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現象

提取失敗的例子其實隨手可見。幾乎所有的人都曾經在說話時突然想不起某個字眼,這時候旁邊的人可能會試著猜測你想用的字眼,並給你提示,假如他們猜對了,你會有一種「是嘛,就是這個字眼。」的感覺。另外一個可能是,當場大家都猜不出來,你也怎麼樣都想不起來,等事後,無意之間你又想了起來。我們常常忘了一個成語,一個專有名詞,或一個幾年不見的朋友的名字,事後卻又想了起來。能夠再想起來,當然表示這些訊息還在我們的記憶系統中,只是我們一時找不到它而已。因此,這些經驗都是「提取失敗」的例子。

在許多提取失敗的例子裡,當事人都有一種「明明快想出來了」的感覺。這種感覺就像,想用的字眼或語詞已經到了舌尖,就是講不出來,因此這個現象被稱為舌尖現象(tip-of-the-tongue-phenomenon)。舌尖現象反應了許多記憶上的奧秘,譬如說,研究顯示,雖然我們一時想不起某個字眼,卻能知道這個字眼的某些特徵,譬如它有多長,由那個字母開頭等等(Brown & McNeill,1966)。顯然,那種「已經到了舌尖」的感覺,是個相當可靠的指標,表示:我確定這個記憶還在那裡,我遲早會找到它。

Read 與 Bruce(1982)曾對舌尖現象做過較長時段的追蹤研究。他們給受試者一些演藝人員的照片或口頭描述,譬如說,對一位百老匯名演員做這樣的描述:「他在百老匯演活了『查理的姑媽』中的查理,但是大家對他最印象深刻的是,他在○○電影中扮演的那個枯瘦的傢伙。」在長達三個星期的期間內,實驗者對受試者進行了11次的深入測試,並獲得了近500個舌尖現象的案例。每當受試者表示,他知道這個照片中的人或描述中的人是誰,只是一時無法說出名字來,實驗者就會在下一次追蹤測驗時,繼續測試這個人名(必要的時候,也提供受試者更多的訊息),直到受試者能正確的回憶出來為止。

Read 與 Bruce的研究結果顯示,對於那些被受試者指為「已經到了舌尖」的人名,平均在1.9天後會被成功地想起來。對那些「還得多想想」的人名,平均於2.7天後想起來。至於那些被認為「不大可能想起來」的人名,則平均於7.2天後想起來。這些數據活生生地描述了一個有趣的記憶現象:我們確實可能將某些記憶保存得很好,卻表現得有如忘了它。這種遺忘顯然問題出在提取歷程,而非收錄歷程或保存歷程。要從龐大的記憶庫提取訊息,面臨的問題和從龐大的圖書館書庫找一本書一樣,有許多可能的原因會造成提取失敗。


推文


資料來源: 《心理學》 (第二版)
王震武、林文瑛、林烘煜、張郁雯、陳學志 合著 2008年 學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