終老階段(19381941年)。

    1938年,丘菽園六十五歲,麻瘋病大發。他辭去漳州十屬會館坐辦職務,杜門養疾。除麻瘋病外,又於六十六歲時患渴疾。

    在這個階段堙A他重新整理編輯自己的詩作,編成《菽園詩集初編》,共收詩696首。凡是豔詩已入《嘯虹生詩鈔》的,全數刪掉。

    除養病外,他靜心地讀書寫詩。單是1940年,他以六十七歲的高齡,一年就寫作317首詩,可見他的創作熱情是多麽高漲,而他的詩思又是多麽旺盛。他將這一年的詩作編爲《菽園詩集二編》。他在《自序》中寫道:

        此一卷詩,乃庚辰一年之所作。……全年共三百一十七首。回視初編卷一至卷七,由庚寅至己卯,積五十載之長歲月,所得只六百九十六首。以今視昔,今何多而昔何少也。蓋昔時心雜事雜,加以遊戲之作,應酬之篇,醉夢之吟,詩成漫不存稿。或雖存稿,且已刊佈,而終弗自聊,仍須痛刪者,什居八九,故存詩少也。今茲二編所作,乃隱居嘉東一歲所成。是時門無雜賓,身無雜役,案無雜卷,心無雜念。稱情而出,即景而成,物我相逢,與之無盡。有觸即書,有書弗棄,故存詩多也。有愛余者,爲餘懸想,君作詩之勇如此,何難追蹤陸遊日課一首?餘曰:余無陸遊之才學,未敢妄希古賢。且有心爲之,欲其如此,是先犯雜念之戒。無事討事,無詩找詩。吾老矣,不能承教也。進說者遂無言以退。58

 

       1941年,丘菽園六十八歲。121日,在嘉東因路四十二號的“東濱小閣”堙A因病逝世,停止了他的歌唱。三日出殯,葬於咖啡山墳場生壙。

       這一年,他寫詩三十二首,經他的女婿王盛治、女兒丘鳴權編爲《菽園詩集三編》。

        在這一階段所作之詩,題材十分豐富。有讀書的妙悟,如《嘗讀〈孟子〉、〈莊子〉二書,有悟諸子著書之體裁可以虛構,不比史家須依事實爲一定輪廓,詩示同志》:

        《孟子》多風趣,卮言在七篇。

     是爲馮婦也,無若宋人然。

     管晏休提事,齊梁不記年。

    《南華》知此意,孔蹠對談天。59  

有節日的歡樂,如《己卯除夕作》:

       爆竹聲喧樂事偏,屠蘇醉臥送流年。

     野夫問歲明朝換,七帙新開第七篇。60

 

有人生的達觀,如《感興》:

       生時下筆妙天下,一飯艱難莫解憂。

     謾學陶潛門種柳,劇憐杜甫燕來舟。

     叩人自覺言詞拙,營壘尤須粳稻謀。

     搔首風前堪笑,二公當厄我何求。61

 

也有彌留的預作,如《殘冬久病豫作彌留詩》:

       廬舍原無不壞身,難將報謝挽行人。

     蓮邦此去求聞法,再向娑婆轉願輪。62

 

有對新加坡的歌詠,如《星洲》:

       群島重連鎖,星洲建一環。

     沖層不見石,到海欲無山。

     車轍殊今昔,航途利往還。

     由來形勝地,設備等嚴關。63

 

還有對故國風物的追懷,如《猶憶壬辰、癸巳冬春之交,餘在閩鄉手種牡丹二度開花,衆以爲瑞,余漫應之,獨惜無詩。今茲回想,事雖偶然,花滋可念。補贈一詩,存諸集中》:

       過來四十八年春,一樹姚黃二度新。

     草木豈關人氣運,園花偏對我精神。

     枝頭墜去能歸璧,眼底看來妙轉輪。

     當日無詩今應補,壬辰容易到庚辰。64

 

    更可貴的是,即使在病中,他仍然極爲關注中國的時局命運:

       異鄉撫序且登樓,故國烽煙阻遠眸。

     不學過江名士慟,難忘倚杵杞人猶。

     紫萸遍插成高會,黃菊紛開耐勁秋。

     戮力中原應視此,安排身手挽橫流。

             《戊寅重九止園座上同賦時局感懷》(1938年)65

 

       笑寫新詩卷,東風第一篇。

     賞心春應物,論齒老增年。

     草長江頭路,花開海外天。

     中原掃灰劫,電捷盼音傳。

                      《春首試筆》(1940年)66

 

    絕筆詩《夢中送人回國醒後記之》,是他逝世前三天所作的:

