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精選                                                                  龔鵬程    » 學術資歷    » 書籍出版 » 教學資料 

» 演講座談 » 文章精選 » 鵬程隨筆

   

                                                     

 

 
 

 

 

 

 

 

          紫禁城的風華

 

龔鵬程

轉載自《青年日報.青年副刊》,民國93年10月28日

   

  遊北京、逛紫禁城,是到大陸玩的人必有的節目,我也不例外。徘徊於其城隅殿角,咨嗟讚嘆者,久矣。

  我國宮殿建築,至少在夏朝就已成形了。目前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即殘存有夯土台基,台上有八開間的的建築,周圍環繞迴廊,且有廣闊的庭院。這種格局,正是迄今宮室建築之基本型態。

  據墨子說,古代人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下濕潤傷民,故聖王為宮室。」且說宮室要「高足以避風雨,邊足以圍風寒」,還須有宮牆。墨子是尊法夏禹的人,他所說的聖王宮室之制,應該也就是夏朝傳下來的法子。

   宮室周邊環以城牆及濠溝,以及城中的建築配置,則周朝亦已定制。〈考工記.匠人營國〉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也就是方形的城,每邊三座城門,東設祖廟,西有社稷廟,宮室前為議政區,後為商業區。

  後世王城,如宋之汴梁,明清的北京,大抵仍如周制。唐代的長安,則是把宮殿集中在城北,但原則基本一致。

  築王城,建宮室,之所以老早就形成了這樣穩固的傳統,正昰由於都城在我國政治社會上,具有無與倫比的重要性。世界各國,都市都是不同的,皇宮建築也是各國各代各王異樣,绝沒有中國都城和宮殿建築這般體制化、規範化,而且形成為一個緜亙強固的傳統的。這是我國都城宮室建築的特徵之一。

  特徵之二,昰都城與宮殿並非孤立的建築,需與大環境、風水地理相配合,這個形勝風水的觀念,也非歐印諸國所有。

  從風水的觀點看,北京就比南京好。南京雖早有「金陵王氣」的傳說,但立國者皆不久長。明初立都於此,包世臣便以為建城失策,謂:「明主見鍾山西麓山岡悉直,西奔江濱,乃翻身南行,逆上至北郭山與獅子山交牙,雖環抱完固,然低小,恐江風灌腦,故別築紫禁城於鍾山正南。而廣舊城至獅子山,以截江路。自以為形勢、理氣兩得之矣。不知其所以不久異姓者,以鍾山火盛爍金故耳。而明主反依鍾山以築宮殿,鍾山高绝諸山,火未轉化,江風正劫其頂,豈不悖哉!」(齊民四術.卷十.說城)現代人看這種論調,恐怕不太能認同,但明清人品評一座城建得好不好,其觀點正昰如此,非常注意城和該地山川形勢、風水理氣的關係。

  不只地理,王城還呼應著天象。「紫禁城」也者,取名即本於天文,以北極星象徵君王,紫垣群星象徵帝都,詳情可以參看《史記.天官書》。也就是說中國的帝都宮室建築,要配合著天文地理。大宇宙的奧秘,總萃於茲,不僅是人間權勢的表徵,或實用機能之使用而已。

  陰陽五行,也就是在這個原則下,被充分體現於建築中。以紫禁城來說,外朝為陽,內廷為陰,所以外朝之宮殿布局都採奇數,稱為五門、三朝;內廷宮殿多用偶數,如兩宮六寢。乾清宮又為陰中之陽,太和殿則為陽中之陽,故兩殿基本建制相同,屋頂都用重檐廡殿式,室內天花正中均裝有藻井,殿前均設御路,丹墀上均設日晷、嘉量。但乾清宮前半基台用須彌座和白石勾欄,北半部則用青磚台基,上面不用勾欄,只用低一級的琉璃燈籠磚,與外朝太和殿的白石三台便有所不同了。紫禁城在各建築細節上,就都有這些講究。

  現在我們看紫禁城,北面比南面地平要高出一米多,但如此仍不足以顯示背山面水的形勢,所以又在城後堆出萬歲山(景山)來,前面則挖出金水河。又因風水上要令水從乾方來,由巽方出,所以水自西邊引入,沿內廷宮牆向南,至武英殿轉向東,進入太和殿前方,由紫禁城東南出。又因西方屬金,水由西來,故名金水河。建築,則皇子宮室配春生木,是以置於東方,瓦用綠色琉璃;太后太妃宮室配秋收金,便都安排在西邊。‥‥‥凡此等等,都表現了皇宮的高度象徵意義。

  皇宮內部宮殿間,也是有禮制等級之分的,建築的規模、大木構件及材料的使用、裝飾花紋及色彩的應用,都有所不同。例如楹柱,(禮記)已說:「禮楹,天子丹,諸侯黝,大夫蒼,士黃」,故宮中皆用丹。可是皇帝及皇族用房之建築均設斗拱,文武官員辦事之處,如軍機處、內閣大堂、或太監的值房,就不設斗拱。彩畫也一樣,依據花紋和用金之多寡,分為和璽、旋子、蘇式三大類,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繪和璽彩畫,左右的門與廡房用旋子,蘇式則用於花園中的亭台樓閣。宮殿主調為黃紅暖色,彩畫便以青綠冷色為主,再瀝粉貼金。而不同的彩繪,不僅起著參差搭配的效果,也界定出皇宮內部的尊卑關係。

  這樣具有高度象徵意涵,而又在建築上細緻體現人文倫理規範的王城宮殿,莫說世上其他地方,就是在中國,也僅此一處了。因為以前的都城均已毀棄,只能由遺址考古去揣想其風華。我們知道秦之咸陽、漢唐之長安,都要比明初建的這座紫禁城更廣袤、更堂皇,連元大都也要比明代的北京城大,但那些都不可見了。瀋陽故宮則規模遠不及紫禁城,平面布局也沒有明清宮殿那樣雄偉的中軸線。因此僅存最典型之宮殿建築,仍推紫禁城。

  只不過,紫禁城之美,目前的研究尚嫌不足,就連其建築之相關典故,人們大抵也缺乏認識。有一次,我在武英殿旁見到有座小洋樓,故宮的朋友告訴我說,那是故宮裡面唯一的西式建築,係袁世凱稱帝時起建的,我便默然。因為我不好告訴這位故宮的管事:這跟老袁有什麼相干?袁想登基當皇帝,又豈會將樓築在西崋門邊?這是乾隆築給香妃的樓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