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常見的蝴蝶與其生態

蝴蝶生態研究者吳佩均先生演講全文

<生活史><演變過程><常見蝴蠂介紹><特殊蝴蝶介紹><蝴蝶的天敵><相關常識>

  

所謂蝴蝶的生態,即是以蝴蝶為主角,探討牠們與其環境(如人類、天候、植物、寄生蟲、環境因子、微生物等等)以及其他許多多末知的東西,所產生出物理性與生物性相互間互動的一種科學。

蝴蝶,是一種具有頭、胸、腹部三截、六隻腳、以及四片翅膀的昆蟲;牠與蛾類的翅膀都是由一片片美麗的鱗片相疊而成,因此皆被歸類為鱗翅目昆蟲。蝴蝶的鱗片形狀呈多樣化,其顏色會因結構之不同而折射出各種不同的色彩,我們也將其稱之為「物理色」。

牠頭部的重要器官包括有:一對觸角,為嗅覺器官;一對複眼(每個複眼是由六千至一萬個單眼所構成)以及一個吻器(吸食花蜜、水等)。

TOP  

•蝴蝶的生活史

台灣的蝴蝶大約有400多種左右,牠們會因種類及生長氣候之不同,而影響到其生活史的時間長短。蝴蝶的生活史分有4個重要階段:卵、幼蟲、蛹、成蟲,我們稱之為「完全變態生活史」(4個階段在外觀、習性上完全不同)。

雌蝶通常將產在幼蟲吃食的葉子下面,以防止天敵及日曬雨淋。在幼蟲孵化後的成長過程中,由於牠的外殼無法跟隨身體一起成,因此會藉由蠕動來產生「褪皮」的行為,牠們通常會選擇於安全且陰涼的地方來進行。當最後一次的褪皮行為時,牠們會進行吐絲的工作,將自己固定下來,這時在外觀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我們稱之為「全蛹期」,所有的蝴蝶在這個階段是最脆弱也是最危險的。 蛹在不久之後即會變硬,並且我們可從牠半透明的蛹殼看見蛹內之成蟲已日漸成形,隨即進入下一個階段「羽化」。這時蝴蝶的翅膀呈濕皺狀態,並且另一方面則開始整理牠身體的各部份,包括了吻器及觸角;同時進行一個重要階段「展翅」(運用身體的蠕動將體液送往身上的翅脈,再將翅膀推開)。

蝴蝶在展翅時,身上會散發出濃烈的賀爾蒙氣味以吸引異性,之後會在隱密的地方完成交配行為。

TOP



 蝴蝶的卵、幼蟲、蛹、成蟲:

每隻成熟的雌蝶肚子裡約有20到50顆卵,但永遠只有一顆為受精卵。其生產方式有群產與散產之分;卵的形狀隨蝴蝶的種類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幼蟲

蝴蝶的幼蟲也會因其科別、種類的不同而具有千變萬化的顏色。牠屬於變溫性動物,因此不可被人把玩過久

鳳蝶科:全身光滑無毛,以綠色居多,又稱鳥糞幼蟲,也因而減少
了被鳥吃食的機會。

斑蝶科:呈條紋狀、點狀,顏色亮麗且對比明顯。

蛺蝶科:身體表面為粗糙面。

粉蝶科:全身異色為多,長有細細的絨毛,受刺激時,常運用其色彩使牠的天敵產生驚嚇的效果。 
 
昆蟲幼蟲具有三對胸足,四對腹足及一對尾足(為皮膚的延伸物,呈透明色)。在昆蟲世界裡,沒有上下左右之分,因此牠們不管是正是倒,皆是很自然的狀態。

 

蝴蝶的蛹因其固定方式可區分為常見的兩種形態:「吊蛹」(又稱垂蛹) 與「帶蛹」。 

吊蛹:即只有尾端固定在葉背或樹枝上,其餘整個身體則倒吊懸在半空中。例如:蛺蝶、斑蝶、蛇目蝶、環紋蝶等蛺蝶科成員的蛹。 
帶蛹:除了尾端固定在附著物上外,身上還有一條粗絲帶環繞支撐在背側。例如:鳳蝶、粉蝶、小灰蝶等的蛹。

鳳蝶科與粉蝶科的蛹具保護色,斑蝶科則呈圓滑的葫蘆狀,具備大而明顯的光澤,如片狀、點狀、線狀等。通常若我們透過蛹殼看見蛹內已長出翅膀、眼睛、觸角,則在第二天早晨即是牠「羽化」之時。

 

成蟲

  大部份蝴蝶如斑蝶、蛺蝶、蛇目蝶科等,通常乍看之下只有四隻腳,但實際上為六隻腳,因其中有二隻退化的原故。蝴蝶的翅膀顏色腹面呈保護色,背面呈亮麗色彩,主要用來求偶。另外,蝴蝶有一個重要的生物行為-吸食花蜜,它同時可傳播花粉,促進其他植物的繁衍。

