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編輯器:FCKeditor   排版設計:周俊雄


 

新鮮人 新鮮事
 

Facebook Twitter Plurk
首頁>新鮮人 新鮮事>「姓解放」? 從性別社會學看從母姓及父姓之拉鋸戰 歡喜從母姓? 困難知多少? 姓氏對於台灣人算是什麼?
「姓解放」? 從性別社會學看從母姓及父姓之拉鋸戰 歡喜從母姓? 困難知多少? 姓氏對於台灣人算是什麼?

佛光電子報-「姓解放」? 從性別社會學看從母姓及父姓之拉鋸戰 歡喜從母姓? 困難知多少? 姓氏對於台灣人算是什麼?
 
 

「姓解放」?

從性別社會學看從母姓及父姓之拉鋸戰

歡喜從母姓? 困難知多少?

姓氏對於台灣人算是什麼?是文化的傳統?還是家庭權力的象徵?


 

社會學系特派小記者/陳吟貞

  511日母親節當天,王蔚婷老師帶領選修社會學系「性別社會學」這門課的學生,到婦女新知基金會參加一場記者會,學生從這場記者會受益良多,將教室不僅僅侷限於學校內。

  此次校外教學的對象為不斷努力推動婦女運動以及社會運動的婦女新知基金會,並以參與記者會的方式使學生清楚的了解一個基金會推動社會運動的歷史及它的運作;其中,記者會加入個案的說明,使人彷彿置身於其情境當中,並更清楚的了解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基金會成立,以及為什麼需要有人持續不斷的推動社會運動。

  根據20075月民法修改為「由父母親書面約定」,不再以「從父姓」為原則。以及內政部的統計資料,從去年5月至今年2月共10個月的期間,申請出生登記者共有186,772件,其中約定從母姓者僅有2,465件,約佔總數的1.3%,而非婚生從母姓者共有5,636件,佔總數的3%,兩者合計共佔總數的4.3%。這顯示新的法律雖賦予了子女從母姓的權利,但是在現實人際關係與家庭倫理的脈絡中,還是以父姓作為家庭唯一傳遞的主軸。

  為此,婦女新知基金會特別在母親節當天召開記者會,分別從法律與文化面,指出阻礙人民行使從母姓這項新權利的原因。並認為姓氏代表著對於家庭與父母認同,不應是父親理所當然的特權,隨著家庭組成日趨多元的今天,姓氏也應當可以有多元的選擇,而不應被傳統的父系中心主義所支配。

  而透過婦女新知基金會與高雄婦女協會特別針對台北、高雄地區的準爸爸媽媽進行意見調查,於20084月中旬到5月上旬之間,在各大小醫院婦產科及媽媽教室發出問卷,共計回收449份有效問卷。調查出有59.8%的準爸媽贊成子女姓氏改由父母約定這項法律;另外有7.6%的準爸媽明確表示,會讓小寶寶從母性,62%則明確表示不會,其中女性答會的比率比男性來得高,這項研究結果表示出女性支持這項權利,但卻不認為自己有這樣的權力,基金會就是想要找出現代社會是否有反主流、抗傳統的力量。

  另外,從主流社會的角度來看,從母姓只不過是一個次要的選擇這樣的觀念,基金會的董事長范雲女士特別加以回應。她強調,從母姓不應是次等的選擇,從母姓與從父姓應當是平等的選擇,也是時代變遷上家庭多元重組而應享有的權利,但卻在根深蒂固的父權文化傳統箝制中,大部分的人只有在母方傳宗接代需要,或是夫妻離異、未婚生子等單親狀況下,才會選擇從母姓。除了法律面的保障不夠周全外,父系中心主義的傳統文化,是阻擋從母姓的根本壓力來源。正是這種慣習與傳統,讓從父姓是理所當然的正確選擇,也是重男輕女文化不斷再製的原因。


