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發展簡史∼ 一、特性:是全台灣第一座投入營運、規模最大的捷運系統。 二、目的:為紓解大台北地區流量龐大的交通,改善都市機能與交通動線,以及縮短民眾們通勤的時間,使民眾們利用最短的時間與最少的金錢,達到目的。也可以藉由捷運系統的發展,促進台北市中心以及周邊衛星市鎮的繁榮發展。由此可見,捷運系統它是現代化都市的象徵之一,亦可藉由捷運系統提升交通運輸效能,並健全都市發展的重要途徑。目前台北捷運路網建設已達將近120公里,每日平均載運量也達到170餘萬人次,且服務品質更獲得各界的肯定。 三、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之成立:1986年成立籌備處,至翌年7月,正式成立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為台北市政府的一級機關。 四、台北捷運公司之成立:1990年成立籌備處,至1994年7月,正式成立台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五、實質的推動:1970年代以後,由於大台北地區交通流量日益增大,再加上台灣經濟不斷地持續發展,為了紓解大台北地區流量龐大的交通,解決交通擁塞的問題,因此推動了台北捷運系統的實質規劃。 六、其他重要記事: 1. 1967年,就已經開始研究捷運路線在大台北地區興建的可行性。 2. 1970年代以後,推動了台北捷運系統的實質規劃。 3. 1981年9月,交通部運輸計劃委員會聘請BMTC(英國大眾捷運顧問工程師),與中華顧問工程師,對於初步報告加以深入的研究。 4. 1982年,國立交通大學因受於台北市政府委託,因此舉行研究中運量系統發展。 5. 1984年,台北市政府提出《台北市中運量新捷運系統初步發展計畫》,因此規劃兩條中運量路線。 6. 1986年,行政院核定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初期路網。 7. 1988年,台北捷運系統開始動工。 8. 1994年,台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9. 1996年3月木柵線正式通車,為台北捷運首條通車路線。 10. 1998年12月,台北捷運累積總運量突破1億人次。 11. 1999年10月闢駛捷運接駁路線公車,方便了交通較不便地區民眾通勤。 12. 自2000年12月22日起,台北捷運系統營運時間,延長至深夜12時。 13. 2002年2月,台北捷運公司以「Metro Taipei」為全新的服務品牌。同年4月底,台北捷運系統內的行動電話全線暢通。同年6月正式發行悠遊卡,但一開始能的使用範圍相當有限。 14. 2003年1月高運量系統之檢修服務,榮獲ISO-9001驗證,同年10月亦榮獲行政院第五屆之服務品質獎。11月實施公車捷運雙向轉乘優惠措施。 15. 2004年台北捷運公司轉投資成立顧問公司。11月完成捷運忠孝復興站與太平洋SOGO百貨通連。12月淡水線北投站首度供民眾啟用雙層自行車架(免費),至今的公館站、劍潭站與府中站等站亦有設之。 16. 2005年7月首次發行「一日票悠遊卡」(分普通版與紀念版兩種)。 17. 自2006年起,在許多旅客流量較高之車站裝設半罩式月台門,以防止旅客不慎跌入軌道,並提升整體的安全性。首次於台北車站與忠孝復興站加裝。爾後所有即將通車的路線,如:內湖線、蘆洲線、新莊線、松山線與信義線等,每站均加裝月台門(全罩式)。 18. 2007年中旬,首次推出「藍色IC代幣單程票」,所有車站均有販售,同年8月起正式全面啟用並停售磁卡單程票系統。 19. 台北市政府於2007年7月,委託台北捷運公司經營貓空纜車。 20. 2008年2月,台北捷運總累積運量已突破30億人次,至今已突破60億人次。 21. 2008年9月,台北市政府委台北捷運公司經營「台北市小巨蛋體育館」。 22. 為打造綠色都市及達到低汙染、環保之運輸,委員會於2009年3月簽暑「台北宣言」。並主辦了UITP(聯合國際交通會)。 23. 2012年1月底,台北捷運公司公開轉乘停車場GPS座標資訊,即可立即搜尋到每個轉乘停車場入口位置,此外搭乘捷運後於1小時內取車離場,方可享有停車優惠。同年6月中起,新增台北捷運復康巴士,首次於文湖線麟光站正式啟用,採用相鄰站對站之方式,免費接駁行動不變之旅客搭乘捷運。 24. 2013年3月,正式啟用台北市公共場所設置之AED(傻瓜電擊器)計畫,以提供民眾最安心的救命保障。於各捷運車站均有設置。 25. 2013年榮獲弱勢顧客創新服務亞太地區第一名,並入圍「顧客服務創新獎」全球前三名。 |
※本站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1024×768,縮放比例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