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未來展望∼ 持續精進 一、引進新一代的自動收費系統: 早期的磁卡式單程票與感應式的悠遊卡的系統存在並行,因而造成系統的複雜性與設備重疊。有鑑於此,將單程票的樣式改為現今的IC代幣感應方式。其目的在於將系統整合,化繁為簡。同時亦可節省相關營運成本,如:自動收費設備重置、經費維修、票務、備品採購,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單程票在出站時,方便回收使用。 . 由於單程票改用代幣感應方式,因此驗票閘門也由原本的三轉柱式,改為門擋式。其有兩項優點: 1. 便利性:驗票閘門擋可設定NO(Normal Open,常開模式)或NC模式(Normal Close,常關模式),改善以往三轉柱式不便。 2. 人性化:新一代的驗票閘門增設感應器,範圍在40~115公分。除了可以方便隨行大人的身高115公分以下孩童進出站以外,亦有監測旅客強行進出站的功能。 .
. 二、引進新一代的電聯車與更新舊型電聯車系統與設備: 目前台北捷運新引進的電聯車,頭尾車廂均拆除部份座椅改置成行李架,方便旅放置物品及行李,亦可增加車廂內的空間;此外每節車廂均裝有閉錄監視系統以及偵煙碳測器。一但發生任何緊急狀況,乘客除了可以立即按下緊急對講機,以利服務人員處理之外,亦可將閉錄電視畫面,顯示於駕駛室或行控中心,讓服務人員可利用最短的時間做出有效的處置,而較舊型電聯車亦加裝其設備。高運量電聯車在每一節車廂與車廂間的外觀,均加裝防墜設備,以防止旅客不慎落入軌道的意外事件。另外在車廂兩側亦有車門緊急開關,以便必要時疏散旅客。 . 為了提供旅客有更舒適的搭車環境,較新型的電聯車車廂內的走道採用較具有人體工學以及美觀的設計,車廂門的開關也由以往的氣動式,改為電動式,降低車廂內的噪音問題。車廂的外罩並採用不易破損的設計。車廂內部多處新增扶手。 .
. 三、加裝月台門設施: 高運量較早通車的路線當中,如: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等路線,均未加裝月台門。除了容易發生人員以及物品不慎落入軌道而產生危險之外,空調會因為列車進出車站時,產生的活塞效應而損失,造成能源的浪費。為了提供更安全及舒適的候車環境,自新蘆線通車起,以及爾後即將新通車的路線,均加裝全罩式安全門,除了可以有效改善上述之缺點之外,亦可降低列車進出站時,產生之噪音。此外月台門亦可藉由相關色彩的搭配以及阻絕隧道內管線等設備功能,達到視覺上的美感,增加整體月台美觀性。 . 由於較早通車之台北車站與忠孝復興站未加裝月台門,考量到這兩站進出以及轉乘人潮量龐大,為了旅客的安全,首度於這兩站加裝半罩式的月台門,爾後所有運量較為龐大且未裝有月台門之車站,均會加裝半罩式月台門。 .
. 捷運系統的成效 一、傲人的成就:歷經20餘年的規劃與興建,台北捷運系統至今已達國際級的水準。 二、願景:「優質建設.效率捷運.台北悠遊行」是台北捷運的願景,不斷地創新思維與追求卓越,並樹立起公共工程的典範,持續為大台北都會區創造出世界一流以及可靠度地一的捷運系統,一直以來都是捷運團隊永遠不變的堅持。 三、捷運系統的便捷:台北捷運的興建,大幅紓緩了大台北地區的路上交通、人潮與車流量,同時也拉近了每一地區彼此間的距離,縮短了往返兩地之間所花費的時間、金錢與體力等。 四、未來的發展:愈來愈多條捷運路線通車,像是信義線、松山線、環狀線、萬大線等等,更能夠分散太過集中於某一地區的人潮,以提升台北捷運的服務水準,以及減輕其負荷量。 五、目前大台北地區有捷運路線行經的行政區如下: 1. 台北市:所有行政區均有捷運路線行經。 2. 新北市:新店區、中和區、永和區、三重區、蘆洲區、新莊區、淡水區、板橋區、土城區。 六、目前已通車的路線:木柵內湖線(棕線)、淡水線(紅線)、 信義線(紅線)、新店線(綠線)、中和線(橘線)、新莊線(橘線)、蘆洲線(橘線)、板南線(藍線)、土城線(藍線)、新北投支線(紅線)與小碧潭支線(綠線)。 . 未來近幾年內即將通車之路線
|
※本站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1024×768,縮放比例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