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起跑點?

有一句廣告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早期的教育介入是否能改變孩子的智力或學習表現,從而為弱勢家庭的小孩找到平等的起跑點?六0年代美國的「從頭開始計畫(Project Head Start)」是第一個企圖為這個問題提供答案的大型補習教育計畫。美國政府編列了鉅額經費為低收入戶家庭的小孩提供營養、醫療的照顧,並定期派遣社工人員到小孩家裡陪他們玩、說故事給他們聽、提供文化與知性刺激。根據McKey et al. (1985) 的評估報告,參加這項計畫的孩子在進入小學後,的確比未參加此計畫的其他低社經背景的孩子表現得好,智商也提高了10個單位。

由此可見,早期給予孩子適當的語言、文化刺激,有助於孩子的正常發展。因此,家庭社經環境比較好的小孩表現比社經環境差的小孩優秀,通常是因為家庭環境所能提供的知性環境與刺激的差異,所造成的結果。換句話說,社會上許多個人表現上的差異,其實並非平等競爭的結果,反倒是反映了起跑點上的不平等。社會固然難以做到讓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平等的起跑點,但是,如何讓弱勢家庭的孩子能夠不要明顯的受到起跑點障礙的限制,必然是關心兒童發展、關心教育的人無法迴避的課題。


推文


資料來源: 《心理學》 (第二版)
王震武、林文瑛、林烘煜、張郁雯、陳學志 合著 2008年 學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