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編輯器:FCKeditor   排版設計:周俊雄


 

新鮮人 新鮮事
 

Facebook Twitter Plurk
首頁>新鮮人 新鮮事>淺談中國戲曲
淺談中國戲曲

佛光電子報-淺談中國戲曲
 
 

淺談中國戲曲


 

心理系三年級\徐政裕 攝影\周俊雄

中華文化在世界諸文明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之處在於豐富的人文薈萃,吸取各民族的精華,匯聚而成的多元文化,戲曲即是其中之一。

中國戲劇的發展,起源於古代的歌舞,當時人類處於尚無文字的混沌時期,因敬天畏天,為了避禍祈福,而有祭神的儀式,即「巫舞」,用歌舞來娛神、敬神;到了西漢時代,搭上絲路東西方文明的交流熱潮,汲取自西域和民間的特色,並加入許多雜技,成為漢代的百戲,中國戲劇就此誕生了。漢武帝始建「樂府」,主要目的為:製作樂譜,蒐集並撰作歌詞,整理樂曲和訓練樂員。

「參軍戲」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進展,故事的來源出自晉代,別於過去用歌舞表演故事,都是假扮別人,「參軍戲」則假藉一個得罪的職官,讓扮演者自我嘲弄一番,借戲諷喻。到了唐代,「參軍戲」大為流行,凡一切假扮的官,都叫參軍,內容則較以往較廣大,於是「弄參軍」成為一種戲的類別,「參軍」則成為角色的名稱。演出時,有兩個角色:一為「參軍」,是主角,就是後世的「淨」或「副淨」;一為「蒼鵠」,是配角,就是後來的「末」或「副末」。演出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對白,專事嘲諷戲謔,和現在的「相聲」相類似。一種以歌舞為主,間或參有若干調謔,所以大體上說,還算是歌舞,可是,由於嘲謔和科白的成分逐漸擴張,成為一種鬧劇,所以清代王國維先生以「參軍戲」是由歌舞過渡到「滑稽戲」的橋樑。

宋代在戲劇方面最大的成長,是新創了一種小型「官本雜劇」,和另一種盛行宋元時期的「南戲」。「官本雜劇」又稱「雜劇」。開始以人扮演性質不同的角色,有歌舞、有科白,演出故事。以講唱方式歌舞樂曲,講唱故事,以第三者的口吻敘述故事;而此一小型戲劇,劇中人物,係以第一人稱,自己表演故事。而其分為四折的結構和一人獨唱的體例,後來都直接關係到元代的雜劇。

宋代滑稽戲的體裁和風格,仍然和唐朝的滑稽戲風格相同,以調謔嘲諷為事,諷刺權臣,濫用私人,庸碌誤國;諷彈君王施政,揭發社會病態。仍然以科白為主(又叫科白戲),人物上已有增加,佈置也較為複雜。內容雖簡單,但頗能流行於宋、遼、金三朝。

「南戲」創起盛行於南宋,流行於元代,不但與元雜劇有並行南北的事實,而且也是明清傳奇的前身。「南戲」起源自「溫州雜劇」,即「永嘉雜劇」,最大的特點就是歌唱時不限宮調,各角色同場皆唱(不限一人),劇幅不限四段,可以不拘長短,自由發揮。劇本故事的取材,大抵就歷史小說或民間傳說的原有情節稍加剪裁。比較起來,有點偏重戀愛故事,多描寫男子的負心和女子的薄命,而且都是始離終合的大團圓結局,形成一種風格,影響到傳奇和其他地方戲。除此之外,南戲也就地取材採用當時的社會新聞,編劇演出。似乎和北宋「官本雜劇」的借故事以諷刺時政,有淵源關係。

元代雜劇在結構和體制上最大的特點,是每劇分為四折,並有一個楔子,演唱一個故事,只有一人獨唱,每折一個宮調,一韻到底。元劇文辭的優點是自然、坦率、真摯,不矯柔造作,是口語化和韻文的高度結合。文辭能活潑流利,善於應用襯字,襯字多半為副詞,助動詞一類的虛字,往往一支曲子,其神韻全靠襯字。劇本的取材,除了歷史故事、小說、筆記、民間傳說外,還有取自宋代「官本雜劇」和金院本。風格主旨,在教忠、教孝、崇節、尚義。不論情節為何複雜曲折,終場必以大團圓結局。

「傳奇」,最早見於唐朝,明代以後,則稱南戲為「傳奇」。「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記」、「殺狗記」,與「琵琶記」合稱明初五大傳奇,風行一時,奠定「傳奇」的基礎,影響深遠。明代「傳奇」可說是繼承南戲,並吸取元劇而產生的一種的戲劇,較南戲革新,漸有規範產生。南戲到了明代,除了元雜劇的北曲絕響,當時流行的主要地方聲腔,有海鹽、餘姚、弋陽、和崑山等腔。

清代的「傳奇」劇作家不但人才輩出,作品成就也超過前人,例如洪昇的「長生殿」,孔尚仁的「桃花扇」。對於韻律,明代的「傳奇」劇作家,是由不規則趨向守規則;清代的「傳奇」劇作家,則由守規則而趨向散漫不拘,甚至從俗而背棄格律。明代「傳奇」劇的故事,大多為男女戀情,即所謂「傳奇多相思」的說法,偶有演歷史故事的。清代「傳奇」劇,都是大塊文章,考史徵信,不作小說家言,這是清代「傳奇」的一大特點。

中國的戲劇,注重寫意,主要的精神是「象徵人生」,不注重實質的襯托烘染,而自有其深切的感應力,屬於抽象的性質,流傳至今日已經成為最足以代表我中華文化的綜合藝術,它和西方的歌劇偏重音樂,舞劇偏重舞蹈不同,而是結合歌舞二者,美化舞台語言和動作,演出故事,一方面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一方面運用情節的穿插變化,巧妙而充分的發揮戲劇本身應該具備的娛樂價值,對廣大社會風氣,產生勸喻諷正的作用,其所用於表現實質的事物,設備極為簡單,表演者為了使觀眾易於明瞭,就必須從歌、舞、科、白的技巧中,充分發揮,能夠在沒有佈景、狹小的舞台空間中,將劇中的時令、場合、情節,以及劇中人喜、怒、哀、樂的情緒和男女老幼的性格詮釋出來。

戲劇是綜合的藝術,它是寫意的,唯美的,必須注意到全劇的調和與整體的美。傳承與創新,體現了時代創作的風貌,代表著藝術的最高成就,也才能流傳久遠。


參考資料來源:

青石小城  http://staff.whsh.tc.edu.tw/~huanyin/anfa/o/anfa_opera_history.htm

<中國戲曲的流變與名篇欣賞>

【佛大電子報第4期\2008118日】


 

 

Copyright from: Fo Guang University
No.160, Linwei Rd., Jiaosi Shiang, Yilan County 26247, Taiwan(R.O.C.)
佛光大學校址  26247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投稿信箱:
secretary@mail.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