       送子歸程萬里長,報君一語足眉揚。

     滿船都是同聲客,才踏見故鄉。67

        俗諺說:“晝有所思,夜有所夢”。又有一個成語說:“狐死首丘”68。可見丘菽園臨終之前,晝思夜想的還是他出生的故土。應該說,他確實是“身是鬥南心鬥北”69了。

        由上可知,投資破産是他一生前後兩個時期的分水嶺。由於前期的讀書求仕,熱心改良,使他刻苦讀書,積極參與政治運動,則成爲他詩歌創作的思想、藝術基礎和生活源泉;而絕意仕途和政治,加上他的投資破産,又使他更清醒地看透社會,參悟人生,這一切,對於丘菽園來說,都是好事,恰恰成就他成爲一個著名的詩人。

 


附注

 

 1)《邱菽園生平研究贅言》:“……聯合報的李永樂、韓山元、許月英在杜南發策劃下聯合報導:南洋才子丘菽園生平逸事……。”(見邱新民《邱菽園生平》,新加坡:勝友書局,19934月),頁1。丘菽園祖先因爲避諱,將原“丘”姓改爲“邱”,丘菽園晚年時改回用“丘”字。本文“丘菽園”之“丘”,除引文和書名遵照原文外,均用“丘”,不用“邱”;“邱新民”之“邱”,則依作者的習慣,仍寫作“邱”。

 2)邱新民《邱菽園生平》:“1941年,辛己(按:應爲“巳”),民國三十年,六十八歲。……十二月一日,卒於加東濱小閣,譽爲‘南國詩宗’,被目爲亦儒亦俠革命家,自號星洲寓公,曾是百萬富翁,新加坡唯一的舉人的邱菽園,與世長辭。”見邱新民《邱菽園生平》(新加坡:勝友書局,19934月),頁148

 3)據《菽園贅談symbol 215 \f "Symbol" \s 11×}已刊目錄》,丘菽園已刊著作尚有《紅樓夢絕句》、《三害質言》。見丘菽園《菽園贅談》(香港排印鉛版大字本,1897年),後附《答粵督書》、《揮麈拾遺》、《庚寅偶存》和《壬辰冬興》。

 4)王盛治、丘鳴權編《丘菽園居士詩集》1910年夏五康有爲序本,共三編。初編收詩696首,二編收詩317首,三編收詩32首。

 5)丘菽園《嘯虹生詩鈔》1922年秋康有爲序本,多爲豔詩。

 6)後來收入丘菽園《菽園贅談》。

 7)同(2),頁89

 8)康有爲《丘菽園所著詩序》,同(4),初編序頁一-三。

 9)康有爲《丘菽園詩集序》,同(5),頁二。

10)新加坡國家圖書館、新加坡文藝協會編《新華作家傳略》(新加坡:新加坡國家圖書館,1994年)。

11)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25月),“新加坡文學”條見頁1139。“哈倫symbol 215 \f "Symbol" \s 11×}阿米努拉錫”條見頁400。“馬蘇堙Abin S”條見頁666。“苗秀”條見頁718。“李過”條見頁602

12)周南京主編《世界華僑華人詞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1月)頁401

13)邱新民《邱菽園生平》:“1901年”“春夏交替時候,菽園與康梁的合作破裂”注云:“唐才常自立軍勤王,消息傳至新加坡,對軍餉遲遲未彙給唐才常,致遭殺戮,邱菽園對康有爲深表不滿。據說他與僑衆捐給康有爲的有廿五萬兩銀子(有說是五六萬元,有說十萬元),未交到唐才常手中,一般認爲是康有爲私吞了,於是康、邱交惡。……而陳楚南稱,邱菽園說渠參與保皇運動,前後捐輸不下三十五萬。”同(2),頁6566

14)楊承祖《丘菽園研究》:“又據葉秋濤氏談稱,菽園親告,連前實際捐出十餘萬元,不足二十萬。按自立會武漢起事,月後即泄敗,或菽園捐款,當時尚未付足也。”,見新加坡《南洋大學學報》,1969年第3期,頁103

15)同(2),頁137

16)同(2),頁137146

17)同(14),頁102106

 

 

18)張叔耐《丘菽園傳略》:“(丘菽園)一八九八年寓星嘉坡,創辦《天南新報》,自號星洲寓公。”見王盛治、丘鳴權編《丘菽園居士詩集》1910年夏五康有爲序本,初編傳略,頁四。

19)丘菽園《菽園居士詩集二編自序》,同(18),二編自序,頁一。

20)李承俊《菽園居士詩集敘》,同(18),初編敘,頁三。

21)翦伯贊主編《中國史綱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月),頁336

22)崔貴強《新加坡華人--從開埠到建國》(新加坡:教育出版私營有限公司,1994年),頁1

23G. P. Dartford《馬來亞史略》“一八二四年交換領土的〈英荷條約〉實施後,新加坡和馬六甲便於一八二六年和檳榔嶼合併成爲海峽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新加坡:聯營出版有限公司,1959年),頁110

24)同(22),頁5。據“萊佛士與當時的紐波德上尉(Captain Newbold)的記錄”。

25)同(22),頁12。表1:“新加坡華人人口的增長(18241871年)”。

26)鄭文輝《新加坡從開埠到建國》:“勞工契約(賣豬仔)一直延續至一九一四年才宣佈停止,以後法律規定聘用勞工,不能超過一個月爲期限。同時不能訂立書面契約。”(新加坡:教育出版社,1977年),頁70