TOP

常見蝴蝶之介紹

黃裳鳳蝶:全世界列為保育類的昆蟲,台灣主要分佈於恆春半島。

曙 鳳蝶:台灣特有種,於一千至二千公尺之高山上,分佈於中橫
及北橫。
柑桔鳳蝶:分佈於中、低海拔地區,但其幼蟲並不食柑桔科植物。綠斑鳳蝶:震翅相當快速的一種蝴蝶,具有綠色彩斑。無尾鳳蝶:最常見的鳳蝶類,屬於都市型的蝴蝶,喜食柑桔科植物。斑蝶 科:屬中大型的蝴蝶,呈點狀、條狀,顏色可明顯辨別;雄蝶的翅膀上具有性斑,如黑脈樺斑蝶。粉蝶 科:屬中小型的蝴蝶,其顏色以白色、淡黃色、淡綠色為多。淡黃 蝶:主要分佈於黃蝶翠谷,分為二型:銀紋淡黃蝶與無紋淡黃蝶;在大發生後又出現另一型。蛺蝶 科:為台灣的蝴蝶中變化最為豐富的一群。在求偶行為中,善長用身體語言。三線 蝶:善長於滑翔。

枯  蝶: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蝴蝶。為擬態種,喜食腐爛之物,生存於林間之下。牠在休息時,翅膀會旋轉180度,如同樹上的枯葉般。

 TOP


特殊蝴蝶之介紹

環紋 蝶:翅膀上具有十個環狀的斑紋,屬特大型之蝴蝶,其翅膀如同手掌般大小,出現於竹林區,喜食腐爛之水果,以六、七月最常見。

蛇目蝶科:翅膀上覆蓋有很多蛇眼紋,顏色通常傾向於暗色,活動於林間之下以及晨昏之間。小灰蝶科:約占台灣蝴蝶種類四分之一以上,個體小(如人的小姆指指甲般大小),以灰色居多。

弄蝶 科:眼睛大,翅膀小,以跳躍式來飛翔;在休息時翅膀會張開。

 

•蝴蝶的天敵:

一、 寄生性動物:約占地球上動物的百分之74,如跳蚤、頭蝨等

二、 植物。三、 不良氣候。經常幼蟲在褪皮時,進行蠕動行為被風刮落,而被地上之螞蟻等昆蟲吃食。四、 蜘蛛、螞蟻、螳螂等。幼蟲在剛褪皮後,會產生出味道而引螞蟻前來攻擊;因此在養殖蝴蝶過程中,螞蟻為最主要的天敵。此外,蜘蛛也是蝴蝶的天敵之一,但牠會辨識其蝴蝶是否有毒才予以捕食。

五、 人類:為最大的天敵。台灣原本為蝴蝶王國,但由於日據時代大量砍伐森林,之後加上國民政府的經濟建設,而導至蝴蝶大量消失。另外,目前人類的活動也常影嚮到天候(如核二廠、核三廠的建蓋),也影嚮到植物,甚至更多的東西,而這對蝴蝶的生態產生了最間接也最直接的影嚮。


若我們要去了解蝴蝶,只要種植相關植物即可;蝴蝶除了在食物鏈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外,也提供給人類作為極佳的生態教學之助材,因蝴蝶的生態,正反應出人類的生態。

TOP

相關常識:

一、 蝶與蛾之簡單辨識方法:

蝶:大部份白天活動,休息時翅膀閉合,觸角屬棍棒狀。
蛾:大部份夜間活動,休息時翅膀張平,觸角屬絲狀、針狀、羽毛狀等。

二、 蝴蝶之活動時間:

通常早晨8點至10點為最佳賞蝶時間,但也會因科種不同而有變化,如蛇目蝶較常活動於下午及傍晚間。賞蝶季節屬春夏、夏秋之交為活動巔峰期,也就是端午節與重陽節前後兩個星期。

三、 蝴蝶之呼吸方式:

蝴蝶的呼吸系統為氣管系統,其氣孔分佈於身體兩側;幼蟲與成蟲同。
四、 台灣以前的蝴蝶主要集散地,以及捕獲大量蝴蝶的方法:  素有「蝴蝶王國」之稱的台灣,其南投縣埔里鎮也曾被喻為「世界蝴蝶之鄉」,由於當時人民尚未有保育概念,小朋友捉蝴蝶來換取零用錢的情況相當普遍,據估計,每年從埔里出口的蝴蝶超過五千萬隻!! 在埔里除了自己生產蝴蝶外,也從國外進口,故成為主要之集散地。
捕獲大量蝴蝶的方法:1. 誘捕法:佈設陷阱,用網子罩設起來。
2. 夜間捕捉法:利用部份蝴蝶夜間活動的特性,打燈光使之聚集
五、 蝴蝶牧場的成立對昆蟲保育具有正面的影響:

昆蟲保育與其他動物不同,台灣最早的蝴蝶牧場成立於民國68年,也為全球之首,它是運用人為的方式幫助蝴蝶順利繁殖;在自然界裡,一百顆卵的孵出率只有5顆。因此,蝴蝶牧場除了繁衍蝴蝶以獲取適當的經濟利益外,同時也可增進對蝴蝶的了解,無形中對於蝴蝶的保育盡了一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