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二所人類學系在佛光 | ||||||||
系所特色: | ||||||||
人類學是一門以探究「人」為主體的綜合學科,它專注於研究人類本身及其所創造的文化,是系統性、廣泛性、專業性地理解自己文化及異己文化的重要門徑。
在歐美文明社會中,人類學的研究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之後,已成為各大知名學府如牛津、劍橋等大學的基本學科。而在台灣地區,自1949年台灣大學成立考古人類學系至今,五十餘年來始終踽踽獨行,一直未見其他大學規劃成立人類學系,這實在是台灣高等教育完整發展過程中的遺憾。 本校在創辦人星雲大師號召百萬人興學,即希望能在台灣地區開創一所具有人文精神內涵、古典書院傳統的現代化大學。這所大學能像英國的牛津、劍橋,美國的哈佛、耶魯,日本的駒澤、大古大學一樣,擁有千百年基業,能為台灣高等教育注入新典範,帶領台灣高等教育走向新的里程碑。 因此,本校在幾經評估之後,毅然決然設立人類學系,冀望為台灣地區人類學的研究開創一扇大門,以期積極培育人類學基礎人才,立足本土迎向世界。
| ||||||||
發展方向與研究重點: | ||||||||
我們特從對自己文化與異己文化的了解,提昇學子們反思自我的能力,進而拓展多元文化的視野。此外,藉由比較人類社會的普同性與特殊性,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形成、發展與變遷,能夠有所掌握。最終的目標在明瞭人之所以為「人」以及我們的「生活世界」,進而有能力參與新文化的再造,達到祥和文明的境界。
本系現階段著力於推動考古挖掘經驗與古文物教學環境,同時進行民族文化田野調查訓練等課題。特點工作如下:
| ||||||||
| ||||||||
未來願景: | ||||||||
(一)中國文化
自清末以降,中國社會歷經維新運動、五四運動,乃至中國大陸之文化大革命以及近年來台灣的本土化運動等華人社會的再造歷程,再加上西方觀點在詮釋上的強大影響,中國文化的本質與轉化,呈現前所未有的混沌。 (二)中醫和醫療人類學 近代文化因為過於套用西方的觀點,以致無法對中國文化產生真正的認識。幸而在中國文化多數斷滅的今天,尚有一個認識中國文化最好的切入點,那便是中國的傳統醫學。從對中醫學的真正認識,進而可以掌握中國文化的精髓,也可以了解東方文化對生命所持知的完整性觀點。最終的目標,是要統整各個學門,創出一個從中國文化出發、對人類身體,乃至於真正認識「人類生命」的人類學系。 (三)歷史文物 台灣地區各大學院校現今的系所,對於「歷史文物」這一個領域的關注,顯得非常陌生,可是「文物的鑑定與維護」是一個很大的市場,目前只有藝術研究所和與博學館相關的系科方才稍有涉及。本系從考古的實務出發,側重對古器物學的認知和實作,以培養可以鑑定文物的人才。
(四)就業市場-人類學系畢業的學生,預計可朝文物事業環境發展,如: (1)博物館 | ||||||||
更多精彩簡介: | ||||||||
人類學系簡介--悲天憫人、民胞物與〔Web版〕〔PowerPoi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