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精選                                                                  龔鵬程    » 學術資歷    » 書籍出版 » 教學資料 

» 演講座談 » 文章精選 » 鵬程隨筆

   

                                                     

 

 
 

 

 

 

 

 

旅行者的哀傷

龔鵬程

《自由時報.自由副刊》民國93915

    承德一帶,於燕晉之際,即有山戎活動。山戎後衍為東胡,燕築長城,防備的就是他們。秦漢時,東胡分為烏桓與鮮卑,為匈奴所制,匈奴掌轄之地區,分為左右中三部,分別由左賢王,單于自己和右賢王負責。承德一帶,秦漢設漁陽郡、右北平郡,但實際上卻被左賢王所控制,胡漢作戰的主要戰區也在此。故我們看邊塞詩或閨怨詩,老是說:「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或「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之類。龍城,即盧龍城,右北平郡,後乃成為邊塞之代稱,可見古人看待此地,已有將其典型化之態度,視此地為胡漢衝突的典型地區。並不像我們現在想到與匈奴的戰爭,就想到蒙古草原或西北沙漠那一帶。

  而且,漢代後來在西北方逐步取得勝利,匈奴勢力潰走歐洲,可是東部遼陽一帶卻是逐漸退守。雖然曹操曾擊敗烏桓,但隨後鮮卑勢力大增,卻建立了北魏政權。

  唐代於此設鎮駐兵,可是軍將仍多胡人,以致「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整個國家幾乎被安祿山等東北方勢力所顛覆。待契丹崛起,建立遼政權,更是把東北華北部納為其屬地,遼的中京道就在承德一帶。由古北口起,到中京,經承德境內四縣,則設有十一個驛館。據北京出使遼國的蘇頌說,那時此地:「農夫耕鑿遍奚疆,部落連山復枕崗。種粟一收饒地力,開門東向雜夷方。田疇高下如棋布,牛馬縱橫以谷量」,似是農耕甚盛,並不如我們想像的是塞外荒寒、惟賴牧畜之景象。

  遼被金滅了以後,金人將都城遷到燕京,即今之北京,稱為「中都」,以與上都相對。蒙古建元,忽必烈亦都燕京,改名「大都」。承德等處自然都是京畿重地。元朝滅亡以後,明初本來在承德等地設了七個衛,可是成祖又將七衛都撤回長城內,長城以外遂成了蒙古人的游牧區。後金天聰二年,蒙古察哈爾,喀喇沁二部降服後金,承德一帶,也就轉由金人控制了。

  現在到承德,想打聽一下這些滿清前史,幾乎是下可能的事了。鋪天蓋地,都是康熙乾隆,似乎自開天闢地以來,承德就只有滿清皇族在此活動過,一切事務,都繞著他們轉。一入承德市,就是康熙大帝的青銅騎馬塑像,承德縣則是一尊乾隆。酒廠,名「乾隆醉」;酒,名「山莊老酒」。店招街坊,充目塞耳,皆是此類意象。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起碼當地人或旅遊單位如此自命),竟然去歷史化到此等地步。

  因此,到承德旅遊的人,幾乎下可能知道該地的歷史與文化,只曉得清朝皇帝曾來此避暑和打獵。

  而就是清朝皇帝遊幸的事,旅客們也是僅知其一不知其二。彷彿清帝就只建了這麼一座避暑山莊,不知這一路上,自古北口到木蘭圍場,有行宮幾十處。僅康熙四十年至乾隆年間就建了二十座。由南往北,依序為巴克什營、兩間房、常山峪、鞍子嶺、王營子,樺愉溝、喀喇和屯、熱河、藍旗營、二溝、釣魚台、黃土坎、中關、湯山、什巴爾台、波羅和屯、張三營、唐三營、濟爾哈郎圖、阿穆呼朗圖諸行宮。

  可是這些行宮,不惟遊人下知,各地政府也不重視。承德縣內的湯山行宮,康熙曾主過二十幾次,溫泉甚美,行宮依原有龍尊王佛廟修建,也很有特色。但一九八五年便被改建為地區榮軍療養院了。現在去承德旅遊的人,大概在任何可旅遊資料中,也都找不著建議你主觀光該處的文字。

  行宮之外,就是圍場。如今置有圍場縣,遊客往遊,則都被載至塞罕壩機械林場藝騎馬、漂流一番,以體會昔日清帝秋襯景況。

  這也不知從問說超,當年的圍場,位於「蒙古各部落之中,周一千三百餘,東西三百餘里,南北二百餘里」,南抵承德府界,北至巴林,東至喀喇沁旗,西抵察哈爾正藍旗界,遠比現在的圍場縣大,且多在蒙古境內。內設大小七十二圍,相距二三十里不等,以山區為主,並非在草原上行圍。塞罕壩則是在一九六二年才建立的林場。人工造林十五萬公頃,固然壯觀,但跟古代的獵場有什麼關係呢?

