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演化觀點

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為了生存與繁殖必須解決一些問題,因而演化出心理機制與行為策略(Cosmides & Tooby, 1987)。例如,生殖需解決的問題至少有六類:(1)成功的同性競爭;(2)配偶選擇(3)受孕(4)看緊配偶(5)親職投資(6)親族投資。由於所需解決的問題是多元而複雜的,所以衍生許多心理機制和行為策略,人類的行為因而具有彈性(Cantor & Kihlstrom, 1987)。在多元的問題中最重要的是社會問題,所以許多心理機制本質上是社會性的,如語言和非語言符號的演化以操弄他人(Pinker & Bloom, 1990)。由於心理機制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演化出來,所以心理機制是領域特定的(domain-specific),適用於解決甲問題的機制,無法解決乙問題。那麼重要的研究問題會是找出對應心理機制的行為。例如,「男性嫉妒」的心理機制是為了確保其配偶所懷的胎兒有他的基因(Buss et al., 1992),這可以解釋何以男性非常在意配偶在性方面的不忠實而較不關切情感上的不忠實。

演化理論認為重要的個別差異應與天擇或性擇有關,如Kenrick, Sadalla, Groth 和Trost (1990)證實支配性、友善和情緒穩定性是配偶選擇時重要的人格特性。至於個別差異的來源則是受到遺傳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個別差異可能來自每個人所面臨的適應問題不同;個別差異也來自每個人因所遺傳特質不同,因此傾向選擇某種策略因應環境,因為其成功的機率較大。不過,解釋個別差異時不能忽略的是每個物種在演化上有其特有的、已設定好的心理機制接收來自遺傳或環境有關適應的訊息。

特質論的研究者得到五個基本人格向度:外向性、和悅性、負責性、情緒穩定性及開放性,何以不同的研究都得到五個向度呢?演化的觀點提出的解釋是基於遺傳或環境的差異個人會發展出不同的因應策略,而五大人格向度總結人類適應社會最重要的特點(Buss,1997)。對他人差異的知覺、注意並採取不同行動是解決適應問題的重要能力。我們必須要知道誰有我所需要的資源?我應該與誰分享資源?我應與誰交朋友?誰可能會傷害我?我該相信誰?誰居於社會上層的地位?Buss認為五大人格向度提供回答上述問題的重要訊息。

從演化的觀點,「適應」的標準並非由策略的內容所決定,而是在某個特定環境中,策略是否成功所決定。成功的策略就是具適應性的。例如,如果兒童時期父親在家,則青春期和性活動會較晚出現、伴侶穩定、自我監控較低而合作性較高;如果相對而言父親不常在家,則青春期和性活動來得早、親職投資低、經常更換伴侶、高度自我監控和高攻擊性(Draper &Belsky, 1990)。在不同的環境下,兩種策略都是適應的,並沒有優劣之分。又例如,攻擊或衝動不一定是不適應的行為,當資源是不穩定或不可預測的情況,攻擊和衝動可能具適應功能。

人格的穩定是因為物種特有的機制是穩定的;個人所面對的環境適應問題是穩定的;而且個人傾向保留成功的因應策略。人格改變則是因為發展過程中適應問題的轉變,如青春期;環境造成的發展分途,如前述父親在家與否的影響;個人適應問題的轉變;以及發展出新的因應策略。

Buss (1997)認為人格的演化觀點將長久以來分隔的兩個人格領域加以整合:一個專注於人格理論,另一個則是專注於人格的個別差異。演化的觀點讓人格心理學跳脫無謂的人格動力的爭議,生存與生殖是人行為的核心動力。同時,它提出找出個別差異的重要向度的標準重新界定適應的概念,並提出一個解決人格一致性及行為特定性爭議的架構。


推文


資料來源: 《心理學》 (第二版)
王震武、林文瑛、林烘煜、張郁雯、陳學志 合著 2008年 學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