27)李元瑾《林文慶的思想--中西文化的匯流與矛盾》(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1990年),頁25

28)林遠輝、張應龍《新加坡馬來西亞華僑史》(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月),頁247

29)同(22),頁5。表1:“新加坡華人人口的增長(18241871)”

30)脫脫等《宋史》卷三一二(北京:中華書局,197711月),頁10232

31)邱新民《邱菽園生平》(新加坡:勝友書局,19934月),頁22

32)同上,頁2124

33)同(31),頁24

34)楊承祖《丘菽園研究》:“菽園行七。長兄卒於1895年,又一兄卒于1888年。兄名可考者有得松、得鏡;弟名可考者有壹心、樹。”見新加坡《南洋大學學報》第三期,1969年,頁99。邱新民《邱菽園生平》作“得功、得鏡、得馨、一心、樹菱等”,將“得松”誤作“得功”、“樹”誤作“樹菱”。

35)丘菽園《五百石洞天揮麈》1899年粵垣雕刻木版大字本,頁三十一。

36)丘菽園《玉笛》,同(18),初編卷四,頁四。附于《續玉笛詩有序》後。

37)丘菽園《續玉笛詩有序》,同(18),初編卷四,頁四。

38)丘菽園《菽園贅談》1901年上海澆鑄鉛版小字本,卷一,頁一。

39)同上,頁十三。“曾慕襄”條。

40)丘菽園《鄉人有鬥蟋蟀及賭鵪鶉之俗,非餘好也,感歎成詠》,同(18),初編卷七,頁九。

41)張叔耐《丘菽園傳略》,同(18),初編傳略,頁四。

42)丘菽園《星洲》,同(18),初編卷一,頁三。

43)同(18),卷一,頁二十五。

44)丘菽園《驟雨》,同(18),初編卷一,頁九。

45)丘菽園《哭唐佛塵烈士才常六首》,其一爲:“忽灑南天涕,悲深楚國芳。血原膏草土,志未遂疆場。天墜憂方大,江流恨與長。可憐征具獄,坐罪爲勤王。”同(18),初編卷一,頁十四。

46)收入《菽園贅談》。

47)楊承祖《丘菽園研究》,見新加坡《南洋大學學報》第三期,1969年,頁108

48)楊承祖《丘菽園研究》,同上,頁104。楊承祖以丘菽園詩《無題》(與同盟會成立有關)作于孫中山先生在新加坡成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推測“似爲革命黨人邀其入會,而爲所婉謝者”。

49)丘菽園《中立》,同(18),初編卷三,頁三。

50)同(31),頁8182

51)丘菽園《星市橋上作並序》,同(18),初編卷四,頁十二。

52)邱新民《邱菽園生平》:“1912年,壬子,民國元年,卅九歲:……冬,承辦振南日報,自任社長,對中國於大革命之後,繼以內戰以及軍閥縱橫,政客秦楚,大加筆伐。”同(31),頁99

53)張叔耐《丘菽園傳略》,同(18),初編傳略,頁四。

54)康有爲《丘菽園所著詩序》,同(18),初編序,頁一-三。

55)同(31),頁116117。碑文見頁118123

56)丘菽園《喻世變》,同(18),初編卷六,頁二。

57)丘菽園《閩鄉新客抵坡相訪,爲言內地流亡之痛,詩以志概》,同(18),初編卷六,頁十二。

58)丘菽園《菽園居士詩集二編自序》,同(18),二編序,頁一。

59)丘菽園《嘗讀〈孟子〉、〈莊子〉二書,有悟諸子著書之體裁可以虛構,不比史家須依事實爲一定輪廓,詩示同志》,同(18),二編,頁二十二。

60)丘菽園《己卯除夕作》,同(18),初編卷六,頁二十七。

61)丘菽園《感興》,同(18),二編,頁五。

62)丘菽園《殘冬久病豫作彌留詩》,同(18),初編卷六,頁二十。

63)丘菽園《星洲》,同(18),二編,頁五十七。

64)丘菽園《猶憶壬辰、癸巳冬春之交,餘在閩鄉手種牡丹二度開花,衆以爲瑞,余漫應之,獨惜無詩。今茲回想,事雖偶然,花茲可念。補贈一詩,存諸集中》,同(18),二編,頁四十四。

65)丘菽園《戊寅重九止園座上同賦時局感懷》,同(18),初編卷六,頁十九。

66)丘菽園《春首試筆》,同(18),二編,頁一。

67)丘菽園《夢中送人回國醒後記之》,同(18),三編,頁七。

68)屈原《九章·哀郢》:“鳥飛反(同“返”)故鄉,狐死必首丘。”見王逸《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19579月),頁222

69)丘菽園《己亥五月感事述懷》六首其三,同(18),初編卷一,頁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