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編輯器:FCKeditor   排版設計:周俊雄


 

人物探索
 

Facebook Twitter Plurk
首頁>人物探索>宗玉媺回歸原典之路-文獻學研究甘苦談
宗玉媺回歸原典之路-文獻學研究甘苦談

佛光電子報-宗玉媺回歸原典之路-文獻學研究甘苦談

 (教學資源中心/報導)本學期雲水雅會之「跨領域學習」系列活動,已於3月12日中午12點在圖書館512室「雲水雅會」空間正式登場!佛教學系宗玉媺老師以「回歸原典之路-文獻學研究的辛苦與甜美」為題,分享她在佛學文獻研究領域不斷奮鬥的學思歷程。

 首先,宗老師應聽眾要求,訴說了自己追尋佛法的因緣。來自馬來西亞,原本在大學主修物理、數學的她,因參與社團而接觸佛教後,便一見鍾情、對學習佛學充滿熱忱。畢業後擔任數理老師,但仍對佛教研究念念不忘,最後更毅然拋棄了穩定教職,一心學佛。起先基於經費考量,來台就讀中華佛學院;隨後負笈前往德國漢堡大學亞非學院修讀印度學系、西藏學系。宗老師憑藉著一股對於鑽研佛學的強烈熱忱,由大學一年級從頭學起,直到獲得博士學位;一路上有獎學金以及丈夫的支持,遂得以專心一志、徜徉於文獻學研究的天地。

 宗老師認為,佛教思想是一個文化現象、也是一個歷史現象,會受到諸多交錯複雜的因素所影響,而產生思想演變的軌跡。這些演變的軌跡都留在佛教經典不同時期的傳本。因此,透過經典各種傳本的語言文獻學考察,可以追蹤佛教思想觀念的歷史變遷、及其意義轉變的歷程。此種研究取徑,涉及兩方面:一、語言文獻的方法為基礎:在研究思想之前,首先需直接面對梵文與巴利文原始文獻(包括寫本、校勘本),以及藏、漢譯本的不同傳本,透過校勘以及不同傳本之比對,來辨正傳抄、翻譯上的錯誤,解決文句不清楚的地方;二、思想上的研究:經由不同傳本內容差異的比較功夫,來釐清佛典文句真正的涵義與思想概念的演變。如此,透過語言文獻學研究為基礎,才可以掌握佛教思想演變的過程;而其根本,正在於嫻熟於原始佛典相關的語言能力。宗老師以「菩提心」概念為例,說明「菩提心」概念尚未形成之前之術語是「菩薩心」,「菩薩心」的涵義不只是修空的心態,也是一種成佛的願心,因為菩薩所修的,著重於解悟一切法空,而此「一切法空」是與佛的一切智心一致,以佛的一切智心為目標。但隨著歷史演變的過程,菩提心逐漸涵攝悲心(救度眾生),並且衍生為強調悲心的願心,而其智慧的層面已被人遺忘了。

 在將近一小時的分享中,宗老師強調佛教的學術研究是護持佛法所不能或缺的。這並沒有否定修行、證悟佛法令佛法久住的重要。但是在現今佛教裡充滿道聽途說、遺忘篡奪、積非成是的誤解,正需要佛教理論知識的探索,透過文獻學的考究,溯本探源,回歸原典的文獻脈絡以還原佛教思想的真義。宗老師強調以學術的方式釐清佛教的義理是佛教學者的使命。綜上所述,宗老師以堅守學術研究的熱情、帶動新生的一代對佛學語言文獻學研究的興趣為己任,與現場老師們分享了回歸原典之路,以及文獻學研究的辛苦與甜美。(20140319)

a -

 

a -

 

a -

 

Copyright from: Fo Guang University
No.160, Linwei Rd., Jiaosi Shiang, Yilan County 26247, Taiwan(R.O.C.)
佛光大學校址  26247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投稿信箱:
secretary@mail.fgu.edu.tw