  這次婦女新知基金會請到Harry的爸媽(新生兒從母姓父母)到場來談談他們的心路歷程,Harry的媽媽首先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名詞「姓解放」,她認為,如今的世代是一個姓解放的世代,而這樣的活動已經在緩慢但卻有節奏的進行當中,從一開始的夫妻財產制、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教育平等法等,一直到現在民法1059條的從母姓條款,一直都是婦女團體們辛苦爭取而來的,而這樣的社會運動要面對的壓力,不只是對於女性的污名,更要背負著忤逆傳統文化的罪名,今天她會站出來說話,是因為她自己也是婦運團體的一員,而對抗如此頑強、專制的傳統陋習,最好是從姓氏的改革開始。同時,她也指出,今天她出面訴說心路歷程,也有背負著一些壓力,像是長輩們雖然同意讓她們的寶寶姓媽媽的姓氏,但卻還是認為,這種事情還是要低調比較好,因為畢竟是違反主流文化的,而且一有公開的動作,負面的聲音就會開始連綿不絕。而壓力不單只有長輩的,也有如果到小孩子長大的時候,她的小孩需要面對什麼樣的閒言閒語?會有什麼樣的狀況需要她事先教育她的小孩?這都成為她擔心的來源,也是壓力的所在。接下來Harry的爸爸說到,他之所以會贊成這樣的約定,是因為他目睹了整個生產的過程,他看見一個母親所承受的痛苦,也看到一個女性即便投入職場和男性一同並肩作戰,回到家裡還是要分擔家中所有的家務事,女性做了那麼多,卻無法得到平等的對待,這是一件很不符合時代的一個不成文規定,所以他認為,他所能做的不多,但是從母姓這件事情是他所能做的。

  新知基金會董事長范雲女士特別回應,這是一個強調平等的社會,卻總是出現這般不平等的權利分配,並非說從父姓才有祭祀的權力,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的變遷、出生率的改變、少子化、二胎化的制度,姓氏的象徵已非如同以往。

  另外一起個案,公共電視總經理馮賢賢則說到,這種不平等的制度是如何影響法律並造成許多婦女們的受害,她說起她的親身經驗,2001510日,亦即在七年前的母親節,婦女新知基金會陪同馮女士向戶政單位遞交申請書並出示其前夫同意書,提出子從母姓的要求。但由於民法過去對於從母姓有相當嚴格而不合理的規定,必須同時符合丈夫同意及母無兄弟兩個先決條件。由於不符母無兄弟的要件而被駁回,故隨即向大法官會議聲請釋憲,促使修改法律以符合憲法男女平等之精神。到如今雖然她的個案申請已經通過,但是大法官遲遲拒絕接受釋憲,從這裡可以看出維護憲法的大法官們是偏向於父權的傳統思想,並一直未曾發揮憲法本來應該有的男女平等之精神;套用一句莎士比亞的話「玫瑰叫任何名字都是香的」,這是一個觀念的問題,但現在的憲法或是法律卻只是東修一點、西修一點,遮遮掩掩的不知道在幹什麼。在此馮女士有一個提案,就是明明我們遭受的是如此不平等的對待,但為什麼我們這樣的次等公民卻還要平等納稅,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減少納稅,而就我們所受到的不平等對待,我們應該可以打到7折。

  最後新知基金會的監事兼法律顧問尤美女說到,我們的法律雖然一直在修正,但卻未曾考量到現實層面上,故再多的外圍修修補補,不如好好了解人民的需求,進而對症下藥,這才是真正有在替人民做事的政府;另外,尤律師說到,對於我們姓到底是什麼?是否可以從傳統文化的規範中跳脫,是否它只是子女對父母親的認同,而非傳宗接代這樣的問題。如今的法律對於改姓這樣的議題,越修訂越怪異,雖有改善,但卻是亡羊補牢,而且改善某些部份後,卻又加訂了其他不成文的法案來封鎖,像是即使成年人要改姓,同樣也需要父母親雙方同意,並證明這樣的姓氏對你是不利的才能改姓,但對於姓的不利,卻無明確的規定來規範,所以就要看法官是怎樣的觀念了。還有本來對於離婚的媽媽所做的法規,卻無預警且無緩衝期的直接凍結,使得現今的離婚媽媽想要將子女改從母姓的需求門檻變高,並且更難申請,這是新知基金會未來要努力的部份。


  這次社會系學生在王蔚婷老師帶領下,參與了這樣有意義的記者會,除了可以讓同學聽見以及看見社會上微小的聲音,其實還是有一群人努力在為他們爭取權利外,也了解到這個變遷的社會需要更加緊腳步,才能夠跟上時代的變化。

(佛大電子報第七期/2008520日)

 

 

Copyright from: Fo Guang University
No.160, Linwei Rd., Jiaosi Shiang, Yilan County 26247, Taiwan(R.O.C.)
佛光大學校址  26247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投稿信箱:
secretary@mail.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