  何況機械造林,呆板之至,毫無天然山林野趣。大片面積植單一樹種,根本也不利動物繁息,所以當年康熙乾隆獵到的熊呀豹呀,如今已絕不可能生長在這樣的林地裡。旅客被安排去漂流、去百花坡看草原、去唱卡拉OK,更不知與「圍場」之義何干?徒取媚俗,聊供嬉鬧而已。

  媚俗的東西多著呢!我登魁星樓,見門票上印著「全國最大的道教活動場所」,就搖頭暗哂。見其宮門照壁上大張狀元榜,把縣內高考前三名的人鐫名榜上,更是搖頭。樓內供福、祿、財、安、壽、喜、樂、和八神;弘文殿繪祀主張非樂的墨子、建議焚書的李斯,則愈見其不倫不類。這樣的廟子,跟在塞罕壩林場草

原上居然設有財神廟一樣,不是擺明了來斂財的嗎?投合人眾貪財好貨、爭名求利之心而做的各式建築,也就因此而透著一股俗惡之氣(樓非古蹟,一九九六年才新修的)。

  去小布達拉宮,更令人氣結。此乃外八廟中最大一座,名普陀宗乘之廟,係仿布達拉宮而建。遊客如織,嘈雜不堪,已乏清淨道場之感。寺內又到處在做買賣,或賣藏香、或賣膠捲、或賣俗劣工藝品、或拉遊人照相。女子穿戴則千奇百怪,或頭戴新疆維吾爾小帽,鬢垂古遼人絨線披,上身白族罩袍,下襬牛仔褲,足趿露趾高跟鞋,或某某其他名色,五族共和,不知所云。

  牌坊以北,有白台數十座,台內建有罡子殿。原為僧舍、佛堂,現闢為展覽室,展什麼呢?十殿閻羅、濟公羅漢等。

  進人主樓大紅台,正要由御座樓轉入萬法歸一殿,卻聞樂音大作,震耳欲聾。聽之,則非梵音、非佛號,非藏、非蒙,非滿,非漢,乃是新疆一隊歌舞團正在那兒大跳肚皮舞哩!

  避暑山莊情況稍稍好些,但也好不了太多。九O年代新修的文園獅子林,直是俗劣難名。兼有許多兒童大人在池中嬉耍,捕捉蝌蚪,或在假山上跳擲竄躍。頤志堂、清舒山館間還設了個遊藝場,射槍與電子遊樂器的樂音喧噪入雲。宮毆區,乃清帝每年三分之一以上時間在此處理政事的地方,而相關介紹,徒鶩謏聞,完全不及朝政宏綱與經謨典制。焦點只在康乾與慈禧身上,其他帝后也幾乎成了隱形人。萬樹園,樹已斬伐略盡,弄了一大堆假的水泥蒙占包,圈成度假村,亦是獰俗不堪。金山,英文拼寫錯誤。石鼓,呀,我聽到一名導遊說:「各位,這些石頭就叫石鼓文。刻在牛甲龜骨上的叫甲骨文,刻在石頭上的,就是石鼓文了。上頭都刻了些什麼呢?刻著皇上去圍場打獵的事呢!…‥

  看來這些人的腦子裡只有皇上,且只有滿清的皇上。所以才會說周朝的石鼓上竟刻著清朝皇帝的事,張飛大戰岳飛一番。普寧寺寺裡還布置著一條普寧街,專售土特產以及雜技民藝之屬。售貨員背著清朝服裝,見遊人至,則皆唱喏,曰:「大人萬福。」燕語鶯聲,已足令人毛汗﹔男人們也一句句大人萬福,益發不知是何道理。皇上遺毒,遂令人爭相來此扮奴才乎?

  「世界文化遺產」,已被糟蹋至此,則在街上看見大紅布條寫著「本店新推出二嫂開苞豆腐」之類廣告,也就不必太詫怪了。

  旅行,常是為了增廣見聞。但如此見聞,見之聞之何益?愈令我傷世、悼俗、憫今人、而思古昔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