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謊器

一個人有時會因為某些原因而試圖掩飾自己的想法或情緒反應。這並不全然是為了說謊或欺騙,有時我們為了某些社交或禮儀的理由,也會掩飾真正的情緒反應。例如:在喪禮上看到一個人不小心摔得四腳朝天,我們一定會忍住不笑。又如自己寫了一本很得意的教科書後,遇到朋友的恭維,雖然心花怒放,但也還是會故作謙虛。這些情況,通常是為社會所接受容許的,但若有人是為了自身的利害而刻意欺騙,則我們就有必要區分他是否在說謊。

當一個人為了掩蓋自己所作的壞事而說謊時,絕大多數會擔心自己的謊言會被識破,因而會引發緊張、害怕的情緒。當然,這些情緒也會伴隨著肢體及表情線索出現,然而,一個訓練有素的人,可以用意志去控制其肢體及表情的線索。然而,相對而言,緊張害怕所引發的自主神經反應則不容易被抑制。

因此,測謊器(lie-detector)事實上就是一台生理多項記錄儀(polygraph),該儀器可以同時記錄接受測謊者的多個自主神經反應之指標,包括:心跳、血壓、呼吸變化以及膚電反應(簡稱GSR),一個說謊者所表現出來的緊張情緒,多半能不自覺的反應在其多項記錄儀的反應上。

進行測謊有其標準化的程序:首先,操作者會先測量被測謊者在放鬆的各項生理指標的平均值,以作為後續反應的基準線(baseline)。然後,操作者會提出一系列措辭小心的問題,要求被測謊者回答「是」或「否」。其中,有一類問題是被測謊者可能為了掩蓋罪行而說謊的「關鍵性問題」,例如:「你期中考普通心理學考試有無作弊?」第二類問題,則是一般無辜的人均可能會不自覺說謊的「控制性問題」,例如:「你曾經拿過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嗎?」第三類則是與罪行無關的「中性題目」,例如:「你家住台南市嗎?」。基本上,我們假設一個說謊的人,在回答「關鍵性問題」時的生理反應會明顯的強過另兩類問題。

雖然,這種推理方式直觀上看來頗具說服力,只可惜測謊器並不能百分之百分辨出無辜者及說謊者。有些無辜者可能有些神經質,當他們在回答「關鍵性問題」時,由於過度擔心自己被冤枉,而會變得很緊張,而使得生理的反應加上。職是之故,測謊的結果到目前為止,只能作為參考,並不能成為審判的重要依據(Lykken,1980;Rice,1978)。


推文


資料來源: 《心理學》 (第二版)
王震武、林文瑛、林烘煜、張郁雯、陳學志 合著 2008年 學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